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媒体转型催生记者转型

2015-09-10高勇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化新闻记者报纸

高勇

【摘要】受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弊端逐渐显现,我国不断有知名报纸停刊。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还能存在多久?本文从报纸转型才是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有效途径出发,提出职业化才是记者的从业之道。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化报纸转型

“《上海商报》下月正式停刊,接下来的还有《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壹周》”,今年8月18日,这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不少业界人士的一声叹息:报纸的冬天或许真的来了。细数起来,现在全国的已停刊的知名报纸就有一大串了:《杂文报》、《新闻晚报》、《足球周刊》、《21世纪环球报道》……

受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弊端逐渐显现:一天只出版一次,新闻刊出后很可能早已成了旧闻。就是像《新闻早报》、《新闻午报》和《新闻晚报》这样的一日三次出版也无法和网络新闻滚动播报相媲美。各家报纸的广告收入也在近一两年内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许多地方报纸都在艰难地维持着,不做“省内第一家关门的报纸”。报纸将何去何从?新闻记者职业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一、转型:难逃停刊的悲剧命运

《上海商报》是全国第一家改制成企业的日报,也是上海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财经类日报。该报在2014年曾推出过创新工具库平台,搭建的微信平台一度成为上海早期创业投资活跃的平台之一。从《上海商报》的官网上可以看出,它尝试的领域非常多,创业、融资、通讯、旅游、餐饮、汽车都有涉及。创刊于1985年10月,今年它正好30岁。但经过多种转型尝试,最终还是难逃悲剧命运:今年9月正式停刊。

国内还有不少报刊都尝试过这种自救式突围,但大多没有跳过圈外,还是在做媒体式平台。只有个别跳出圈外转型其他产业的,比如做房地产的,做新能源电池的,才有所突破和收获。

二、新媒体:倒在没有盈利模式上

其实,谈起报纸转型,人们最早是寄望于新媒体的。6年前,随着新浪微博的出现,几乎所有报纸都开设了账号。精耕细作了数年,目前,有些报纸官微粉丝量虽然达到上千万,但因为缺乏盈利模式,它们的广告收入并没有发生多少实质性的变化。

另一个新媒体转型方式就是开发报纸网站。最典型的是杭报集团旗下的“19楼”社区论坛。该网站主要以地方社区生活为主要服务内容,聚集了大量人气,年创收也突破千万元。从合肥本地社区论坛的运营情况来对比,这应该是同样等级的。换言之,一个较大城市的社区论坛是存在这样一个市场的。

然而,更多的报纸网站还是没有走出“自我的圈圈”。其发展思路还是围绕报纸新闻做网站,网站内容脱不了报纸特色,经营人才也是内部消化。报纸记者编辑做网络新闻没问题,很快会把网络新闻做得有声有色,给网站引来了很大的流量。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网站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有了流量并不等于有了效益。无法把流量转化成经济收益,报纸网站还是处在生死存亡边缘。

三、收购: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

类似的报纸转型还有许多,只有浙江传媒集团转型最为成功。早在2012年,浙江传媒集团就跨界收购了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边锋网络和浩方此前都属于盛大网络旗下,主营业务包括在线棋牌、电子竞技平台、桌面游戏及社区平台增值业务,同时拥有边锋游戏、浩方电竞、三国杀等众多知名游戏娱乐品牌。

由于边锋和浩方在行业内的优势显著,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收购,浙江传媒成为了绝对的赢家。但另一点不可否认的是,浙江传媒的这次收购,实质上也只是一次成功的资本运作,直接收购了一个极具盈利效应的非媒体网络,寻求了一个生存的新支点。对于新闻主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四、职业化:新闻记者从业之道

去年,有一个小新闻引起了圈里圈外吐槽。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原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于是,小伙子矛盾了。新闻一出,网友怒赞“苦劝的记者是业界良心”。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到底还能存在多久?这两年来,随着报纸运途转淡,报纸关停的脚步越来越近,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忧患也越来越明显了。

早些年,报纸兴盛时期,新闻记者是无衣食之忧的,只要一门心思做好新闻,可以不必关心柴米油盐事。而今形势大变,报纸生存堪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要说那些求学新闻专业的新生代们,就是从业数十年的老记们,也不得不为将来谋生计,这次不是转型,而是要面临转行了。

难道以后的社会真的不需要新闻记者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未来的新闻记者又会面临怎样的从业状况呢?

我们先不必急于寻求答案,不妨先疏理一下过去的记者从业状况。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新闻记者都就职于一家报纸、电视台或广播杂志。这些旧媒体需要大量的广告收入才能养活記者。一旦经济平衡被打破,媒体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记者也失去生活依托。新闻理想都在巨大的生存阴影之下化为乌有。这也许就是旧媒体的一种魔咒。那么打破这种魔咒只有两种途径:

其一、媒体直接收购优质企业。传统媒体经过兴盛时期的积累,都拥有一定的资本。在自己不太擅长的商业领域里,如果不是用这些资本进行创业摸索,而是直接收购一家成功的企业,利用这家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转型,或许是一种良策。当然,这种企业与媒体应有互补效应,才可以相得益彰。企业可以利用媒体更好地推广自己,媒体又依托企业的产业化更好地生存。

其二、就是让新闻记者真正职业化。6年前,随着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的问世,许多记者都开设了自媒体。如果再大胆一些设想,假如新闻记者可以职业化,具体而言,就是设立公益基金,为有新闻理想的人员提供奖金和资助,帮助新闻记者成为一个做独立新闻的自媒体记者,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没有经济利益的羁绊,新闻才真正可以轻松上路。一个没有任何利益束缚的新闻也才会是真正的新闻,从而帮助社会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五、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记者

随着微博、微信的广泛传播,社会信息流通更加便捷了。一个突发事件,经常是先在微博、微信里发酵之后,才在传统媒体上被广泛报道。实质上,每个博主,都是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新闻记者了。

所以说,如果一个职业化的新闻记者,仅仅去报道那些司空见惯的社会突发事件,这样的记者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那么怎样的记者才是社会需要的呢?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专家型、学者型记者一定会受欢迎的。

人人可以是记者,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记者这个职业。对一起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调查,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的。只有职业化的记者,才会去深入发掘、查明社会真相。而且这些调查,也需要一定的调查权限。只有职业化的记者,才有可能被赋予这样的权限。

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媒体,将以何种形式存在,我们无法预言,但他们一定会有强大的经济来源,这种经济是来源于广告还是其他形式的经营所得,我们也无法断言。但是,未来的媒体将会是多样化的,有一家独大的“媒体航母”,也会有风格特异的“新闻独木舟”。社会需要正义,新闻也需要理想。那些怀揣“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无论是在媒体供职,还是做独立新闻的自媒体,都将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作者:新安晚报、安徽网编辑)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职业化新闻记者报纸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确实不容易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非常魔典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旧报纸·巧存放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