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5-08-29张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阳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当代大学生受多元化文化思潮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的“三观”受到猛烈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通过探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等方式,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2.023

中图分类号: D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2-0094-0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十八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真实地了解和客观地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断地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寻有效的创新方法,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够量化

目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不完善,使得当前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依然是就业率。而目前这一量化指标仍然作为评判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许多学校更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高校通常把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大班教学,随意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插空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时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须但多余”的课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学生更崇尚的是“技能”,追求更多的是实用主义。尽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不够量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其理解不够全面、深入,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行动上的忽略,因此,措施不给力。

2.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主流文化进行的,这与思想教育的单一性、理想化相协调。但是在多元化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多注重对理论的强行灌输,一味地偏重于对政治理论和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少有植入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不强,教育内容单调乏味,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缺少应有的渗透性、参与性和现实性。教育者一味地用政治理论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对众多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其做出切合实际的理念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理论的不信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烦。教育方法因循守旧,授课形式单一,实践环节欠缺,更多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对学生进行的是“教导”而不是“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效果不显著。

3.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当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从事学生管理的学生工作者。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相当一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没有将其从事的工作上升到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事业的高度来做,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学工作量,没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其次,由于政治理论课教师仅限于课堂上与学生短时间的接触,和学生互动、沟通的时间有限,与学生交流甚少,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较多,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但教育实践中,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德育职责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也存在着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尚未形成,没有形成全校范围内统一的教育体系,做到齐抓共管。另外,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编制、待遇、经费等的投入与学校的整体工作不协调等问题,也严重阻碍着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发展。

4.教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多元化思潮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惯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常用难以实现的目标和标准要求学生。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时,教育者注重考虑社会需求,往往停留在自身的说教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甚至无视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在价值目标的设定上,教育目标定得笼统空洞,面对多样化快速发展的实际,没有做到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过于严肃的理论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得学生不能用所学的理论诠释现有社会状况,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因此,实效性不强。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基础,形成立体化育人环境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高校党委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工作会议制度。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报会、研讨会、协调会等,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理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树立人人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意识,形成立体化、多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拓展到班级、学生宿舍,拓展到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从学生“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关心和解决学生切身利益问题,真正把“学生利益无小事”落到实处。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把育人的宗旨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去,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感召学生,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道德情操,在本职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者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结合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全员育人增强教育实效。

2.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抓手,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在新形势下,面对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和社会功利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价值观培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内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外化其行为准则。将中国梦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学生,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激发他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树立问题导向。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大学生思想状况,直面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社会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师生互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切实改变思政课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长,支持学生成才,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参与式、启发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新颖的形式,生动的事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将“无形”的教育转化为“有形”的活动

重大活动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的平台,更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积极探索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利用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庆典和特别活动,以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关注程度高,构筑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境氛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利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召开、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党的十八大召开等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志愿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广泛开展奉献爱心、为国增光、艰苦奋斗、感恩奉献、坚定信念、团结协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实效。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及学生开学、毕业典礼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等,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使其产生了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个人成长听从党的号召、个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个人事业奉献社会建设、个人成就服从人民利益”的成才观念。通过利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传统节假日以及主题活动的方式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将“无形”的思想教育转化为“有形”的具体活动,唱响主旋律,发挥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增加阅历、经受历练、终身受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根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生为本,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转变。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着眼于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和困惑为根本。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信服,为其排忧解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怀,对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尊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人文素质,特别是生命意义的教育内容,并注重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厘清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的差别,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寇红江,段海超,王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50-52.

[3] 马秀德.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33-35.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