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学中政治思想的借鉴与引导

2015-08-29谢晓娟蒋海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谢晓娟 蒋海彬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基点观察和分析政治学中的政治思想,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不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分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参考。西方政治思想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现实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各种政治思潮具有导向和评析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对政治学中的政治思想的借鉴和引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其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其学科基础,不断增强其解释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强大影响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2.01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2-0071-05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起源于政治需要,因此,与政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达到目标的软力量和软手段,是政治获得合法性支撑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正是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体现政治要求和政治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受到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意识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受到政治思想和政治思潮的影响。从跨学科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学其中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潮、思想史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两者的关系,尤其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思想的借鉴和引导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中国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政治思想的实践活动,因此与政治思想密不可分,虽然两者之间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是交叉内容较多。如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参照点,那么政治思想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政治思想的传播方式则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重叠的。

“中国政治思想是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政治思想家,不是孤立地讲政治思想,而是将其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与伦理政治。这种学术体系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完整地体现在儒家的纲领性文献《大学》中。《大学》中讲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之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构成了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思想来源。

中国的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和思想变革期。在思想形成期,随着百家争鸣,出现了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派,出现了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出现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也出现了以商鞅、韩非为主要代表的法家学派,从而形成了儒家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墨家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同时也形成了流传百世影响后人的文化典籍,如《尚书》、《周礼》、《孟子》、《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这些文献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诸如义利之辨、民本、法治、德治、任贤选能、修身、治国、平天下等。秦汉隋时期,是中国古代执政思想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法家政治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儒家思想备受尊崇。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董仲舒以儒为主,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开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在思想完善期,是中国封建制度更加完善的时期。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也处于完善的时期。出现了以张载、二程、朱熹、王阳明为主要代表的宋明理学政治思想。宋明理学把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想化、系统化,提出了更为完善的治国方略,从而使政治思想完善化。二是出现了以李觐、王安石、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完备的宋代功利政治思想。在明末清初进入政治思想发展的反思期,这一时期主要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出现,一些进步思想家首先表现出了对时代的觉悟意识,出现了一批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他们开始对中国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这些思想为中国政治思想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在思想转型期,也就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重要影响。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形成中西方文冲撞的局面。同时,近代西方民主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与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出现了以西方宗教文化为武器,反对中国封建专制的太平天国政治思想,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这些政治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转型。思想转转型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西文化的比较、冲突与融合问题,就是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借鉴西方进步思想的问题。在思想变革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的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变革。在思想变革时期,中国政治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以各学派面目出现的政治思想形态已经不复存在,出现了反映这一时期变革的辛亥革命政治思想。传承与变革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无法一蹴而就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政治思想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从孔子的仁、礼学说,德治主张,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到荀子的性恶论、礼治主张;从老子的道论、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到墨家的兼爱主张、尚贤思想,再到法家的君主至上论和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君权至上思想到到韩愈的道统论和性品论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在发展时期的精华思想。从王安石的“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到朱熹的“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辩”反映了成熟与完善时期的政治思想;从“经世致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思想萌芽到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等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再到孙中山等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张,反映了中国在变革过程中政治思想对现实变革的呼应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这些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和奴役,成为愚昧人民的思想工具。同时,传统政治思想也蕴含着一些合理的因素,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其中,一些比如“民为贵君为轻”、“天下为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思想也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法律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挖掘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和优秀因子,要熟知和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和思想脉络,熟知和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有利于从中探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专注于研究中国的政治思想,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传播优秀的政治思想,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批判代表封建社会统治利益的糟粕思想和糟粕文化,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民主政治和政治文化。

二、西方政治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借鉴

西方政治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发展的动力。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是政治思想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政治实践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总结,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学说。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仅由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状况所决定,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所制约,而且也受到先前存在的政治思想的影响。西方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遵循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显示出了与东方不同的特点,西方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积淀形成自由与平等、宪政与民主的执政文化传统等,表现了西方社会与政治发展的特殊性。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思想家们较早地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他们都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一切问题的根据。一切意识形态都服从于它。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看,无论是维护教权的思想还是维护俗权的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基本政治观。这种政治观基本上是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代。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就提出了要以“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后来,进一步与权利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天赋人权”的观念。权利政治观经历了理性主义时期、功利主义时期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时期。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权利政治学发展的形成时期。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制度的过程中,提出了取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各种观点和主张。在理性主义者看来,平等的个人在理性的指引下,可以通过协议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人权的外在力量。关于人权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了生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等。19世纪到20世纪晚期是功利政治观的成熟时期,也被称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时期。西方在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向工业化过渡。然而随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日益暴露,西方政治思想家逐渐转向了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与此同时,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也诞生并不断成熟,进而对世界进程产生影响。随着实证主义大行其道,制度和价值指向衰落。而随着世界的发展以及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的增多,国家对现实生活干预的增多以及人们对这种干预产生的恐惧等,人们开始寻找古典政治学的价值。在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学开始回归政治学的古老政治学的传统,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新制度主义主张制度中心论,主张制度和机构决定个体。同时,制度的设计也有价值指向,将思想观念嵌入在制度之中,构成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丰富而博大精深。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士多德的城邦类型的分析和理想城邦的设计,从古罗马的西塞罗的法律思想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整体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对君主主权的强调到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从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到洛克的法治和分权思想,从孟德斯鸠的分权和权力制衡思想到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从柏克的保守主义到密尔的代议制政府主张等等,西方政治思想的精华不胜枚举。每个时代的思想家都留下了他们对国家和人的问题的思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方政治思想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和理论借鉴。很多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要实现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我们从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中获得精神源泉和动力,需要借鉴所有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而西方政治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和源泉。

三、政治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政治学中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政治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比如国家制度问题、国家体制问题、国家治理方式问题、政党学说、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协商民主问题、依法治国问题、国家指导思想问题、国家现代化问题、政治参与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政治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

与此相关,马克思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与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唯物史观与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我国现阶段阶级状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势和对策、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时是政治学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层面,两者有很多的重叠和交叉,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政治学科的密切相关性。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