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间谍”的美国华裔教授们

2015-09-10程蒙

看世界 2015年20期
关键词:起诉书间谍活动美国司法部

程蒙

美国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右)

“我喜欢圣诞节的灯光,我真的,真的喜欢圣诞假期,但不是去年……我有几次走出家门透气,但尽量不去看(圣诞装饰)灯光。这些装饰不再像我记的那样漂亮。”说这句话的正是美国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她至今仍然无法忘记2014年圣诞节前的那一次遭遇。

去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她涉嫌窃取政府机密数据并输送给中国,噩梦在圣诞节前降临。去年美国圣诞假期开始前几天,陈霞芬在位于俄亥俄州威尔明顿的办公室被捕,当着同事的面被戴上手铐。消息传开后,她的家门前停满了电视转播车。

与陈霞芬的遭遇类似,知名华裔超导专家郗小星今年5月被控向中国提供美国“秘密的超导技术”。情绪激动的郗小星说,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当时冲入他的家中,当着毫不知情的妻子和女儿的面,给他戴上手铐后押走。“我想我的妻子从那天开始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说。 郗小星对于家人跟着受苦深感痛心,由于遭到起诉,他甚至无法回国给90岁的母亲过生日。

然而,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面。眼看着就要开庭审理的陈案,美国司法部却在今年3月开庭前突然撤诉。官方给出的回复是:没有找到证据。而郗小星案也遭遇类似的“突然变故”:美国司法部以“弄错了核心数据”为由,撤消了对郗小星的起诉。然而,在一番折腾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和两位华裔科学家完全破碎的人生。

这是美国又一起 “中国间谍乌龙案”,从上世纪90年代李文和的冤案之后,不断有研究敏感技术的美国华裔科学家中招,莫名其妙被扣上“中国间谍”的帽子,有的摊上官司。郗小星得到及时“平反”,但他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名誉已经蒙受巨大损失,不可能完全复原。

美国对防范外国间谍的警惕性越来越高,鉴于中国的迅速发展,华盛顿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从一次又一次的冤案中,美国人大概自己也能悟出,他们过于神经质了。华盛顿对情绪不加克制不仅有损中美之间的氛围,而且伤害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和谐,给整个华裔甚至亚裔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蒙上阴影。

现年59岁的陈霞芬出生于中国,后入籍美国,是美国国家气象局水文专家。她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0年,是美国国家气象局模范雇员,曾经建立一个详细的模型,用于预测美国河流流动情况。陈霞芬一直认为自己在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免遭洪水袭击,没想到被控犯罪,刑期最高可达25年。更没想到的是,结果变成了一个乌龙。

而郗小星这边更扯淡。美司法部在今年5月的起诉书中称,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期间,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扩散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不过,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扩散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郗小星对此感到非常的愤怒:“我不指望他们了解我做的所有工作。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先咨询专家再起诉我?让我的家人饱受煎熬?让我的名誉受损?他们不应该这样做。这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游戏。”郗小星的律师蔡登伯格则反问道:“如果他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或者是法国裔美国人,或者他来自英国,他还会上政府的监控名单吗?我认为不会。”

知名华裔超导专家郗小星今年5 月被控向中国提供美国“ 秘密的超导技术”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他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但蔡登伯格表示,郗小星向中方联系人提供的信息,涉及另外一种不同的设备,而他曾经参与发明。这一设备不属于受限制的技术,而且不受任何保密协议的制约。“这是典型的学术合作,”蔡登伯格说,“没有人拿这一东西发财。”

媒体认为,由于担心所谓的中国间谍活动,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对待无辜华裔公民时,可能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反应过度,进而导致错误频发。

在“百人会”等一些美国华裔团体看来,这两起“中国间谍案”与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李文和案”存在相似之处。李文和1939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屏东,1974年加入美国籍,曾在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和核技术实验室工作20年。李文和本应于1999年12月退休,但同年3月因被怀疑“向中国泄露有关W-88核弹头的机密”而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并被实验室辞退。经过数月调查,对他的“间谍活动”指控始终难以成立。

对于美国司法部门这种荒唐的举动,美国国会亚太裔议员党团主席、华裔女议员赵美心在一份声明中说:“作为国会亚太裔议员党团主席,我对华裔雇员成为目标的趋势看上去日益明显深感不安,这些华裔雇员被指控进行间谍活动或进行经济间谍活动,但随后指控又被撤销。”赵美心说,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应该调查联邦检察官是否基于种族或祖籍国而非确凿证据起诉无辜的美国公民。

猜你喜欢

起诉书间谍活动美国司法部
【美国司法部计划阻止AT&T收购时代华纳】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华间谍活动方式探究
公诉词能否变更起诉书所指控内容辨析
检务公开背景下的起诉书规范化研究
美转移12名关塔那摩囚犯
“两简”案件起诉书的现状及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