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台能充当中国奢侈品吗

2015-09-10姜汝祥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生活用品茅台奢侈品

姜汝祥

3月17日,香奈尔在中国下调了某些产品的价格,最高达20%,结果在上海恒隆广场店、国金中心店以及北京的新天地专柜,消费者排起了长龙;广州香奈尔门店干脆限流入场。

此番场景,我不禁想起了茅台,这个被誉为中国奢侈品之首的产品,价格不仅大幅下降,最近还有人质疑其得奖的历史,一时间,茅台似乎从天下掉到了地上。

奢侈品,在中国有着浓烈的道德含义,奢侈几乎就是浪费与放纵的代名词,这与我们有着漫长的农耕历史有关。农耕文化强调勤劳与俭朴,反对享乐与奢侈,并把这种理念上升到道德层面。于是,反对享乐与奢侈的人就占据了道德至高点,任何拥有奢侈品的人,都要经受“道德质疑”。

然而,现实却又开了一个大玩笑。据《2014年中国奢侈品报告》,2014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达800亿美元之多,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国外。

这些数据是否准确有待专家证实,但中国奢侈品消费猛增却是事实。尴尬之处在于,一方面社会道德仍然强势地谴责奢侈品,另一方面却是人们在争先恐后地抢购奢侈品。

当前经济下行,亟须扩大内需,有必要正视奢侈品消费问题,只要不是公款消费,老百姓愿意多花钱买“非生活用品”的奢侈品,有何不好?难道中国不需要自己的奢侈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非生活用品需求”,反而把大家逼到国外买奢侈品?

中国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结果会如何?奢侈品行业有句流行的话:“必须重视中国消费者,但不需要太重视中国市场”,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做砸了。

以茅台来说吧,记得曾经有段时间,茅台被评为全球奢侈品牌,茅台的领导人自己却站出来说,自己不是奢侈品。我想,这大概是茅台管理层担心,一旦自己被评为奢侈品,可能会影响到“三公消费”。

但事实又如何呢?最近一年多的反腐与八项规定,让茅台价格下降了一半,销量可能也大受影响。这说明,中国自己的奢侈品牌,大多还停留在“公款消费”这个层次,并没有完全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奢侈品”,从而创造出类似国际奢侈品这样的消费奇迹。

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奢侈品”的定义。在百度百科词条上,奢侈品(Luxury)的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而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所谓奢侈品,其价值主要不是在于其功能,而在于其所代表的“特定文化含义”。

前面我们说过,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排斥“非生活用品”的,视其为“浮华与堕落”,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中国又有着自己十分独特的奢侈品逻辑,这就是“皇室特贡”——中国的奢侈品的品牌内涵,是依附于特权的“权力DNA”。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国外的很多品牌,比如卡地亚、蒂凡尼、伯爵、宝格丽都是专为皇家定制的珠宝品牌呀,但如果你去看一下这些品牌的历史,会发现这些皇室品牌,在经历了近一百多年的现代消费文化洗礼之后,早已“中产阶级化”,或者说,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对象并非巴菲特、比尔·盖茨这样的富豪,反而更多是追求“梦想”的中产阶层。

理解了奢侈品的内涵,就会懂得,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来,却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牌,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缺乏真正的财富文化。要知道,奢侈品不仅代表着金钱,更代表着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梦想与价值追求。

所以,对厂家来说,顶级的品质保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打造奢侈品最基本的两大要素,致力于顶级品质与文化创新,恰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出路之一。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珍惜与尊重茅台这样的奢侈品牌,便是自身文化修养与生活品质的应有内容。

茅台酒厂要感谢“反腐”与“八项规定”,彻底抛弃官场消费的“权力DNA”,拥抱正在兴起的中国中产阶层,提炼财富背后的精神追求,茅台完全可以成为顶级的世界奢侈品。

一句话,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种矛盾:内需不足,可却消费了全球奢侈品的半壁江山。也许是时候重新思考:中国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如何给奢侈品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生活用品茅台奢侈品
创意生活用品
抢夺千元白酒市场 茅台被质疑“变相涨价”
牙科界茅台来了
辣椒之争
文化茅台建设之我见
奢侈品模特为何“冰山脸”
奢侈品包装到底“奢侈”在哪?
奢侈品消费的圈里圈外
大嘴猜猜猜
奢侈品消费没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