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的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5-09-09张勇超陈荣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保障权重

张勇超 陈荣清

摘要: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研究农户类型的分化,并探究不同类型的农户各自的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表现的权重不一样,主要集中在农户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状况因素、土地利用与经营因素、社会保障及生计因素和政策因素层面上。建议在基地管理工作中,坚持尊重农户自愿的原则,针对不同农户分别采取市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有利于宅基地的有序退出。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权重;保障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4-358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62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Homestead Exit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Farmers

ZHANG Yong-chao,CHEN Rong-qing

(Faculty of Geomatics,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usehold types, and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influential factor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s own homestead exit willingness. Research Methods: simple random sampling, cluster sampling,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thematical way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s show different weight of influential factors, mainly concentrating i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family status,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social security and livelihood level and policy. Conclusions: continue to respect the voluntary principle of farmers,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homestead, farmers should be led mainly by the market rather than government, that will favor the orderly exit of homestead.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homestead; exit; influential factors; weight; security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大量土地闲置及空心村的现象,陈旧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响应国家层面提出的促进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着实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满足区域城镇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缓解耕地保护的压力,特开展促进农户有序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宅基地退出合理性、制度创新等方面[1],而且大多基于宏观层面,实际上农户作为广大农村投资、生产与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微观行为主体,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基本决策单元[2]。农户不单单是“经济人”,更是社会“理性人”[3],其宅基地退出决策并非简单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更关注未来生计的发展,追求生存、经济、社会3个层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此背景下,近几年开始有学者从农户微观层面研究农户宅基地流转,包括运用Logistics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了区分;在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甚至定居的背景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等[4-8]。此外,有学者对退出机制及模式进行了探讨[9-14]。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缓解城乡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在宅基地退出机制中,确定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现有文献对此并没有过多涉及。基于此,本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和湖北省荆州市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Analysis of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研究宅基地退出中农户类型的分化,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权重,以期为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政策参考。

1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中游,地处东经115°35′-117°18′、北纬26°29′-28°30′。杭州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南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北毗鹰潭市的贵溪市。南北长约222 km,东西宽约169 km,現有人口400万人,辖10县1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 2011年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 200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余人,并积极采取订单、定向、定员的培训方式和市内外企业合作,帮助农民走出世代耕作的土地,进厂务工。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长483 km。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总面积1.41万km2。近年来,荆州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以荆州市中心城市为核心,6个中等骨干城市,84个小城镇的梯级城市框架已经构成。

1.2 研究方法

1.2.1 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调查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进行农户类型分化的调查,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确定影响退出意愿的因素。从被调查农户的地域分布来看,抚州市临川区属于赣北地区,荆州市监利县属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效调查农户中,远郊农村的农户有120户,占总户数的比例为51.9%,近郊或城乡结合部有118户,占总户数的比例为48.1%。

1.2.2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可简称多因素评价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的特点表现为:①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②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③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所以针对农户类型分类分别对各个问题采取特尔非法确定各个问题的权重值,由各位专家对各个问题的权重值进行打分,经过两轮打分在允许的标准差的范围内最终确定问题的权重,然后根据调查的农户的选择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用公式∑xiyi=x1y1+x2y2+…+xkyk(xi为由专家打分后的设计问题的权重值,yi为农户对所设计的问题的选择量化后的分值)来确定各农户最后所得的分值,进而确定农户的类型。

1.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就称为多元回归。一种现象常常是与多个因素相联系的,由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共同来预测或估计因变量,比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更有效,更符合实际。因此多元线性回归比一元线性回归的实用意义更大。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过程与一元线性回归相同,但由于自变量个数多,计算相当麻烦,一般在实际应用时都要借助统计软件。具体到这里来说,就是将所有变量包括因变量都先转化为标准分,再进行线性回归,此时得到的回归系数就能反映对应自变量的重要程度。这时的回归方程称为标准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称为标准回归系数,表示如下:

Y=a1x1+a2x2+a3x3+...+a20x20。

式中,Y为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的意愿,x为影响因素,a为权重值。

1.3 问卷设计与调查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经过预调查的证实,有效问卷的样本容量符合95%的置信度下抽样误差设定为0.06的要求,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调查项目见表1。

于2014年1~2月调查,对象为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8个行政村141个农户,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7个行政村97位农户,发放问卷250份,得到有效问卷238份(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141份,荆州市监利县分盐镇97份,部分调查表存在少量缺项),问卷有效性94.80%。从问卷中得到的农户户主基本信息见表2。

2 实证分析

2.1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的农户类型划分

在研究农户土地退出意愿、风险及规避中,依据对农户土地退出态度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户类型基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风险爱好者、风险厌恶者和风险中性者三类,针对农户类型分类分别对各个问题采取特尔菲法确定各个问题的权重值,然后根据调查的农户的选择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表3),用公式∑xiyi=x1y1+x2y2+...+xkyk计算。式中,xi为由专家打分后的设计问题的权重值,yi为农户对所设计的问题的选择量化后的分值。

根据以上设计的问题对样本用公式∑xiyi=x1y1+x2y2+...+xkyk分别进行量化计算,同时借用之前学者和专家们的意见经过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确定分值划分(表4)。

2.2 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基于以上的农户类型,分别对3种农户类型的影响因素做重要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显著相关情况。

Y=a1x1+a2x2+a3x3+...+a20x20。

式中,Y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的宅基地退出的意愿,X1,X2,X3,X4,...X20分别为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主文化程度,户主是否在外非农务工,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定居城镇,家庭是否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参加农村社保,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是否有流转,宅基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的范围之内,宅基地是否撂荒或闲置,退地后城镇住房保障预期,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安排,退地后子女受教育预期,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退地后补偿是否按时足额,农户退地政策认识度、政策宣传是否到位,退地政策是否多变,政策制定过程中农户参与度这20项因素。a1,a2,a3,a4,...a20分别为这20项因素的各自权重值。

由于已经分析得出这20种影响因素会对农户是否退出宅基地产生影响,只是不同类型的农户产生影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基于此就不需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这样一个步骤,而直接求出各自的一组解。

以下对风险喜好型农户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由于风险喜好型农户一共有46户,而且由于这20种影响因素的权重之和必须为1,即有:a1+a2+a3+...+a20=1,所以在原L矩阵和B矩陣中多加入一行,则有:

X= a1 a2 a3 a20,L= 1 2 0 1 L46,B=1 1 1 1 18 6 4 2 06 4 2 4 0a46,1 a46,2 a46,3 a46,4 a46,5

X=(BTB)-1BTL这里选用MATLAB软件,在open菜单选项通过程序语言输入系数矩阵B、L,X=inv(B′*B)*B′*L,那么MATLAB会自动解出一组a的最优解。

分别对风险厌恶型农户和风险中立型农户做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其影响因素各自的权重值,判断影响方向。具体情况见表5。

2.3 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

2.3.1 风险喜好型农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风险喜好型农户,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权重较大的分别为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定居城镇、宅基地面积、宅基地是否有流转、宅基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的范围之内等,这是因为风险喜好型农户对是否停留农村进行农业劳动并不关心,而只是关心在城里定居或工作的资本和潜能状况,如果家庭主要成员已经定居城镇,这将更加促进退出意愿。可能的解释是风险喜好型农户并不关注农村房屋的居住功能,而如果家庭的主要成员若能定居城镇,更愿意退出宅基地,而宅基地的面积和是否发生流转只是对自己退出以后资本积累的一个考量,拥有的宅基地面积越大,发生流转的比例越大,一定程度上为在城市的拼搏积累更多的资本和心理预期,这是一个正向的影响关系。而对退地后补偿是否按时足额也表现的十分关切,权重值高达0.15,这可能是因为对宅基地的情感依赖和保障功能的预期并不强烈,而对现实的经济利益表现的过度关心,只要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按时足额,就愿意退出原有的宅基地,积累资本外出创业和经营,寻找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3.2 风险厌恶型农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对风险厌恶型农户的影响权重较大的为家庭是否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如果家庭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可能还能接受退出,如果没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宅基地对生计保障作用将不可能弱化,因此更不可能退出宅基地。其次,对于风险厌恶型农户,退地后城镇住房保障预期,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安排,退地后子女受教育预期,退地后是否担心就业问题和退地后补偿是否按时足额的影响权重分别达到0.21、0.18、0.19、0.23、0.19,这说明基于农户对风险厌恶这一性格而言,更害怕由于退地之后带来的种种利益和权益上的受损,无法弥补退地后带来的种种损失,因而更迫切地希望得到来自政府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机会和均等的子女受教育权,只有当这些补偿因素能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愿意彻底从意味着命根子的土地中退出来;然而对于风险喜好型农户而言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却小了很多,可能是因为对风险的态度更加宽松和淡化,对城镇定居和非农就业有更强的心理预期和规划有关。为进一步分析农户的人口特征与退出顾虑之间的关系,对户主年龄与“是否对社会保障有顾虑”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1)。

2.3.3 风险中立型农户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于风险中立型农户而言,这些影响因素则表现的比较平均,可能的解释是风险中立型农户关于是否外出进入城镇或者是继续选择务农并没有一个很深刻的考量和严格的规划,通过计算发现宅基地是否流转是正向的影响作用,权重值达到0.09,宅基地是否位于城镇规划范围内同样对宅基地退出产生负向的影响,权重值为0.1,宅基地是否撂荒或闲置依然有利于农户做出退出宅基地的决策,农户退地政策认识度,政府政策宣传是否到位都会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权重值分别为0.08和0.09。而退地政策是否多变则会产生负向影响,这是因为农户希望对退地政策有一个稳定的心理预期。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江西省抚州市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户主文化程度、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是否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定居城镇、家庭主要成员参加农村社保、土地经营与利用因素、退地后住房保障的预期、退地补偿是否按时足额等对风险喜好型非农户和风险厌恶型纯农户都扮演着正向的影响作用;退地后医疗与养老保险预期以及退地后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情况,退地后就业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退地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预期都对农户宅基地的退出起正向的作用;户主年龄和户主的性别以及户主是否在村集体任职则对农户退地起一个负向的作用;政策因素同样起到一个负向的作用,对政策的参与度越低,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坚持尊重农户自愿的原则。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必须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增加宅基地退出农民的经济负担。第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想要农户彻底从农村的宅基地走出来,就必须满足农村户口的农户切实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摆脱退地的后顾之忧,能够在城市切实享受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第三,完善城镇住房的保障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健全將是农户退出宅基地流向城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政府应该切实做好廉租房和公共住房的建设,让农户能够在城镇稳定下来。第四,市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坚持同地同价同工同权的退出弹性补偿机制。政府主导已经为宅基地退出产生了严重的诟病,这种模式剥夺了农户作为博弈一方的基本的公平的权利。第五,建立平等的一元户籍制度,营造自由的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环境。要求城市政府切实承担责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加速区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立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机制及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途径,增加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使农民能真正在城市里面扎根下来并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彭长生.农民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6个县1413户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3(1):21-33.

[2] 徐小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赵强军.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赵国玲,杨钢桥.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县市的农户调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2):1121-1124.

[5] 黄贻芳,钟涨宝.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以重庆梁平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7):852-857.

[6] 王兆林.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研究:重庆的实证[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 王兆林,杨庆媛,张佰林,等.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1):49-61.

[8] 赵海锋.基于农户意愿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3.

[9] 朱新华.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129-134.

[10] 陈 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3):26-36,96.

[11] 赵海锋.基于农户意愿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3.

[12] 王 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3] 黄贻芳.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41.

[14] 倪 念,胡银根,徐小峰.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驱动力分析——基于湖北的问卷调查[A].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贵阳:2012年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2012.

猜你喜欢

农村宅基地保障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首次登记问题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