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水粉葛液化糖化工艺研究

2015-09-10刘健南郑琳张华建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液化糖化

刘健南 郑琳 张华建等

摘要: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因素对合水粉葛液化糖化过程中DE值的影响。试验得出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 U/g,pH值为6 0,液化温度为60 ℃,液化时间为180 min;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为200 U/g,pH值为4 0,糖化温度为50 ℃,糖化时间为90 min。结果表明,该工艺的还原糖产量较高,为合水粉葛果酒酿造打好基础。

关键词: 合水粉葛;液化;糖化

中图分类号: TS262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284-03

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别称干葛藤,与野葛[Pueraia lobata(Willd) Ohwi]一起构成我国分布最广的2种豆科葛属植物。葛根是葛的地下块根,富含葛根素、黄酮类物质、花生酸、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脑血管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1-2],属于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植物 [3]。合水粉葛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出产的具有独特优良品质的粉葛,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

淀粉的液化糖化是合水粉葛果酒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利用α-淀粉酶的液化作用和糖化酶的糖化作用,将粉葛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加工工序。本研究对粉葛液化糖化工艺进行了探讨,并确定了基本工艺参数,以期为粉葛果酒的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合水粉葛,购自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合水粉葛产区;α-淀粉酶(5 000 U/g)、糖化酶(50 000 U/g),由河南豫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 2 测定方法 [5]

还原糖的测定:菲林试剂法;淀粉:酶水解法;DE值:指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占淀粉含量的百分率。

DE=酶解液中的还原糖-浆液中的还原糖[]淀粉含量×100%。

1 3 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皮→切块→打浆→预煮→液化→灭酶→糖化→灭酶→冷却→糖化液。

1 4 试验方法

1 4 1 液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以料水比1 g ∶ 1 mL、液化时间180 min、α-淀粉酶添加量12 U/g、pH值6 0、液化温度55 ℃作为初始液化条件,分别考察α-淀粉酶添加量(8、10、12、14、16 U/g、)、pH值(5 0、5 5、6 0、6 5、7 0)、液化温度(45、50、55、60、65 ℃)对粉葛液化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各主要因素和水平,以DE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其因素及水平见表1。

1 4 2 糖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在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基础上,以糖化酶添加160 U/g、pH值4 0、糖化温度55 ℃、糖化时间90 min作为初始糖化条件的基础上,分别考察糖化酶添加量(80、120、160、200、240 U/g、)、pH值(3 0、3 5、4 0、4 5、5 0)、糖化温度(45、50、55、60、65 ℃)对粉葛糖化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各主要因素和水平,以DE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其因素及水平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 1 液化单因素试验

2 1 1 α-淀粉酶添加量对液化的影响 取粉葛浆液5份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6 0,分别按8、10、12、14、16 U/g的比例添加α-淀粉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 55 ℃ 的水浴锅中恒温180 min,恒温过程间隔一定时间对浆液进行搅拌(下同)。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DE值逐渐提高,达到14 U/g添加量时增加率逐渐减慢。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α-淀粉酶的添加量选择范围为10~14 U/g时有较好的液化效果。

2 1 2 pH值对液化的影响 取粉葛浆液5份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5 0、5 5、6 0、6 5、7 0,按12 U/g的比例添加α-淀粉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55 ℃的水浴锅中恒温180 min。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pH值在5 0~6 5之间时,DE值随着pH值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随之出现了下降。因此认为在pH值5 5~6 5范围时液化效果较好。

2 1 3 温度对液化的影响 取粉葛浆液5份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6 0,按12 U/g的比例添加α-淀粉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45、50、55、60、65 ℃的水浴锅中恒温180 min。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温度低于60 ℃时,DE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当温度高于 60 ℃ 后,DE值的增长变化不大,因此,液化温度范围以50~60 ℃为佳。

2 1 4 时间对液化的影响 取粉葛浆液5份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6 0,按12 U/g的比例添加α-淀粉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55 ℃的水浴锅中恒温60、120、180、240、300 min。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DE值呈增加趋势,但当恒温时间超过180 min后其DE值增长幅度出现减缓,且酶的活力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出现钝化现象,故液化恒温时间可确定180 min为宜。

2 2 液化正交试验

按“1 4 1”节进行试验,用单因素试验中最佳的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其结果及直观分析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由表3可知,影响合水粉葛液化DE值主次因素顺序依次是:酶添加量>pH值>温度,最佳组合为A2B2C3,即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12 U/g、pH值6 0、温度60 ℃。

由表4可知,酶添加量为最显著因素,影响液化试验结果的因素顺序依次是:酶添加量>pH值>温度,与表3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相吻合。

2 3 糖化单因素试验

2 3 1 糖化酶添加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取最佳条件液化后粉葛浆液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平分成5份置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pH值为4 0,分别按80、120、160、200、240 U/g的比例添加糖化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 55 ℃ 的水浴锅中恒温90 min,恒温过程间隔一定时间对浆液进行搅拌(下同)。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达到200 U/g添加量时增加率逐渐减慢。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糖化酶的添加量选择范围为120~200 U/g时有较好的糖化效果。

2 3 2 pH值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取最佳条件液化后粉葛浆液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平分成5份置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3 0、3 5、4 0、4 5、5 0,按160 U/g的比例添加糖化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55 ℃的水浴锅中恒温90 min。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当pH值在3 0~4 5之间时,DE值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后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认为在pH值范围为3 5~4 5时,糖化效果较好。

2 3 3 温度对糖化的影响

取最佳条件液化后粉葛浆液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平分成5份置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4 0,按160 U/g的比例添加糖化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45、50、55、60、65 ℃的水浴锅中恒温 90 min。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当温度低于60 ℃时,DE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当温度高于60 ℃后,DE值的增长变化不大,因此,糖化温度范围以50~60 ℃为佳。

2 3 4 时间对糖化的影响

取最佳条件液化后粉葛浆液进行灭酶处理,冷却至常温后平分成5份置于烧杯中,用柠檬酸溶液调至pH值为4 0,按160 U/g的比例添加糖化酶,充分搅拌后,加盖置于55 ℃的水浴锅中恒温30、60、90、120、150 min。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DE值呈增加趋势,但当恒温时间超过90 min后其DE值增长幅度出现减缓,且会出现酶钝化现象,故恒温时间以90 min为宜。

2 4 糖化正交试验

按“1 4 2”节进行试验,用单因素试验中最佳的试验结

果设计正交试验,其结果及直观分析见表5,方差分析见表6。

由表5可知,影响合水粉葛糖化DE值主次因素顺序依次是:酶添加量>pH值>温度,最佳组合为A3B2C1,即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200 U/g、pH值4 0、温度50 ℃。

由表6可知,酶添加量为最显著因素,影响液化试验结果的因素顺序依次是:酶添加量>pH值>温度,与表3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相吻合。

3 结论

经试验获得合水粉葛的最佳液化工艺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 U/g、pH值为6 0、液化温度60 ℃、液化时间180 min;最佳糖化工艺为:糖化酶添加量为200 U/g、pH值为4 0、糖化温度50 ℃、糖化时间90 min。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得到的还原糖含量较高,根据果酒生产过程乙醇含量需求及“含糖量-潜在乙醇浓度换算表”得出该品种的液化糖化符合工艺要求 [6],为合水粉葛保健果酒的酿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钟灵,李建北,张东明 葛属植物中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5,28(1):67-71

[2]胡晓云,赖 艳 葛根药食两用的开发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65-67

[3]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73-274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56号[EB/OL] (2006-04-16)[2015-05-20] http://www lawyee net/act/act_display asp?rid=355147

[5]张水华 食品分析[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38

[6] 徐 凌 食品发酵酿造[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2-63

猜你喜欢

液化糖化
科幻电影里的液化机器人要来啦?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水泥搅拌桩防地基液化处理的应用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