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

2015-08-28陈园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

陈园

摘 要: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保障、医疗治理以及精神照料等方面的问题异常严峻。而目前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上,仍未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失独群体的日益壮大,失独老人如何养老、去哪里养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分析失独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困境并剖析失独老人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失独老人在养老保障问题上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居家养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这些数据也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随着“常回家看看”成为立法条例以来,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更成为了关注的焦點,也成为了我国跨越养老难题的一道坎。失独老人“老无所养”的问题迫在眉睫,失独老人该去哪里养老、如何养老,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主题。

1 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

1.1 失独老人的经济状况

自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的践行者们到今天也大多步入了年迈退休的行列。在失去唯一的孩子之后,这些失独老人备受打击,即使未退休但工作能力也也开始削弱,而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不高,使得失独老人们在高昂的养老和医疗,乃至物质生活费用面前更显得力不从心,经济负担日益加重。部分失独老人无法从自己的子女中得到赡养,却仍需要负担起照顾自己父母的责任,这种典型的4-2-1家庭结构让失独老人的经济负担更显沉重。

1.2 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方面是他们往往具有排斥外界的心理,不愿与人接触,另一方面是他们年弱体衰和抑郁情绪共同引起的体质下降,更易于患染疾病,这不仅需要金钱的花费,也更需要人力的支持,而失独老人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此外,失独老人失去孩子后,也大多是在家中靠老伴互相扶持照顾生活,偶有亲戚扶持或者移居养老院居住,更有甚者,进入寺院与青灯古佛度过余生。

1.3 失独老人的精神状况

失独老人在年迈体弱时失去了独子就像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一般,精神世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很多失独老人往往承受不了打击而从此一病不起,精神萎靡,也会产生排斥和怨恨社会的心理,长期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削弱,但经济拮据,看病贵看病难又使得失独老人们得不到好的求治,故而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压力加大,甚至产生轻生的绝望心理。

2 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形成的原因

2.1 制度保障不足,立法不严

目前,关于失独老人的保障制度尚未正式出台,虽然现有相关法规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这个“帮助”的界限并不清晰,各个地区也没有统一规划的扶助政策,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没有形成特殊的求助制度,而是存在着求助的“单一化”和“零散化”的现象。此外,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虽然提及对遭受遗弃生活无着的老人给予救助,但并未做出失独老人养老保障方面的明文规定。

2.2 政府推动力度不足,投入不够

我国目前政府各级部门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投入还尚有欠缺。自计生委和财政部在2007年发出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民政部虽制定不同的补助标准,但总体上补助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失独家庭所需,对这一日渐壮大的群体来说,微薄的救助补贴只能是杯水车薪。

2.3 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支持工作不到位

对于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支持工作并不到位,诸如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搭建失独老人互相之间的联系平台等工作不完善。而且,失独老人在老无所依的情况下,能寄托希望的地方当属养老院,即使在失独老人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公办养老院仍然是一床难求,而且对失独老人来说入住养老院还存在着入住需子女签字的难题,同样民办养老院也存在着费用颇高,关怀服务缺失等现象,使得失独老人养老问题落不到实处。

3 对城市失独老人养老的建议

3.1 加强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制度建设,立法先行

法制规定是失独老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具有法律效应的制度规定会加强政策的执行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尽快出台失独老人的救助和帮扶政策,并加入立法章程,以法律形式贯彻实施。此外国家应大力开展失独老人调研工作,真正了解他们的现实诉求,从源头上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明确计生部门的责任,做好失独老人的监护管理工作,比如失独老人在办理入住养老院的手续时,遇到需子女签字的情况可由所在社区的计生部门作为监护人办理。

3.2 加大政府主导力度,转变职能

政府作为解决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第一推手,在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可通过提高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设置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办法来推行;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考察各地物价指数与消费水平的差距,设置动态化补助机制;在现有的政府、市、区、街道分级负担补助金的办法上,依次提高各级负担比例;改变目前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的机制,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应设立专门部门来管理,集中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完善独生子女家庭保险工作。

3.3 依托社会,开展居家养老工作

针对失独老人这样一种特殊群体,可开展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失独老人们由于对自己的家庭有特别的情感,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采取居家养老方式,他们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减少外界排斥情绪,同时政府也不需要花费资金建立各式养老机构,因而能更好地集中资源做好失独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力鼓动企业认购、社会募捐和慈善投入以及志愿者一对一服务等工作来解决失独老人老年的养老问题,加强对失独老人的关怀。

3.4 开展心理疏导,构建失独老人领养及互助平台

从失独老人目前的困境出发,失独老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特殊群体并没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在遭逢失独这一人生大变故时,大多不能化悲愤为力量,造成生活中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失独群体开展心理疏导也显得尤为重要。让专业的心理专家走进社区,开展辅导;同时,为失独老人搭建领养子女的平台,扩大子女领养信息库,完善领养信息,并对领养的失独家庭进行额外补助;在各地失独老人间也可创建沟通互助平台,设立专门信息群和网站,让失独老人们之间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总之,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仍是社会养老问题中的一块硬骨头,需要多方力量共同解决。因此,对待失独老人群体,我们需以社会建设的角度来关注,加强创新,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子仪.我国失独者养老困境及援助路径研究.社会工作,2014年,第1期:p135~136。

[2]刘晖.对我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再认识.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p14~15。

[3]蔡方华.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中国社会报,2012年,第3版:p1~2。

[4]周云.荣如静.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问题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3期:p22。

[5]张晓霞.社区居家养老问题调查——以南昌市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p194~195。

[6]安艳.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河北大学图书馆,2014年。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研究
能力建设取向下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