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2015-09-10戴世英

经济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分析高校大学生

戴世英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學生考试作弊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担忧。文章通过阐述考试作弊的特点和危害,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评价体系、优化课程体系、诚信教育和心理疏导、完善考试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考试作弊 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74-02

考试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也可以督促学生有效地学习专业技能。考试作弊不但破坏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损害了高校的校风和考风,影响了对教学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考试作弊的蔓延。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考试心理,才能防范和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考试环境,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考试作弊的特点

1.考试作弊人数在增加,作弊主体多样化。高校自有课程考试以来,学生作弊现象就从未杜绝过。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高校人数的增加。同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普通的课程结课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是社会上的招工、招聘、入职考试,均有考试作弊现象。而且考试作弊人数在增加。考试作弊主体多元化表现在通过处理学生作弊中,发现考试作弊的学生,不仅有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且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也有考试作弊的行为,学生作弊主体多样化。

2.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高校的课程考试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加强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由于受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作弊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与他人无关,是个人行为,更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诚实守信无关,偶尔作弊无伤大雅,只要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就达到目的。有的学生在制作考试作弊所用的各种小抄时,并不避讳其他同学,甚至在公共场合交流考试作弊的成功经验,炫耀考试作弊的技能,把考试作弊看作是正常现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思想上有一种“有考试就有作弊”的错误思想,折射出高校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

3.考试作弊的形式多样化。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电子产品已经成为考试作弊的工具,使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除了传统的传递纸条、交换试卷、约定暗号、通过肢体语言传递信息外,已经发展到利用电子产品作为作弊工具,如将答案用复印机缩印后粘贴在饮料瓶上、提前进入考场将考试答案写在书桌上、墙壁上,有的利用手机、计算器、在市场上购买的微型耳机等,还有的学生为了预防监考老师没收答案,准备了多份答案,甚至有的学生通过社会上的小招贴广告等,制作假身份证、假学生证、假考试卡等学校要求的有效证件。可见作弊形式花样翻新、形态多样。

4.考试作弊现象呈现市场化趋势。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助考机构,根据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需求,他们有的出售作弊产品、出售考试答案,有的做出各种各样的宣传与承诺、为作弊学生寻找替考、枪手,还有的专门造假,为作弊学生制造假证明、假证书。尤其是目前热点的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各种任职上岗资格证书等等,各种考试作弊宣传的招贴、广告在高校随处可见,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呈现市场化的趋势。

二、考试作弊的危害

1.考试作弊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试作弊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都是极大的。考试作弊行为是否得逞,作弊者都有一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有害无利的。各高校为了加强考试管理,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考试作弊行为都有严厉的处罚条例。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铤而走险。如果作弊得逞,势必会滋生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养成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的坏习惯。作弊情节轻者会受到纪律处分,重者会取消学位资格,甚至被开除。无论何种结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2.考试作弊破坏公平竞争原则。高校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成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素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考试结果的测评效度是通过公平性的考试过程体现的。但是,因为考试作弊的因素,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败坏了高校的考风考纪,使考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作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影响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考试作弊荒废学生的学业,后果严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结束了高中学习生活,在大学可以自由放飞自己的理想,在此期间可以有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但考试作弊的现象,使部分学生滋生了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思想。平时不勤奋学习,考试时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好成绩,致使学业荒废。高校对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会根据学生考试作弊情节的严重程度,依据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要受到纪律处分,有的作弊情节严重,受到的处罚也相对严重,甚至会受到退学警告、退学等处分。学生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4.考试作弊败坏高校的校风和学风。高校良好的考风,可以促进学风和校风的健康发展。学生们在良好的考试环境下,以平静的心态努力学习,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考试时凭借自己的实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种正能量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考风、学风、校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反,则会破坏校风和学风的健康发展。由于学生考试作弊,破坏了公平的原则,无形中学生的作弊成绩成为“真实”成绩,客观上造成对其他学生通过正常考试得到的成绩的一种不公平,同时助长了作弊学生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副作用,败坏高校的校风和学风。

三、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

1.虚荣心理。虚荣心理是指以虚假的方式保护自尊的一种心理状态。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成绩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的重要标准,在学生的评先、保研、谋职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虽然平时表现不错,成绩也不错,在老师和同学当中评价较好。这些学生考试作弊,通过考试不是目的,而是通过作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获得更多的荣誉,增加自己在各种利益中的砝码,甚至在就业时可以谋得一个理想的职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2.侥幸心理。侥幸是依赖于外因获得欲求的心理,带有凭运气一赌输赢的心理因素。大学生非常清楚考试作弊的危害性与后果的严重性,也懂得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投机取巧。但由于自制力有限,心里认识与实际行为存在差异。尽管学校多次强调考试作弊的危害,任课教师也利用上课或辅导机会向学生陈述利害,可有些学生私下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作弊手段比其他同学高明,别人可以成功,自己的运气也会不错。因此,他们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视考场严肃的考试纪律,以侥幸的心理采用作弊的方式参加考试。

3.厌学心理。在考试作弊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厌学。一方面是自己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久而久之,课程越拉越多,于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课上不认真听讲、逃课,下课进网吧;另一方面,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上课下愿做与本专业无关的事情,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考试时,由于平时不努力,担心考试通不过,只好铤而走险。

4.不自信心理。不自信心理一种情况是有的学生由于在往次考试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以至于在考试时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在心理上产生了考试障碍,自我心理消极暗示较多,对考试没有把握、没有信心。因此,在考前焦虑、紧张,不能从容面对考试;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高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为了防止在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预备一些与考试有关的小抄,在自己认为方便时可以偷看。这样做对自己是一种心理安慰。这部分学生一旦被发现而受到学籍处理往往非常后悔。

四、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

1.建立客观和多元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体现在对人才评价的标准上,不只是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对他们的道德、诚信、技能、创新能力等有衡量标准。客观和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还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都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认同。因此,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必须建立客观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习兴趣。目前大学的课程体系是一元化,课程体系弹性不足,课程内容陈旧。这些问题使学生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这也是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革和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一元化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多开设一些跨专业、跨院系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丰富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科研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3.加强大学生考试誠信和心理疏导。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自制力比较弱的时期。因此,应加强大学生考试诚信和心理疏导工作。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正确的荣辱观、考试观,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在考前加大诚信考试的教育力度,并组织心理教育教师疏导学生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情绪,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顺利地完成各种考试。

4.完善考试监督机制。考试监督机制是考试工作的重要环节,监考教师的责任意识也很关键。在考试的过程中,监考教师监考不到位,巡视人员工作不认真,都可能令学生滋生考试作弊的思想,成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土壤。因此,考前一定要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明确监考职责,规范工作流程;考中要严格执行考试纪律,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考后加大考试作弊的处罚,一旦发现学生作弊,不包庇、不姑息,让考试作弊的学生对考风考纪有敬畏的心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庆生,尚璇.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9)

[2] 刘海云.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解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3] 张帆,陈兵,高波.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4] 郑洁欢.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现状[J].社会心理科学,2011(10)

[5] 尹士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黑河学刊,2014(9)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教务处 辽宁沈阳 110136)(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心理分析高校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