APP下载

并购2015:BAT的船票还是兴奋剂?

2015-09-10罗东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美团巨头滴滴

罗东

912.17亿元,这个数字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双十一购物节给出的交易额成绩单;去年同期,该数字仅为571亿元。

这个诞生在2009年,彼时只是一次促销试水,现在却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人造购物狂欢盛会。但今年,在那个创纪录的交易额之外,还有一组数字略微有些刺眼:2014年11月12日,双十一次日,阿里的股价为118.20美元;但在2015年11月12日,阿里的股价为78.76美元,较11日股价还有少许下跌。13日,阿里股价为75.85美元。

中欧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林宸似乎是有预见性地在双十一前夕撰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什么阿里不停买买买,股价却一直上不来》,其中提到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巨头们的一些看法:阿里和百度除却各自庞大的市场和规模,在创新程度上完全不给力,它们为了入口和流量垄断把过多的投资转向非主营业务而不是技术创新。

确实如此,当美国和德国各自欲凭借信息科技和工业4.0争未来之长短时,中国巨头们在O2O领域大撒金钱。

11月17日,斗米兼职宣布,已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斗米董事长兼CEO赵世勇表示,斗米将在一年内成为国内兼职群体用户量第一、企业商户数量第一、闭环交易流水第一的兼职平台,还将围绕兼职服务建成大数据智能匹配平台,采取开放合作的模式搭建包含人力资源服务、职业培训、健康体检、兼职信用平台、保险、消费金融等服务组成的人才生态圈。

赵世勇并非“一穷二白”的创业者,因为斗米是由原“赶集职有”和原“58职达”合并分拆独立出来的品牌,也是58同城与赶集自今年4月公布合并后的第一个大动作。自然,58赶集集团也是斗米兼职的投资方之一。在发布会上,58赶集联席CEO杨浩涌和姚劲波都表示,先不要考虑盈利,把规模做起来。姚劲波更是拍着赵世勇的肩膀表示,如果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4000万美元肯定是不够的,4亿也值。

不过,才因为资本与竞争压力合并的58赶集集团的底气打哪儿来?

2014年6月,腾讯以7.36亿美元收购58同城约19.9%的股份,同年9月增持股份到24%。而在58同城与赶集合并时,腾讯一次提供了4亿美元的借贷现金,当时姚劲波对媒体解释:“我们希望赶集的投资者尽量拿钱走,少稀释58股份……腾讯一直很支持我们,除了资金,在业务层面和58也有很多协同,我们希望和腾讯保持很好的互动。”

58系背后的巨头不止腾讯。

10月12日,58同城宣布为旗下“58到家”签署一项有约束力的A轮股权融资协议,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相比58同城以信息集散地为核心价值、以广告为主要盈利的特点,58到家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美甲、搬家、保洁等上门服务,模式不再限于交易平台,甚至提供自有(签约)劳动者上门服务。相比互联网门户时代诞生的信息集成模式,到家的触角显然已经直接延伸到了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也就是在2014年和2015年大热的O2O。

阿里、腾讯、58、赶集、斗米,这一连串的投资、入股、合并、分拆、独立,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今日中国互联网圈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创业者们此前最担心的是“如果腾讯抄了我怎么办”,而现在的万众创业目标则是要么卖给腾讯、阿里,要么卖给腾讯、阿里投资过的次一级企业。

从2014年开始,巨头们像一棵棵大树的树根,枝繁叶茂。到了2015年,原本枝叶们各自生长,现在则经常嫁接在一起。从巨头到创业者,每个枝节都想围绕一种能力构建一个平台,再围绕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生态。

对创业者而言,BAT已经从“曾经的恐惧”蜕变到了亲和力要超过传统VC们的“家长”。

2015年8月,人人车宣布完成8500万美元C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包括雷军(顺为资本)在内的上轮投资者也有跟投。这家在2014年4月才成立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在C轮融资后估值5亿元。其时,《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以下称《21CBR》)记者专访了人人车CEO李健,鉴于李健出身百度,公司地点又在紧挨百度在北京的办公地址,记者当时抛出了两个问题:第一,相比传统投资机构,类似腾讯这种巨头战略投资的优势在哪儿?第二,为什么不找百度?

李健对《21CBR》记者表示,对人人车的发展来说,腾讯除了能给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现金支持外,他更看重腾讯体系下的其他资源,将来是否能给人人车一定的倾斜和协同。腾讯帝国在业务上的扩张也令人充满遐想,比如,腾讯旗下微众银行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资源。相比之下,百度提供的资源没那么大吸引力,比如,搜索的竞价排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此外,李健含糊地提到:“公司再大,和你打交道的也是一个个体。”言下之意,和腾讯牵头的投资人打交道更愉快一些。

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近期在社交、电商、O2O等领域的并购中,百度的底气不如阿里腾讯。

6月30日,百度糯米举行“会员+”战略发布会,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为百度糯米站台,现场李彦宏的一句豪言响彻圈内:“百度账上还有500多亿,先拿200亿把糯米做好。”

这句话背后透露的是无奈,因为团购市场在过去几年疯狂烧钱,如今不但团购网站没剩下几家,团购这个概念也已经名存实亡。市场上头两名的美团、大众点评一个带着狼性的野蛮扩张,一个拥有多年积累的用户资源和口碑,糯米网这个“老三”的价值和排名并不成正比,但糯米也是百度如今在生活服务上为数不多的牌。

细数百度在2015年的投资:4月领投出行软件“天天用车”,投资点餐平台“客如云”;7月领投上门洗衣服务“e袋洗”;9月、10月相继投资母婴电商“蜜芽”、食品电商“我买网”。这些并购要么看不到市场竞争力,比如顺风车领域;要么背后有其他巨头的影子,比如“e袋洗”;要么体量和对手完全无法比拟,比如在零售领域,阿里携手苏宁,腾讯的亲密战友是京东。

市场对百度在搜索业务扩张之外的能力的担忧,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阿里和腾讯的问题是,它们已经习惯于通过资本控制代理人扩张帝国版图,这是否真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都说市场的老大和老二打架,倒霉的是老三。2014年,快的和滴滴在阿里和腾讯支持下的补贴大战的确让摇摇招车这样的创业者消失,那么老大和老二合并之后是否会出现垄断?滴滴和快的合并时的确有这种担忧,但至少现在Uber还在和滴滴角力,神州专车、易到还在虎视眈眈。

滴滴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也必须考虑内部效率的优化和提升,而不是继续烧钱。滴滴此前在内部宣布将控制规模,提到了三点:1.滴滴员工过去一年增长了3000人,内部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大量干部破格提拔;2.控制人员增长,年底前除技术产品团队外只增加100人,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2016年开始末尾淘汰;3.成立风险控制部,打击内部腐败,保证团队纯洁。

众所周知,快的和滴滴大战是腾讯和阿里主导,而快的与滴滴合并也和背后资本力量的推动不无关系。中国互联网今日之竞争已经是巨头的资源、意志和利益的博弈。技术并购在国内巨头们的并购里出现得太少,巨头们似乎更青睐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聚拢用户,形成流量的O2O项目。而这种项目有时候拉动的需求并不那么牢靠,消费者往往可能随时叛变,甚至有些需求可能是一种伪需求,比如“e洗车”的倒闭就验证了洗车市场的商业模型完全行不通——其对人力服务成本和消费者愿意付出价值相比而言是完全错位的。

仿佛呼应年初的滴滴和快的合并,10月,阿里投资的美团和腾讯投资的大众点评合并,美团CEO王兴和美团公关或许不愿意承认的是,美团成为团购乃至本土最大本地化服务商在依靠强有力的扩张、地推能力背后,也在不停烧钱。在业界看来,王兴和张涛两位CEO如果仅出于个人意志,不太可能携手共事。

两宗并购案透露出最直接的信号是:腾讯和阿里在2015年的并购脚步虽然仍在迈进,但2014年那种不顾一切的潇洒劲儿已经过去。在很多领域,它们已经发出了从扩展疆域到守土的信号,甚至出于利益考量,可以达成某种规避竞争的默契,以回头重新梳理自己的核心业务。以阿里为例,2015年最重要的动作是携手苏宁,这一指向被理解为线下物流的补充和针对农村市场同京东展开决战,农村市场被视为下一个未来,那是一个更需要投入和砸钱的市场。

“投资并购”曾在2014年被认为是抢夺通向未来的船票,但回顾2015年,不论从资本市场对巨头们股价的反应,还是巨头们对于烧钱的控制以及内部效率的优化,盲目烧钱其实已经成为一针兴奋剂,可能导致重度依赖。并购和扩张也将是2016年的主旋律,但巨头们是否应该更谨慎?

猜你喜欢

美团巨头滴滴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建行龙卡每周六可享多重优惠
美团外卖哥
机会绝不仅仅属于巨头
美团未来的盈利空间在哪?
滴滴爷爷
美团宣布放弃电商业务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