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资

2015-09-10

中国报道 2015年5期
关键词:伪科学香奈儿抗战

香奈儿放下尊贵做电商

在纽约的时装秀上,香奈儿品牌总裁布鲁诺·帕夫洛夫斯基表示,香奈儿将进军电商,时间基本定在2016年9月或者2016年年底。虽然他拒绝透露电子商务上线时是只销售单一类别还是跨类别商品,但这个消息本身已经足够震撼。

其实直到去年,布鲁诺还一直坚持只做精品店的想法,当时他还是希望消费者能够走到精品店来,感受香奈儿的服务。对于这次突然的改变,他这样解释:“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服务更好地电子化,而非做通俗的那种电商。”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最早涉及电商和新媒体的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如今,博柏利在中国的人气证明了这个选择有多英明。

当前,顾客已不是那么迫切地想要去店里买东西,而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有一批成熟客人已经跳过“凡事需要亲临”的阶段。那么,这些老牌奢侈品还需要精品店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线下店铺是提供体验的场所。未来,奢侈品在我们心中的定位会更清晰,从曾经的“高价产品和服务”转变成“独特服务与体验”。当然,我们所认识的奢侈品曾经“神坛”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会成为更面向大众化的“高端精品”。真正的“奢侈品”之名也许会属于一些超高端的品牌,这些品牌比拼的则是原材料和特殊服务能力。

抗战剧过度娱乐化

近来的荧屏上,不少抗战剧从台词到情节,走上了“神化”的路。剧情里,抗战“英雄”走起偶像化路线,会走凌波微步,甚至能徒手撕鬼子。

在最红的《抗日奇侠》视频里,一位英雄把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两半。哪怕是在口碑上佳的《永不磨灭的番号》最后一集中,一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受到机枪扫射后仍屹立不倒,还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把一架日本飞机打了下来。类似这种神话的剧情,观众称“看了不能忍”。

不过在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网上表示,将把好内容导向关,宁缺毋滥,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不得发证。也就是说,广电总局收紧抗战剧审查政策,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将绝迹荧屏。这个新政策的出台,说明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广电总局对抗战剧的审查更加严格。

那怎样才算“过度娱乐化”呢?过度娱乐化的分寸是在现实中是否能够完成,像飞檐走壁、手撕鬼子、把抗战剧当武侠剧拍的,肯定不行。在广电总局的监管下,抗战雷剧正在减少,业内已经在反思。

有经验教训铺了底,把习武之人能够做到的打斗动作,经过镜头剪接,以符合现代人欣赏的节奏呈现出来,增强这个题材的可看性,观众才会买单。因为现在观众对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已经不买账,而现在的抗日剧太具科幻色彩,说上房就上房。一开始观众还觉得很新鲜,但现在却越来越讨厌这种表演方式。

其实,美国观众也不都爱看“神剧”。美国的战争片或者战争剧拍成什么样都行,僵尸的、武打的什么样的都有,只要有人看就行,完全是市场说了算。但美国观众跟中国观众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雷剧,神乎其神的也会吐槽。不过在舆论方面,评论家会起到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神剧”的产出。

都免费了,我们要小心什么?

自“3·15晚会”曝光公共场所免费WiFi隐患后,大家对免费WiFi似乎多了几分戒心,但是如果免费WiFi接上了各种服务,你还能抵抗诱惑吗?

目前,已经有嗅到商机的企业启动了“免费WiFi连接O2O服务商与用户”的模式。不过,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单纯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免费上网。“WiFi万能钥匙”公布的数据显示,用户每天用其连接上网的次数高达17亿次以上,展示价值高达1000万元,一年有价值36.5亿元的流量,而这个流量将是为O2O产业注入的。免费WiFi自然会带来巨大流量入口,这显而易见,所以所谓免费,只是收费的前一步棋而已。

对用户来说,连接上免费WiFi,还能满足各种消费体验需要,是两全其美的事,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它能给我带来方便吗?它是不是会威胁我的信息安全?

在2015博鳌论坛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再次祭出免费的大旗,扬言要在一年时间内免费送出自己制造的一亿部智能手机;而被视为“铁公鸡”的银行也纷纷开始主动提供免费WiFi、免费通讯等跨界服务;支付宝钱包早在各便利店中布有“打开支付宝钱包登录免费WiFi”的服务;今年1月,平安高调推出免费平安WiFi……全世界都在免费的时候,我们要小心什么?

目前市场上可连接的WiFi大体可分为由运营商提供、商家自建、WiFi运营商提供的WiFi平台,以及各类虚假免费WiFi,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设置标准。而目前通过WiFi造成用户安全问题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央视曝光的WiFi连接问题,即不法分子直接铺设WiFi热点,用户连接之后,所有数据都会暴露在不法分子的系统中;二是用户使用正规WiFi服务提供商的热点而遭遇黑客攻击。作为用户,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O2O虽好,可不要贪一时方便。

伪科学让朋友圈很受伤

微信朋友圈已成为健康类谣言的重灾区。而带有好奇的點击,未经核实的分享,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伪科学”的盲信者和传播者。“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还有一些“高大上”的谣言,顶着看似专家或权威的帽子,大谈养生与保健,其可信度很难被普通用户甄别。

数据显示,食品健康类谣言成为转发量最高的谣言。绝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中肯定不乏分享健康文章的达人,颈椎病、减肥、美容,越是常见的健康问题,相关文章越多。不少文章宣称,天天坚持某项运动或者吃某种食物,能够根治某种疾病。还有各种用常识做“幌子”的科普帖,比如接听电话用左耳更安全、晚上不宜洗澡,一些文章最后还推出某种保健品,称集纳了某些食物的精华,效果更佳。

不过,这种现象要区别来看。专家认为,朋友圈的养生“伪科学”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善意转发的善意文章,不以欺骗为目的,但因为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对适用人群的定位,而成为“伪科学”;另一类是存有营销等商业目的的“伪科学”传播。

猜你喜欢

伪科学香奈儿抗战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我们家的抗战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香奈儿只产5号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欧盟酝酿化妆品新标准香奈儿5号或将消失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坚决反对伪科学
“香奈儿”批评香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