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二分段”中职生源学习效果分析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

2015-08-30牛俊英肖文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8333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广东佛山5833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顺德生源阶段

牛俊英,肖 冰,肖文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8333;.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广东 佛山 58333)

高职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三二分段”中职生源学习效果分析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

牛俊英1,肖 冰2,肖文平1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广东 佛山 528333)

“三二分段”模式的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培养已开展多年,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通过与普通招生班的成绩、学情对比分析,发现中职生源理论学习上并不比普高生源差,而且动手能力上具有优势。这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也提示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关注中职生源的身心协调发展。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效果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后,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中高职协调发展问题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在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探索中[1],已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2~4],如对口招生模式、分段贯通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等,其中“三二分段”模式是分段贯通模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学生完成三年中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指标达到标准,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在三年级参加高职院校的转段选拔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两年,掌握相关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子产业作为顺德的支柱型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电子产品生产、检测、质量分析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新的人才需求,自2010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学生。为了实现高职学习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在中职阶段,该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必要的电子技术、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及信号的检测、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与维护、销售等基本技能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阶段,培养目标则是面向电子产品制造生产(建设、管理或服务)第一线,从事工艺及品质管理、产品测试与检验、产品维修、产品及零配件采购与生产线管理等工作,具备熟练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测试与检验、质量分析和产品维修等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两个不同的阶段所针对的岗位群,有了明显的变化,中职阶段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助理、工程师助理、营销人员等,而在高职阶段则有了明显的提升,岗位群定位在生产班组长、工艺工程师、产品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检测与测试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为了实现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阶段关键是要对专业核心的能力进行提升和补充,开发了中高职衔接班的课程体系。

1 中职、普高生源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专业自2010年来招收“三二分段”中职生源进行高职阶段的学习。为了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具体效果,专业开展了系列调查,尤其对中职、普高生源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反思“三二分段”中职生源培养工作,以修订培养方案,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1学生学情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师生对于中高职衔接班的学情反应意见并不统一,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认为,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实训课教师认为,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而且专业技能优秀,可以在技术上独挡一面;学生工作方面的教师认为,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校园融入感较差,参与活动不积极,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也表现出很多问题。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重复性较大,层次感不明显,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入门阶段难度较低,导致很多同学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认为自己基础不如普高学生,不是学校的主流,较难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

1.2课程学习情况对比

2010年后,专业不断对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图1为连续三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成绩对比。

图1 公共课课程成绩分布统计及对比

从图1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公共课程的学习上,中高职衔接班的成绩相对平均,大部分同学的成绩为中等,而普通生源的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处于不及格的普通生源学生明显比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多。值得注意的是哲学政治类课程和数学这两门基础课的水平总体而言普通生源的优良率远远多过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而与其相反的,高职英语则为中高职衔接生源更具优势。

图2所示为专业课学习情况的对比分析。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生产类课程及电子线路CAD,中高职衔接班的学时基本都做了大幅的缩减,普通生源班的成绩整体都比中高职衔接班高;而在家用电器测试类课程和家用电器维修高级工考证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中高职衔接班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生源班。

1.3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情况

近几年主要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芯片检测与维修赛项,竞赛的主要内容是电路板的故障检测及维修。依据学生电路板测试与分析的能力选拔参赛队员,通过选拔发现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素养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3%,而且都是来自中高职衔接的生源。虽然这些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略有不足,但经过三个月的备赛,相应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两年的比赛中获得两项省级奖项及一项国家级奖项。

图2 专业课课程成绩分布统计及对比

1.4就业情况

表1 连续三年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如表1所示,12届毕业生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第一届中高职衔接生源的毕业生,由于尚不熟悉学生学习特点等原因,在三届所有毕业生班级中,该班级的专业对口率最低。在之后的两届毕业生中,中高职衔接的生源专业对口率都高于普通生源,其中由于13届普通招生班级生源不充足,导致该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远低于同期毕业的中高职衔接班级。从毕业生就业起薪点来看,由于以上原因,13届普通招生毕业生的起薪点同样要低于中高职衔接班级。对于14届毕业生起薪点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中高级衔接班级的升幅低于普通生源。

总体上,中高职衔接生源的培养质量及社会认可度与普通生源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2 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阶段对应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和知识要求的对比,以将中职阶段经验层面的培养提升为高职阶段策略层面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专业进行了针对“三二分段”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通过与普通招生班的成绩、学情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中高职衔接生源并非普遍认为的理论学习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而是在理论课程学习上与普高生源各有所长,在实践课程和动手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在技能竞赛上有突出表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三二分段”生源质量较好有关,但也反映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生命力,说明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教学工作实现了培养目标,而且能够让优秀学生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习情况的对比分析也提示了很多当前中高职衔接培养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第一,专业教师普遍认为中职生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会影响高职阶段的专业课学习,但通过实际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前期的知识系统性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力并没有教师认为的那样大,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今后课程体系的修订上会考虑开发模块化的课程和项目;第二,要解决两个阶段学习重复性的问题,仅停留在课程名称和教学大纲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到教学内容层面的遴选与序化;第三,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首先要研究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让中职学生适合高职教师的教学特点,这也会给整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多从教学角度考虑中职生源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中职学生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较差、对课外活动不感兴趣、纪律不好、对学校的事情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等等问题,都反映出来他们缺乏融入感、缺乏自信

心,而如何培养这些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使他们具有健全人格和自信心才是专业教育改革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1]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4-27.

[2]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47-49.

[3]武佩牛.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2):6-8.

[4]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47-52.

[责任编辑:钟艳华]

The Learning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Enrolled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with Applied Electron-Technical Program in Shunde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NIU Junying,XIAO Bing,XIAO Wenping
(1.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hunde Polytechnic,Foshan Guangdong 528333,China;2.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hunde Polytechnic,Foshan Guangdong 528333,China)

The program of"3-year secondary plus 2-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s practiced for many years in China.This paper takes Electron-Technical Program in Shunde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in this"3+2"program,and finds that those students in"3+2"program perform as well as other students in theoretical learning,even with advantages in practical learning,when comparing the students'academic record and their learning behavior.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3+2"program students,and give us some insights in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linkage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pplied Electron-Technical Program;effect analysis

G712

A

1672-6138(2015)04-0043-04

10.3969/j.issn.1672-6138.2015.04.010

2015-09-02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20301049)。

牛俊英(1980—),女,山西阳泉人,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产品控制技术。

猜你喜欢

顺德生源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顺德糖厂改造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