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行老人和她的千斤串珠

2015-09-10王丽

民生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福娃串珠珠子

王丽

关注吴钰培老人,源于她与千斤串珠的故事。

7月7日,由甘露基金发起,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举办的“甘露之夜2015公益慈善晚会”在北京举行。与以往只表彰捐助企业家不同,甘露基金将“特殊贡献奖”颁给了向该基金捐助400件手工串珠工艺品的吴钰培老人。

“富贵花瓶、十二生肖、二龙戏珠……看着展台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工艺品,谁会想到这些作品出自一位92岁老人之手,又有谁会相信,这些工艺品是老人用珠子一颗一颗穿起来的。”甘露基金理事长黄莉说。

自2008年,吴钰培亲手编织100套福娃送给北京奥组委起,至今老人已向各社会团体赠送手工串珠工艺品4000余件,按每件100克保守估计,经老人之手的珠子约有千斤。

奥运串珠福娃

7月13日,《民生周刊》记者在北京东城区新太仓胡同见到了吴钰培老人。

尽管岁月在老人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但仍能从眉宇间看到老人当年的美丽,特别是那双清澈的眼睛,透着英气。

因罹患重疾,老人卧床休养,不过,当得知记者来意,她坚持要坐到工作台边讲述自己与珠子的故事。

串五回(打结)一红,串五(一白珠、一粉红、一白珠、一蓝珠、一白珠),借一串四(一蓝珠、一白珠、一紫珠、一白珠)……”这是老人用来编织串珠“花球”的口诀。记者用了7分钟才将口诀完整记录下来,而老人编织一个完整的“花球”只需一小时。

如今练就的“飞绳走珠”本领,离不开当初的那100套串珠福娃。“那会儿都说要参与奥运,我86岁成为奥运志愿者,白天值班,夜里空闲,我想还得再干点啥,街道流行串珠,我寻思要编织100套福娃迎接奥运。”

于是,老人让家人为她买来各色珠子、尼龙绳等编织材料。由于珠子滑、技术不熟练,老人的手被细细的尼龙绳勒出血口子是常事,她根本不在意,粘上胶布继续编。

“血口子最多时,五根手指缠满胶布。”老人的四女儿冯怡棣说。不久,老人手缠胶带的次数少了,一个个喜气洋洋的串珠福娃多了。终于,100套串珠福娃,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前,经新桥社区党委书记曹建军多方联系,送到了奥组委。

100套串珠福娃完成了,吴钰培的串珠之路才刚刚开始。

捐助之举,得到众人认可,串珠福娃,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一时间,前来定制串珠福娃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需求,老人拉上家人一起编织,在奥运会到来前,赶制出了1000余套福娃,虽为定制,其实老人分文未取。

奥运会结束后,她又尝试编织动物、器皿、配饰等不同种类和形态的串珠手工艺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老人已向学校、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捐助串珠手工艺品4000余件。

坚强独立

有人给这4000件串珠手工艺品称了一下重,若以100克/件保守估算,经老人之手的珠子约千斤重。

除重量外,其成本投入也不少。以个头最小、用珠最少的“小财神爷”为例,一个“小财神爷”需白珠30个,彩珠60个,算下来其成本为每件4.5元。那么,按4000件计算,大约需要两万元。

而吴钰培老人的月收入仅200元,均来自政府补助,两万元的投入需要积攒10年。实际上,“小财神爷”只占到总件数的1/20,可见,吴钰培老人串珠投入的钱远远不止两万元。

“我妈的钱哪里够用?”四女儿冯怡棣告诉记者,除基本生活开支外,自己每月1060元的退休金几乎都买了珠子。“只要我妈高兴,我就孝顺她了,她一生坎坷,拉扯了我们11个姊妹太不容易。”

1923年,吴钰培出生在北京东城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里穷困,她不到11岁就外出做手工活,贴补家用。

18岁那年,她给3个孩子当了后妈。面对3个分别为9岁、8岁和4岁的孩子,吴钰培犹豫不决,直到她母亲对她说:“没妈的孩子多甜也不甜,有妈的孩子多苦也不苦。”最终,吴钰培嫁给了年长自己10岁的丈夫。

婚后不久,日本军队攻进北京城,查封协和医院,其夫失业,生活来源中断。上有70多岁的婆婆、下有正值读书年龄的3个孩子,为了维持生计,吴钰培做起给别人拆洗被褥衣物、缝补、刺绣、贴花的营生。

“这些特殊的经历,塑造了母亲坚强独立的性格。”冯怡棣说。靠着这双手,吴钰培先后将3个继子送入医学院,其余的8个子女中,有2个儿子、2个女儿考入大学。

施恩不图报

冯怡棣并不在读过书的姊妹之列,她说,如果自己有机会读大学,不管家里多难,母亲都一定会像支持其他子女那样支持她。

不过,对于母亲“施恩不图报、予人不追回”的个性,她一度不能理解。

1983年夏日的一个傍晚,也是在这座四合院里,吴钰培的家中,家人齐聚,气氛有些不和谐,冯怡棣躺在床上不时发出抽泣声。

吴钰培打破沉寂,看着四女儿说:“是照顾你,还是摔伤的马大姑?我决定伺候她,毕竟你还能动。”

那时,冯怡棣刚刚生完孩子,而一直在北新桥街道做义工的吴钰培,决定撇下正在坐月子的女儿,伺候孤寡老人马大姑,这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吴钰培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30年过去了,如今冯怡棣回忆当时的情景,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她说,母亲之所以作出這个决定,是因为助人为乐本就是母亲的习惯。

给过往乞丐缝衣服,帮邻居照看小孩,为街坊病人送饭……她还记得,母亲伺候九道湾北巷王老太,端饭送水,拆洗衣物,洗刷马桶;照顾瘫痪在床的潘老太,直至去世,为其洁身换寿衣,守灵尽孝……

吴钰培老人常说,人生有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老有所乐。有媒体这样描述吴钰培,在新太仓,只要提起吴钰培老人,没有人不称赞的。

老人因做善事获得的奖项占满家中的橱柜,感动东城十大人物、东城十大孝星、爱心妈妈……“对于这些奖项,我母亲从来不主动示人,她认为她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冯怡棣说。

现在,老人在编织串珠之余,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她的书法作品,笔法独特,隽秀无比。在层层叠叠的纸张中,夹着一些水墨画,多数是竹、梅两种题材。“或许我母亲画的是她自己吧。”冯怡棣说。

猜你喜欢

福娃串珠珠子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串珠里藏着数学
摆珠子
可爱福娃共多少
串珠中的数学
串珠里藏着数学
猜珠子
福娃迎春
点评《我与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