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5-09-04刘振颖梁益荣

微创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压缩率压缩性成形术

麦 刚 刘振颖 岑 明 梁益荣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梧州市 543001)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发病后可引起患者腰背部持续疼痛和脊柱后凸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此类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惧怕手术而采取卧床休息、康复理疗、佩戴支具、口服止痛药等传统保守疗法,但不能快速有效解决病痛,且耗时长、并发症多[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项脊柱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即刻重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止痛效果确切等作用。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 25例,女 17例;年龄47~80岁,平均(63.7±10.2)岁;新鲜骨折 36 例,陈旧性骨折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不适及脊柱活动受限等,均经常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确定相关责任椎体。受累椎体部位中,单椎体骨折39例,分别为T102例,T116例,T1215例,L111例,L23例,L32例;涉及两个椎体者3例,分别为 L1和L22例、T12和L11例。入选病例均排除椎管占位性病变、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均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术前均完善正侧位X线片、CT扫描检查,确定患椎确切位置,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腰背部疼痛,进一步明确患椎后壁完整性、椎管内压迫情况等。术前30 min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钠,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患椎,选择穿刺进针点并标记后,局部给予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透视引导下采用PVP专用骨穿刺针在椎弓环外上方、棘突旁2~3 cm处与矢状面呈15°~20°夹角逐层进行穿刺,穿刺针尖到达椎体中前1/3交界处,确认位置良好后,拔除针内芯。将按比例调制好的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专用注射器经工作通道缓慢注入患椎,注入过程均在透视下进行,同时严密监视其生命体征及下肢感觉和运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或发生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入。骨水泥注入后将针芯重新插回套管,待骨水泥基本硬化后拔除针芯。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卧床休息24~48 h,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复查;术后24~48 h可配带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术后给予钙剂等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治疗后48 h、末次随访时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评分分值为0~10分,其中0分为不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3]。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与Cobb角以X线片进行评价。

1.4 疗效评价 采用WHO标准评价[4]:治疗后完全无痛为完全缓解(CR);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为部分缓解(P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较明显,睡眠受影响为轻度缓解(MR);与治疗前比无减轻为无效(NR)。以CR+PR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达CR者 25 例 (59.5%),PR 14 例 (33.3%),MR 3 例(7.2%),总有效率92.8%。术中注入PMMA骨水泥量为3~6 mL,平均为4.5 mL。注入过程中6例出现PMMA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或椎旁软组织,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无急性肺栓塞、静脉栓塞、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治疗的伤椎无再骨折和塌陷,术后椎体塌陷和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 (±s)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 (±s)

注:术前和术后48 h比较 P<0.01;术前和末次比较P <0.01;术后48 h和末次比较 P >0.05。

术前术后48 h 末次VAS评分(分)7.9 ±1.8 2.6 ±0.7 2.9 ±1.1椎体前缘压缩率(%)43.8 ±15.2 26.1 ±10.4 28.2 ±11.3 Cobb角(%)27.4 ±5.5 11.2 ±2.6 12.1 ±2.9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下降和骨脆性增加为特点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该类骨病患者骨组织细微结构明显退化、骨皮质菲薄、骨脆性明显增加,因此在受到轻微的外部创伤时即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5]。

腰背部疼痛、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是该类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沮丧、意志消沉甚至有自杀倾向等一系列精神症状[6],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以姑息性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服用药物、康复理疗、配带矫形支具等,但往往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因长期卧床而加速骨质丢失及增加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传统开放性切口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对于以老年人为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PVP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迅速等优点,术后即刻可以获得重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和稳定性,阻止椎体进一步压缩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其列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7]。

本研究显示,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3个观察指标在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PVP治疗后患者疼痛感觉得到明显缓解,且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也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VAS评分、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在术后48 h和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与术后48 h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患椎远期椎体高度和Cobb角丢失量均较小,提示PVP在恢复和维持患椎高度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术后48 h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92.9%。此外,在并发症方面,虽然出现6例PMMA骨水泥向椎间盘或椎旁软组织渗漏现象,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且无急性肺栓塞、静脉栓塞、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PVP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PVP手术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长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引起的相应并发症和骨量丢失,不失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简便、安全的治疗手段。

[1] Schwarz P.Diphosphonat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risk of 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J].Ugeskr Laeger,2012,174(1-2):30.

[2] 李大刚,苏培基,陈敢峰,等.保守疗法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4):306 -310.

[3] 刘江涛,贾吉光,段 祎,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骨科,2012,3(3):124-126.

[4] 陈茂水,李 勇,唐上德,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缓解疼痛作用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3):49 -51.

[5] 孔德明,银晓永,刘晓宁,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22 -724.

[6] 赵红星,董玉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3):4451-4452.

[7] Tanigawa N,Kariya S,Komemushi A,et al.Added value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effects on respiratory func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12,198(1):W51 -54.

猜你喜欢

压缩率压缩性成形术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