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丹寨石桥造纸工艺的发展及传承现状研究

2015-08-28田甜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承现状发展

田甜

摘 要:本文通过对贵州丹寨石桥造纸工艺发展及传承现状的考察,结合文献资料,介绍了技艺的所处环境、原料种类、流程以及制作工艺和作品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讨论了石桥造纸工艺发展传承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期待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与传承贡献鲜活的经验。

关键词:石桥古法造纸;发展;传承;现状

1 贵州丹寨石桥村造纸工艺概述

石桥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北部南皋乡境内,距丹寨县城约40公里。此地处于低山河谷地带,山青水秀,气候温和宜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石桥村造纸重要的原料来源。技艺在此环境下传存千年,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原料取材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经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介绍:“我们村造出的古纸张之所以能获得世界的青睐,主要由于我们都是选用山上优质树皮为原料,以山泉溶浆,是纯粹的原生态。”由此得知,石桥造纸采用了纯天然的植物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而成为当地人日常使用的纸。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及《后汉书·宦官传·蔡伦》中:“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相关记载与之相互印证。

石桥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从山上采摘野生原料到最后制出一张成品纸,主要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制浆与抄纸,首先是选料来自采集于每年农历的二至三月的构树皮为佳,其次是去皮、制麻,选用明火灼热构枝至30-40℃,约烤十分钟后,用手拉根部即可剥去构皮,再用刮刀去掉外硬皮,则将初步加工好的构皮麻晒干备用。再经过水浸沤皮麻、浆灰洗料、煮料,然后捶打、捣碎、袋洗加工后制成棉絮状的纸浆方可使用,这只是完成了制纸的第一个基本工序——制浆,制好的浆先兑水,加滑药搅匀,再经过抄纸、压纸、晒纸、揭纸而制成成品。全部靠人力徒手完成,由石桥村的村民们一代代把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下来。

2 传承发展现状

石桥纸主依靠父辈或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传承下来,所有学徒只要自身有经济实力,就可自己开槽造纸。石桥古法造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1981年开始跟父亲学习造白皮纸,学艺近18年。如今王兴武于大岩脚开槽造纸,创办有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同时还收有学徒进行手艺传承。

目前,石桥村已成立造纸协会1家,造纸合作社2家,常年从事手工造纸的农户有30余户。石桥古法造纸整体上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规模也较为稳定。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专业的造纸合作社,按“自愿参与,民营民管”的原则,由村民自愿筹钱,购买造纸的原料及其设备,并对濒临遗失的古法进行发掘性的保护和开发,实现规模化的经营。2011年11月,贵州省丹寨县石桥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石桥的古法造纸工艺不仅继承了千年传存的制作技艺流程,还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发展。作为石桥造纸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王兴武,经过18年的造纸实践,他掌握了全套手工造纸技术与流程,在悉心传承学习的过程中,他还创制生产了彩色纸,在石桥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在抄纸的纸浆水中加入了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而且在抄好的湿纸上加入一些野生的花草作为装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花草纸”,除此之外,还有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麻丝纸等特色纸。在2000年石桥村生产出的第一批彩色纸,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增加了石桥纸的销量,石桥彩色纸和用彩色纸做成的工艺品创造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了传统白皮纸。

他并不止步于此,仍坚持反复试验不断尝试与探索改进石桥造纸工艺,在贵州大学徐衡老师的介绍下,请来了中央美院兼荣宝斋教授岳黔山做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技术指导,并组织农户,成立了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仅用半年时间,生产出了古籍图书修复用纸,还将此种纸命名为“迎春苗纸”。石桥的制纸成品逐渐由过去单一的白皮纸,拓展出彩色纸,形成白皮纸与彩色纸两种主要类型。其中彩色纸又衍生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等六大系列产品。生产纸张的同时,还有各种用古桥生产的纸制作的相关工艺品,如:用石桥独特的彩色纸制作的花伞、灯笼、相册、笔记本等。还在贵州的著名旅游景点西江千户苗寨开创“千年古纸——中国石桥手工纸销售中心”,打破了过去石桥制纸产品与销售单一类型的发展瓶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增加了知名度。

3 传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面对时代的变迁,石桥古法造纸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在传承与发展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传统的古法造纸工序繁复,且制作工期长,费时费力又产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2.现代都市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偏远地区的人们向往到发达城市生活与工作,城市打工热潮日渐高涨,造成真正从事造纸工艺的人数较少,大都年龄偏高。这使得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堪忧。

3. 无论是传统生产的白皮纸还是彩色皮纸,它只是一少部分人的需要或者是一些旅游爱好者的收藏品或装饰品,总体消费的人并不多。因而只能按市场的相关需求來生产,很大的限制了古法造纸的扩大再生产。

以上种种问题都从不同方面使得石桥古法造纸发展举步维艰,面临重重的阻碍,处于濒危的边缘,急待社会的关注与保护。

(二)对策

目前虽已采取了一些相关保护措施,但是对此种古老技艺的发掘、抢救、继承、弘扬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坚持保护原则与立法保护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国情与地方文化生态的保护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都要以政府为主导,遗产所属的当地政府要不断地完善地方保护名录制度与传承人制度等。利用奖励补助经费来切实的鼓励技艺传承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探索,坚持“活态” 传承的理念。大力宣传与普及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当地人的“文化自觉” 与“文化自信”逐步让当地人了解到保护与传承遗产的重要性,树立起“人人都为传承人”的观念。

政府虽为主导,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作为遗产传承主体——传承人,有着直接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传承人首先要明白自身的传承义务,可积极与当地的一些高校联合,设计开发相关的衍生品,不断拓展制品的种类,逐步拓宽市场。不仅是单一的继承,还应该与时俱进的发展,使传统手工技艺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可以推进让传统手工艺进课堂,以此扩大技艺传承的队伍。

总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具体的保护措施仍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仁庆.造纸术与纸文化[J].湖北造纸.2009年第3期

[2]戴家璋.中国造纸技术简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

[3]宋应星著.钟广言注译.天工开物[M].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4]彭兆荣主编.文化遗产学十讲[M].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杨巨中.中国古代造纸史渊源[M].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6]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7]王菊华.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

[1]石桥旅游网http://shiqiao.s.yxgz.cn

[2]李时珍.本草纲目

[3]后汉书.卷七八.宦官列传第六十八.中华书局.2007年版

[4]中国文化—中国网 cul.china.com.cn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官网

[6]中国·贵州 云上丹寨:www.qdndz.gov.cn

[7]彭兆荣主编.文化遗产学十讲[M].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227页

猜你喜欢

传承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