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演型互动的商贸流通市场和产业集群共生模式分析

2015-09-08冯成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济南250103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商贸微观共生

■ 冯成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济南 250103)

基于共演型互动的商贸流通市场和产业集群共生模式分析

■ 冯成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济南 250103)

本文构建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同演化型共生理论模型,检验了共生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特征。结果显示,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是一个从微观层级不断向中观宏观层级跃迁的动态过程,而不同阶段的知识技术扩散速度、学习机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别。

共演型互动 商贸流通市场产业集群 共生模式

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模式与阶段性特征

根据Pine(1999)等人的研究理论,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在不断共生的过程中,其共生机制、参与行为主体、互动程度等都与共生的阶段存在密切关系。借鉴他们的相关方法,根据微观主体选择共生对象的方法,将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如表1所示。

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在构建理论模型之前,首先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

第一,假定知识、技术的增长与扩散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级共生者的扩散,二是中观和宏观层级系统性知识、技术的扩散。

第二,共同演化的共生型系统中包含有N个异质的微观主体,其中Vi(t)表示微观主体i在第t时刻具有的知识(技术)存量,每个微观主体都与n个其他的微观主体直接进行互动。

第三,共生式的学习过程包括创新和模仿两个方面,其中创新能促使共生者的知识、技术存量增加,模仿也能促使共生者的知识、技术存量增加,而且共生者在模仿之后能引发共生者的知识、技术存量再度增加。这里,假设创新型知识技术存量的增长系数为a,模仿型的知识技术存量的增长系数为b,共生者的创新潜力系数为σ。

第四,不同时期,共生者之间互动情况不同,设微观共生者之间的互动概率为P,0≤P≤1。

第五,在共同演化的共生型系统中,微观共生者存在进入和退出的可能。而对于进入或者退出的决策,则取决于共生者共生型系统的平均知识技术水平AV(t)。共生者的进入系数为α,退出系数为β。

(二)共生模型

对于在共生型系统中经历了一定学习过程的微观主体i,在时刻t结束时的瞬时知识技术增量可由以下模型表示:

其中:

其中,式(1)表示微观共生者i在时刻t结束的瞬间拥有的知识或技术增量,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自己的原始创新,二是i通过模仿共生者j从而引发的知识、技术增加量,三是共生者j通过模仿i而引发的创新对i的知识技术贡献。σ表示共生者的创新潜力系数,一般该系数在共生的萌芽时期较大,而在成熟时期较小。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推导第i个共生者在t时刻结束时或者t+1时刻起初的知识技术存量如下:

于是,在时刻t到时刻t+1阶段,共生者i的知识技术存量的增长速度可表示为:

引入共生者在共生性系统中的进入和退出可能,在t+1时刻,共生型系统的知识技术存量可表示为:

于是,在时刻t到时刻t+1阶段,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演型互动系统的知识技术存量的增长速度为:

数值模拟

(一)数值设定

以上述理论模型为框架,通过数值模拟,检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模式和阶段特征。假定现有200个微观共生者,每个共生者都直接与20个其他的共生者存在互动。设定P= 0,P= 0.3和P= 1分别表示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演型互动共生模式的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根据全面的理论分析,对每一阶段的相关变量进行赋值,结果如表2所示。

对表2的赋值,解释如下:当P为0时,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尚处于共生的萌芽时期,因此创新潜力较大,故取σ为5,而此时实际的创新能力较弱,故取a、b在0与0.05之间。在此共生系统中,知识技术增长预期较高,故α取值范围也较高。

表1 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模式与阶段性特征

(二)模拟检验

根据参数赋值与相关数据,通过仿真模拟,结果如图1至图4所示。

由结果可知,对于微观共生者和共生型系统而言,当互动的概率在0与1之间,即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处于共生的成长阶段时,知识技术扩散的速度都相对较高。在这一阶段,较快的知识技术增长与转换,促进商贸流通市场主体知识技术得到快速增长,同时这些知识技术又快速进入企业内部,进而加速产业集群的发展。此时,共生型系统内主要以创新性学习为主,因此创新潜力也较高。在这一阶段,大量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内,诸多中小企业与商贸流通市场的主体都围绕集群内的大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处于良好的互动共生状态。

当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处于共生的成熟阶段时,系统中的微观主体创新行为不断减少,而模仿行为快速增加,因此系统内存在较多创新陷阱,这显然不利于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型创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互动就必须有外界干预。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案例分析

浙江省义乌市经过近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商贸流通与产业集群相互依存的共生发展模式。下面,本文以义乌为例进行分析。

义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生的萌芽期。从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到第四代小商品市场发展,义乌已形成了“前面是商店,后面是工厂”的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生的萌芽形态,分散式的企业与市场内少许经营户不断合作,形成了初级的微观层级共生。首先,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促进小型企业不断集聚资本;其次,小型企业不断向市场集中,提供多种廉价物品,为市场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共生模式的框架初步拉开。

义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生的成长期。随着义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不断共生发展,义乌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逐步形成篁园和宾王两大商贸市场。此时,微观主体的选择范围以及共生的灵活性、主动性得到不断加强,微观主体与商贸流通市场内各主体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技术上的借鉴和知识、人才的引入等方面得到显著加强,共演型互动的层级也由起初的微观层级逐步向中观宏观层级跃迁。

义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生的成熟期。随着共演型互动的层级不断由起初的微观层级逐步向中观宏观层级跃迁,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义乌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演型互动开始进入无规则共生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内,市场和产业集群规模已达到空前规模,信息平台等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知识技术扩散在起初非常快,但由于这一阶段的模仿行为快速增加,因此隐藏较多创新陷阱,显然不利于真正的创新发展。为此,义乌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型。

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模式的三阶段特征,通过共演型互动模型及数值模拟,检验了共生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特征。结果表明,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是一个从微观层级不断向中观宏观层级跃迁的动态过程,而当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处于不同的阶段,其知识技术扩散速度、学习机制等都存在较大差别。处于成长阶段时,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处于良好的互动共生状态。

图1 微观层级共生者的知识技术存量

图2 微观层级共生者的知识技术增长速度

图3 共生型系统的知识技术存量

图4 共生型系统的知识技术增长速度

表2 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共生的三个阶段相关参数赋值

通过本文的模型检验,并结合义乌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集群内的企业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与商贸流通市场之间的共生互动,加强商品交换和技术交流。第二,在集群与商贸流通市场共生的过程中,应重视共生所处阶段,根据阶段性特征采取差别化市场策略,引导共生良性发展。第三,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为商贸流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并有选择性地制定发展战略,确保平衡发展。

1.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同演化机制:理论与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3(6)

2.高连周.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和支持系统建构[J].商业时代,2014(33)

F724

A

猜你喜欢

商贸微观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微观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