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途径探讨

2015-09-08刘正华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资源型转型资源

■ 刘正华 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4)

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途径探讨

■ 刘正华 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4)

本文通过总结国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模式以及国内低碳转型实践,结合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征,从城市规模、城市成因、支柱资源产业、资源开发种类、资源开发阶段、城市区位、工业化所处阶段等七个方面进行分类转型途径的探讨。

资源型城市 低碳转型 途径

我国资源型城市在依靠资源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低水平的开采,经济增长在后期缺乏活力,甚至陷于停顿的状态(刘现伟,2011)。资源的开采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强力约束,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工业粗放式发展,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征十分明显,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发展,成为这类城市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低碳发展和完成减排目标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内涵与定位

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开发,其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发展低碳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同时,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主导,产业结构缺乏弹性,因此资源型城市往往也是低碳经济发展难度很大的区域经济体。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指的是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关于我国特有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学者从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的层面进行了研究,大多是从产业的角度研究如何摆脱单一资源产业的束缚(陈利兵,2005;徐彬,2005;王小明,2010)。还有的对具体某一个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探讨,如彭日东、刘畅(2011)对鄂尔多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探讨;王艳秋(2011)以淮南市为例,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发展模式。有些学者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问题,如曲建升等(2007)选取了6个资源型城市作为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比较,提出了各自低碳转型的方向。崔木花(2012)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探讨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提出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高碳产业低碳化等几方面尝试构建了其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虽然很多学者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进行了探讨,但笔者认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关键点,但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指产业转型,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李士等,2011),需要产业转型、城市低碳转型、低碳意识等方面的密切配合。此外,我国资源型城市数目众多,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因此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不可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而要深刻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对每一个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分解得越详细,越有助于了解每个资源城市的低碳转型优势和劣势。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转型模式

国外已形成了包括新主导低碳产业扶植为特征的德国鲁尔模式,以传统高碳产业整体退出日本九州模式,以新技术改造传统高碳产业为特征的法国洛林模式,以大项目引进带动低碳发展为特征的英国威尔士模式,以低碳产业链延伸为特征的美国休斯敦模式,其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

在国内,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转型模式,如以辽宁阜新为代表的资源转换模式、以山东枣庄为代表的产业链延伸模式、以河南焦作为代表的新型产业植入模式、以甘肃白银为代表的新主导产业扶植模式、以山西朔州为代表的增强碳汇能力发展模式、以河北唐山为代表的低碳产业调整模式。

我国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途径

(一)从城市规模来看

从资源型城市人口规模来看,可以分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中小资源型城市人口压力小,产业发展相对单一,交通、环境压力相对较轻,低碳转型只要抓住主要的产业和区域,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交通,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大型资源型城市,一般是人口众多、多产业综合,这一类城市低碳转型必须综合考虑,兼顾生产生活、多产业多区域实现低碳转型,发挥工业发展、商业、物流、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二)从资源型城市的成因来看

从资源型城市的成因来看主要分有依托资源型城市和无依托资源型城市。有依托资源型城市大多经历了城市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云南的个旧市和新疆的库尔勒市。无依托资源型城市有丰富的资源,但生产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其形成的过程主要是“外界”生产要素的“进入”,如西部甘肃的金昌市、嘉峪关市和四川的攀枝花市。有依托资源型城市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积累,城市的功能相对较完备,低碳转型应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采用以产业升级为重点的转型模式;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应当在现有资源利用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并挖掘区内潜在优势资源实现优势再造,发展多元经济;对于区位条件极差,不符合城市发展条件的资源型城市,可考虑整体搬迁模式,如甘肃的玉门,就是矿枯之后整体搬迁的一个案例。

表1 国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发展模式

表2 我国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途径

(三) 从资源型城市支柱资源产业来看

资源型城市支柱资源产业来看主要有煤炭城市、金属与非金属类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支柱型产业不一样,导致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难度和重点有所差异。我国最主要的资源城市类型是煤炭城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粗放式开采,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日渐显露。一方面要利用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同时调整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考虑产业转型和延伸。我国石油城市相对较少,从目前来看储量还比较丰富,可以在延伸石油产业链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发展一些经济和生态效益较好的产业作为替代产业。金属与非金属类城市一般都有规模较大的加工制造企业,对于延长资源产业链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矿产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如大冶、景德镇等,这些城市在转型中要发挥自身的特色文化,将产业低碳转型、城市低碳建设与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如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等。森工城市由于林木和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因此森工城市应该以培养接续替代性产业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模式。

(四)从资源开发种类来看

根据资源型城市所依赖的资源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单一资源产业型城市和综合资源产业型城市,单一资源型城市以某一类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综合资源型城市就是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单一资源型城市有大同和大庆,分别以煤炭和石油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综合资源型城市有唐山以煤和铁两种资源为支柱性产业。单一资源型城市要采用多元化低碳产业转型模式,由单一主导型向多元化主导型转变。综合资源型城市要发挥多种资源联动效应,采取多维多链的“联姻”转型模式,把多个资源种类进行有效整合,抱团发展。

(五)从资源开发阶段来看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产业演进一般将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城市低碳转型要遵循产业演进规律,根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进行主导产业替代、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杨继瑞等,2011)。处于资源开发初期的城市,可采用深化培育低碳产业模式,一方面深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着手培育与资源开发产业相配套的非资源型产业。处于资源开发上升阶段的城市,可采用低碳产业延伸模式,一方面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不断拓展非资源产业空间。处于资源开发后期的城市,可采用培育发展替代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收缩资源型产业,另一方面不断利用非资源产业替代资源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杨眉,2012)。

(六)从城市的区位来看

从城市的区位来看可以分为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不同的城市区位决定了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区位条件有很大关系,沿海城市港口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的资源型城市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海洋能源技术和发展新海洋产业;内陆地区资源型城市由于受区位的影响,应以结构调整作为低碳转型的重心(宋德勇等,201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

(七)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

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工业初、中期的资源型城市,其碳排放强度处于不断上升、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此时资源型城市把发展与减排相结合,从产业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入手。因此,工业化初、中期的资源型城市以提高能源效率、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为主的低碳转型模式。工业化高级和后工业化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经历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然后是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此时要形成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低碳转型模式。

综合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数目众多,每个资源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不可能遵循某一种转型途径,而应该结合自身特色走不同的发展道路,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见表2)。

1.刘现伟.政府干预、机制重构与资源型城市困境摆脱[J].改革,2011(3)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3.李士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1

4.杨继瑞等.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生、困境与路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5.杨眉.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2(3)

6.宋德勇,张纪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

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科学出版社,2009

▲ 基金名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基金编号:2012-GM-093)

F062.1

A

猜你喜欢

资源型转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转型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