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是如何牵动你的情绪?

2015-09-10

南都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多巴胺噪音情绪

@小丸子lulu:同样是声音,为什么音乐让人愉悦,噪音让人烦躁?

小南:准简单地说,因为音乐是有规律的声音,而噪音的特点是杂乱无章。但能够欣赏音乐这一点,在本质上说明了你是一只特殊的生物—人类。

尽管许多动物能够感知节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以外的动物能欣赏或创造音乐。在距今5万 -10万年前的一次认知大跃进后,智人不可思议地获得了语言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宗教和艺术也随之产生。现代人类欣赏音乐的能力与生俱来,连牙牙学语的婴儿听到音乐也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2011年美国科学家的一篇论文表明,听音乐能令大脑分泌多巴胺,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快乐激素”,与奖赏反馈、动机以及成瘾有关。这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巴胺一般与进食、运动、情欲或毒品之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音乐这种审美的抽象刺激也能促进其分泌,这种发现还是第一次。

事实上,并不是维瓦尔弟《四季》这样轻快的音乐才能让人快乐。2014年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悲伤的曲子也能让人振奋精神。在聆听一段伤感的音乐之后,人们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怀旧”,其他还有怀疑、超然、平静和慰藉等等。论文作者指出,伤感的音乐能够触发想象,这能启发人们找到当下情绪的出口,因此能够调节心情,这对情绪不稳定的人尤其有用。所以失恋的时候听听音乐,无论苦情歌还是治愈系,听完甩掉耳机的时候你都会感觉更好。

至于要问为什么噪音令人烦躁,不如说令人烦躁的声音才会被称为噪音。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噪音是指强度和频率没有规律的声音。从生理的角度讲,噪音会刺激人的耳膜神经,除了影响听力以外,还会让人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较高分贝的噪音还会影响心跳和血压,甚至内分泌和消化系统。

不同的噪音对人的影响不太一样,比如断续型噪音的害处比连续型更大,夜间噪音比白天影响更大。究竟怎样的声音算是噪音也是见仁见智的,比如重金属摇滚或者龚琳娜的音乐,其恼人程度大概取决于你喜欢不喜欢,以及你现在心情如何。对于患有恐音症的人来说,嚼爆米花、吸溜面条、钟表嘀嗒、剪指甲之类的声音都能让他们抓狂。

适度的噪音也并非完全有害,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许多人伴着雨声能睡个好觉了。风雨声、流水声、山间虫鸟的声音在自然界中最接近白噪音,也就是功率谱密度在整个可听范围(0 - 20kHz)内均匀分布的声音类型。其他例子还包括广播中“沙沙”的背景电波声,以及磁带空白处的声音等等。白噪音能屏蔽其他噪音的影响,已经被用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安抚婴儿,以及辅助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工业界甚至会人为制造一些噪音,比如关车门的“咣当”声,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汽车公司对顾客的调查研究表明,“咣当”声越低沉、越干净,人们就会觉得车子质量越好。为了保证顾客的安全感,工程师们已经发明了数百项专利来调整关车门的声音。而早期电动汽车发动时的突突声,则完全是通过引擎下方的扬声器发出的,目的是让周围的驾车人听见以避免危险。当然,随着电动车的普及,这一设置变得越来越不必要了。

猜你喜欢

多巴胺噪音情绪
搞不定多巴胺还谈什么人生?
走开,心理噪音!
跟踪导练(四)(4)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减脂和多巴胺的秘密
噪音对身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