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015-08-29刘葵波集美大学图书馆福建厦门361021

图书馆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馆藏概念数据库

刘葵波(集美大学图书馆 福建 厦门 361021)

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刘葵波(集美大学图书馆 福建 厦门 361021)

在目前特色数据库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中,“特色数据库”及“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等相关概念存在模糊和混淆的现象。为此,进一步厘清和界定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认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减少概念使用中的混淆与偏差,为特色数据库和特色馆藏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

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概念辨析关系辨析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试验项目[1]。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全文数据库,如“中国古籍善本数据库”、“多媒体旅游资源库”等。这一项目拉开了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帷幕。90年代中后期,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的影响下,我国各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都充分认识到特色数据库在本馆文献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引进电子资源的同时,纷纷开展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已建成了一大批各具学科特色、馆藏特色或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并有继续规模发展的趋势。

随着特色数据库建设与实践活动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开展,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升温,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更加活跃。目前,各方面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但在相关的研究中,对于“特色数据库”这一新生事物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和确切的定义,研究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另外,一些研究者由于对“特色数据库”概念认识上的模糊,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如“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等)及其相互关系,也产生了歧解和误读,把特色数据库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相互混淆与替代。

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一些研究论文中,也存在于实践中。笔者在对各馆所建特色数据库进行访问时,就明显发现这一现象。目前,在各图书馆网站上,揭示其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栏目或版块名称不一,有着多种不同的命名和表述。例如,“特色数据库”、“特色库”、“专题特色库”、“特色资源”、“特色馆藏”、“特色收藏”、“特色馆藏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自建资源”、“自建数字化资源”、“特色电子资源”、“本馆特藏”、“馆藏特色资源”、“特色电子数据库”、“特色数字资源”、“特色服务”等多达十余种的命名,可谓是五花八门。虽多带有“特色”、“自建”、“数据库”、“资源”、“数字”、“电子”等词语,但显得较为杂乱,不够统一、规范。尤其是有的图书馆将“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等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或将“特色数据库”等同于“特色馆藏”,或将“自建数据库”等同于“特色数据库”,等等,存在诸多错位和误导。

概念的清晰和明确是讨论问题的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和界定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认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减少概念使用中的混淆与偏差,为特色数据库和特色馆藏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

2 相关概念辨析

涉及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的表述和名称有多种,但归纳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特色库”、“专题特色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特色电子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特色电子数据库”等均属“特色数据库”范畴;“特色资源”、“特色收藏”、“特藏资源”、“特色馆藏资源”等均属“特色馆藏”范畴 ;“自建数据库”、“自建资源”、“自建数字化资源”等则属于同一概念类型,均属“自建数据库”范畴。因此,本文重点对“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和“自建数据库”这三类概念进行阐述,力求对“特色数据库”等相关概念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和确切的定义,并辨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1特色数据库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特色数据库,从单纯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具有独特内容的信息资源库。相关研究文献中,对于特色数据库的概念有着多种表述和提法。

例如,范亚芳和郭太敏认为,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情报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某一学科、专题、地域特色文化、人物等为研究对象,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化要求,建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2];尚越建和张晶认为,特色数据库是指专业图书馆根据本馆服务任务,依靠自身丰富的传统文献做保障,吸收其他类型的文献做补充,围绕固定的用户需求和明确的学科范围所建立的一种在整个网络系统中有着恰当地位,在技术、文献资料的取舍,主页的编辑、管理和维护、服务的手段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特色和唯一性的数据库[3];姚琼认为,特色数据库是指充分反映本单位在同行中具有文献和数据资源特色的信息总汇,是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4];郭春霞和谷爱国认为,特色数据库是指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专业特色的数字化信息检索系统[5]。针对高校的特色数据库,大多数人的定义则为:是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特色资源、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及科研成果,为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而开发和组建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信息资源库[6]。

究竟哪种观点更贴近特色数据库的本质呢?这需要结合特色数据库的内涵特征来进行分析。特色数据库首先必须是图书情报机构自建的资源库,其次必须具有明显特色,只有同时具备“自建”与“特色性”这两个要素才可称之为特色数据库。

本文在对现有的几种定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观点,并根据笔者对特色数据库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对特色数据库的定义进行一个全面和完整的表述:所谓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或相关信息机构依托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针对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分散的、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异构的数字馆藏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筛选,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将其进行加工处理、标引、组织、存储,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传输和发布,提供检索和全文传递服务,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库。特色数据库具有特色性、独创性、专指性、自建性、实用性、公益性、简单性、动态性等特征。

2.2特色馆藏的概念及内涵

国外对特色馆藏的研究较国内起步要早。在国内,特色馆藏这一概念是从传统图书馆时期的特色藏书演变而来的。关于特色馆藏的概念定义,学术界也有多种观点。伍玉贤认为,特色馆藏是该馆长期以来收藏了某一个或某几个科学领域内的书刊资料[7]。舒炎祥认为,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通常所指的特色馆藏是第一个含义[8]。王纯认为,图书馆往往要建立一些专门藏书,又称特藏,它们是为了收集、保存和利用某一形式的文献、某一专题领域的文献、某一时代的文献、某一地域的文献、有关某一个人的文献、珍贵文献、易损坏的文献、有某种价值的文献等,而专门建立起来的[9]。特藏文献库的藏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的收藏特色,多是经过长期积累建立起来的。他进而将特色馆藏定义为: 图书馆收藏的具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图书[9]。金旭东认为,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对某一特定形式、特定主题、特定时期或出于特定原因的资源的收藏[10]。龚蛟腾认为,特色馆藏资源,是指全面、系统地收藏某一学科(主题、领域)的文献信息及相关的实物[11]。

本文则认为,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期文献资源建设积累,在某些学科领域或某个专题方面形成一定规模、比较系统完整且具有鲜明特色、独特风格和明显优势的馆藏文献资源。特色馆藏的关键在于“特”,特色是一种相对比较优势,既可以是该部分馆藏与本馆其他文献收藏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图书馆之间同类文献收藏的比较。换句话说,特色馆藏既可以是在本馆藏书体系中具有独特性的那部分馆藏,也可以是一所图书馆有别于他馆的那部分馆藏。特色馆藏并不一定要求“独有”,毕竟“独家收藏”的资源不多,可以是“人无我有”、“人缺我全”,也可以是“人有我优”、“人全我新”。需要说明的是,特色馆藏与馆藏特色属于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一所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所具有的特色和风格,不宜将它们混淆。

特色馆藏最初主要是指实体特色馆藏,包括纸质文献和实物馆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特色馆藏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内容表现形式与载体更加丰富。近年来,数字化的虚拟特色馆藏发展较快,也越来越多见。有些数字特藏是将本馆纸质的特色馆藏加以数字化而成,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解放前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库”、深圳大学图书馆的“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等,这类特色馆藏既有传统实体的形式,也有数字化的形式;有些是依托本馆纸质特色馆藏而建的各类特色数据库,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北京历史地理”、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图片数据库”、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的“中国航运信息资源库”等。

优先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发展方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对特色馆藏建设情况的检阅和考察。通过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平台,图书馆能够充分开发和保护特色馆藏资源,把特色馆藏的建设和服务水平推上新的高度,提高特色馆藏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深化和拓展特色服务,而且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特色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但目前在特色馆藏的建设上,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不少图书馆过于关注数字特色馆藏建设,而相对忽视了实体特色馆藏的建设。事实上,实体特色馆藏是数字特色馆藏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脱离了实体馆藏,数字馆藏将成为无源之水。而且,并非所有的实体特色馆藏都需要进行数字化建设成为特色数据库。另外,有许多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实体特色馆藏,但缺乏对实体特色馆藏的揭示,在图书馆网站特色馆藏栏目对特色馆藏的介绍和揭示多以数字型文献为主,所列出的印刷型特色馆藏资源极少,造成“藏在深闺无人识”,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印刷型文献仍是图书馆主要的文献类型,因此图书馆还要加强实体特色馆藏建设,并加大对实体特色馆藏文献的宣传和揭示。

2.3自建数据库的概念及类型

自建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图书情报机构自主建设的数字资源库。自建资源的范围比较广泛,类型众多。自建数据库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通用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

2.3.1通用数据库

这类数据库的资源虽然大部分是机构自有的,但内容方面却是通用的,不能体现明显特色或者说并非独有的,因此,这类数据库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特色数据库。该类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期刊目次数据库,新书全文数据库,购置图书的随书光盘、磁带等非书资料数据库,VOD音频视频资源库,电子剪报库,新闻数据库,考研试题库等。

2.3.2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

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是以某专题或某学科为单元对因特网上的相关网站或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描述、组织和序化,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和检索平台,并发布于网上,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线索的导航系统。而学科导航库的建立可以将某一专题或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由无序变为有序,帮助用户以较快的速度和便捷的方式找到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及时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动向和发展动态,节省其搜寻网站的时间和网络通信费用,并使网上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12]。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开发互联网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导航库大多为学科导航库,内容包括相关学科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学术组织、专业站点、专家学者、电子出版物、学会协会、基金会、会议信息、产品市场、论坛等方面的网络资源。学科导航库可以采用统一的内容划分方式,也可以依据学科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

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虽然可能也具备学科特色或专题特色,但其只是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导航,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因此,也不属于特色数据库。

2.3.3特色数据库

也就是上文所表述的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也是自建数据库的一种,但并非一般的自建数据库,它除了具有“自建”这一共同属性之外,有别于通用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之处在于:必须具有明显特色,特色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而且必须是特藏性或专题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只有同时具备“自建”和“特色性”这两个要素才可称之为特色数据库。

3 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

从上文对特色数据库及其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可以看出,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三者之间呈现包含、交叉及转化的关系。

3.1三者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以及交叉的关系

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的子集,也是自建数据库的子集;换言之,特色数据库包含于特色馆藏之中,也包含于自建数据库之中;特色馆藏与自建数据库相互交叉部分为特色数据库。进一步而言,特色馆藏包含但又不仅限于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特色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馆藏特色的重要资源,是传统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数字时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自建数据库包含但又不仅限于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自建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馆藏并非全部都是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并不都为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不完全都属于特色馆藏的范畴,只有其中的特色数据库基本属于特色馆藏的范畴;特色数据库基本都属于自建数据库。三者之间的包含与交叉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3.2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

首先是特色馆藏与特色数据库之间的局部相互转化关系:一方面,将实体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标引后,可转化为特色数据库;另一方面,由于特色数据库资源收集渠道的多样性及电子资源的易获得性,造成特色数据库中相当资源并非来源于本馆实体特藏,有些图书馆的电子特藏甚至比实体特藏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时可实现“逆转化”,也就是将特色数据库中有价值的部分资源,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少量地还原为实体特色馆藏,用于收藏和有限制地使用。第二种转化关系,就是对自建数据库中的通用型或导航型数据库进行专题性深加工和改造,使其具备明显的特色性和专指性,也可以转化为特色数据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用图2来表示。

图1 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包含与交叉关系示意图

图2 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转化关系示意图

[1]肖方芳.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文学院, 2011:1-3.

[2]范亚芳, 郭太敏. 特色数据库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31(4):550-553.

[3]尚越建, 张晶. 图书情报工作回顾与展望(2002年)[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4.

[4]姚琼. 试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 图书馆, 2002(3):42-44.

[5]郭春霞, 谷爱国. CALIS对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整合[J]. 图书馆学刊, 2010(7):49-51.

[6]周明华, 谢春枝, 洪正国, 等. 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情况综述[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4):36-41.

[7]伍玉贤.论高校图书馆藏书特色的形成[J].江苏图书馆学报, 1987 (1):20-23.

[8]舒炎祥. 谈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J]. 图书情报知识, 2003(1):81-82.

[9]王纯. “特色馆藏”管见[J]. 图书馆学研究, 2002(6):43-44. [10]金旭东. 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127, 131.

[11]龚蛟腾. 关于“特色图书馆”的界定[J]. 图书馆建设, 2003(6):21-22,42.

[12]刘丹. 论“网络资源学科导航库”建设[J]. 津图学刊, 2002 (3):14-16.

Discrimin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and Its Correlative Concep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present characteristic databases, some misunderstanding still exists in correlative concep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and the self-building database. For this reason,further clarifying and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databases and its correlative concepts, discrimination their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understanding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exactly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deviation during the use of the concept, and provide useful help to the theory study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databases and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s.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Self-building database; Conception discrimination; Correlation discrimination

G250.74

B

刘葵波 女,1966年生,集美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

2015-02-16 ]

猜你喜欢

馆藏概念数据库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幾樣概念店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据库
数据库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