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黑帮兄弟

2015-09-10骆以军

南都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楼梯间顶楼黑帮

骆以军

“我觉得一件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有一条线,判准在于,不要让一个不认识的人,在背后(虽然他不知道你是谁)恨你,诅咒你。”

我记得我高中时和小伙伴鬼混的时光,仅限于在校园里。我们那所高中年代极久远,是日本统治时期的“台北第二高校”,在那极局促的空间里,你总会看到印象派的画面加上史特林堡表现主义,譬如在两栋楼衔接的楼梯间死角,会有一个奇怪的垃圾焚化炉,那是一个小天井,二、三、四楼的班级都可以把垃圾扔进去那个像煤矿矿井的小洞里,最底部还有个火炉会燃烧。譬如它那地下室中有个军械室,收集了上千只做军训刺枪术的木头假步枪,又收藏了大批鱼类、蛇类、蛙或蜥蜴、流产婴孩,一罐罐玻璃皿福尔马林标本。你会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现在的高中校园会有的,它们都是“日本人留下来的”。

而我和小伙伴—蔡交往时,仔细想来,正是十五六岁的样子,一个典型的台北小孩和南部本省海线黑帮家庭出生的狡猾少年,如同两只蜗牛,试探着彼此懵懂的硬壳(虽然一踩就碎)和黏湿的柔软部分,好像都是教官眼中的坏分子。事实上,他应该算是我在学校的“靠山”,那些高年级的狠角色,真正在外头有帮派背景的,好像也知道并忌惮着蔡这号人物,因而不太会找我麻烦。

但我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他可能是和那些同样从北港、台西上台北念书,因而被拆散到不同高中的本省黑道兄弟,影影幢幢去寻仇砍人,或窝聚在某人的宿舍打牌、轧那些西门町把来的私校女生。我则和同样具有外省背景的另外俩哥们,混冰宫、打撞球,看到清纯美丽的暗恋女孩就会脸红,晚上各自回家还要将全身烟味搧掉。

在那个学生清一色穿着卡其军训服的窄仄的高中校园走廊,我们有时会走在一块,一起去厕所或顶楼阳台抽烟。我的感受,他内在有一种已经成人化的暴力,而我没有。他偶尔会跟我讲一些,他和兄弟们带开山刀去砍另一个学校的某人,或是他们玩女孩的性经验(但其实他和我一样才十五岁啊),那对我都像科幻电影一样不真实且遥远。这个少年友伴的启蒙,或许让我日后在成人世界遇到某些有内在暴力且控制欲强的长辈,会很自然地让自己成为那个听从、跟随、矮了半截、就像福尔摩斯旁边的华生的那种角色吧。

我们共同的仇敌是教官。但他会跟我分析校规的漏洞;或哪个教官回家落单的路线,而他可以从外面找人来袭击教官;会告诉我学校哪个角落可以翻墙出去(像《越狱风云》);有一次我们在顶楼吸烟,他跟我说起他父亲在火车站月台(应该是南部的某个火车站)卖便当,给警察追的羞辱和辛苦。那次他非常突兀地在我面前落泪,我非常不知所措,后来有一段时光,我每天的便当都与他一起吃。

又有一次,他拉着我走到那直筒焚化炉旁的楼梯间,那里光线阴暗,平时少有同学经过,几乎是个校园死角。在那楼梯间的最底部,一个畸零角落格起一道门,充作某个校工伯伯(他们都是一些像故障品,没有亲人的可怜老兵,平时像片枯叶在校园无人理会地穿行着)的宿舍。那个破门拉开一条缝,用一个简单的锁头锁着,里头的空间约就像火车上的厕所那么小,贴壁的床板上,整齐叠着大红花的烂棉被,其余的东西都藏在暗影里。不知怎么,这影像给当时的我一种说不出的悲惨感受。

蔡对我做了一个猫脸般的笑,那是他少数在我面前露出调皮的、不那么老成的一面。他像哑剧演员表演着,手伸进那条门缝里,像从洞穴掏蟋蟀那样,掏出一件一件老伯伯靠墙沿放的什物,一包烟和火柴,一小沓用橡皮筋圈起的烂钞票(加起来大约一百多块吧),一副老花眼镜。然后他蹲下去,从地面捞了捞,拔出一只玻璃瓶,是喝剩半瓶的竹叶青酒。

我忘了,当时我是否阻止他,要他把这些可怜的财产再塞回那小洞穴里;他已将它们放进他的卡其裤口袋里,而我们一起离开犯罪现场时,我对他说了一段话,那等于是我第一次违逆他,说出不同意他的一段话。

我说:“我觉得一件事可以做或不可以做,有一条线,判准在于,不要让一个不认识的人,在背后(虽然他不知道你是谁)恨你,诅咒你。”

离开学校校门之后,我和他从没有走到一起过。

猜你喜欢

楼梯间顶楼黑帮
楼梯
判断:哪位洗得快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无限追踪
建筑防烟系统设置方式的辨析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楼梯间 要小心
聚焦顶层住宅,想买的赶紧看!
夏日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