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医同源

2015-09-08潘霜喜

少林与太极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椎穴中心点同源

潘霜喜

古少林搏击拳法的搏击技法讲究远踢近打贴身靠,其中之靠打技法的练习与使用相当巧妙。在练习靠打技法时主要以发放肩胯之寸劲为主要方法,实用时虚实变化用于攻击对方的胸肋腰腹部,瞬间发放的靠劲可令对方脏腑内伤。

练习靠打技法最为核心的应是身法的练习。人身脊柱由二十四节椎骨组成,其中颈椎七节,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在颈椎第七节与胸椎第一节的连接处是大椎穴,大椎穴在督脉之上,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以大椎穴为中心点横行向两边是两肩膀。以脊柱中之大椎穴为中心点保持身法中正左摇右晃,把人体脊柱中的螺旋劲传至肩膀,这个过程就是摇身晃膀。摇身就是转动脊柱,晃膀就是把脊柱的左右劲传至肩膀的前后和外侧。如此摇身与晃膀合力相加,通过四肢与脊柱的配合,把周身之散劲聚于一点,形成瞬间的爆炸劲,实用时通过身法与步法、手法的协调统一用于进攻和防守。

摇身晃膀的养生价值在于脊柱与肩膀的开合练习。以脊柱为中心的中正学说讲,其上是颅骨之顶百会穴,其下是脚底之涌泉穴,前面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足三阴肝脾肾经,后面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其两侧是足少阳胆经。在脊柱与膀臂的中间是五脏中的心和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藏魄,开窍于鼻。两者同属于中医学中的上焦,上焦如雾,具有滋润五官活血通气之功。掌握了脊柱中正学说之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对于指导练习摇身晃膀的养生作用极具指导意义。通过摇身晃膀的练习可以调理心和肺的生理功能,同时可以疏通膀臂周围之经络与腧穴中的气血。

拧腰调胯的练习主要是以腰的转动来带动胯关节的瞬间发劲,腰转的基础是以第二腰椎下的命门穴为核心点。命门穴与前方之神阙穴相连,其中心点是丹田所在。丹田位于下腹的中心处,从平面看丹田连着命门与神阙,从前面看丹田是肚脐下的一个面,后面便是第二腰椎下的一个面,前后对应上下相合,这样就形成了立体的丹田。在练习拧腰调胯时丹田是其运动的原动力,以内气的鼓荡旋腰动胯而能随屈就伸。从骨连接上来看腰胯的连接处是靠第五腰椎与骶骨的间隙处与胯关节相连,练习腰胯劲力时以腰的前后左右旋转,带动胯关节向前后左右的任意方向发放瞬间的抖弹劲。用于实战时胯的靠打方法,主要用于攻击对方的腰腹和胯关节部位,直接撞击对方身体的中心点,重则可令对方弹出丈外。

拧腰调胯的养生价值在于疏通足三阳之胃、胆、膀胱的经气,使足三阳经气顺利下行与足三阴经相合,从而形成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合,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合的作用,使脏与腑表里相合,气血畅通。针对拧腰调胯的瞬间抖动有通利下焦、调补肝肾之功。下焦如渎就是说下焦以六腑中的小肠、大肠、膀胱的通调之功能为主,也就是下水道的意思。中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筋而藏血,开窍于目。肾为作强之官,藏精,开窍于耳。肝在天干中属于甲乙,肾在天干中属于壬癸,故有乙癸同源之说,也称肝肾同源。肾水为先天之本,藏精气滋养肝木,两者互生,精血同源。肝血旺则筋得其养目得所视,肾精足则骨得其养耳窍能聪,故有耳聪目明之功效。通过拧腰调胯养生功效的概述可明晰,拧腰调胯内则可练脏腑相合,外则可通经络中气血,使脏腑与经络相合。对于调理下焦肝肾功能和疏通经络有着极强的养生功效。

无论是摇身晃膀还是拧腰调胯,它们均是脊柱的旋转运动,两者可单独练习也可组合练习。单独练习时是局部的体动,组合练习便是整体的蠕动。古少林拳的练习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蠕动,这种蠕动的方式就是由脊柱的旋转带动肩胯的自由旋转。在练习发力时向发力反方向的转动是蠕动属于阴,发力时的瞬间抖弹的爆炸劲属于阳,阴阳转换,左右协调,使摇身晃膀与拧腰调胯上下相随,合力与分力阴阳相济。

猜你喜欢

大椎穴中心点同源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磨课,一段痛苦与快乐交织的过程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寻找视觉中心点
同源异义形容词辨析
同源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