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2015-08-28许芳蔡竹珍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习俗

许芳 蔡竹珍

摘 要: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培养。口语对话是日常交际文化的最好载体,教学中应结合主题,潜移默化地开展文化教学,以促进学习者在心理及社交方面将自己与目标语的群体融合在一起时,实现语言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习俗;交流

1 语言教学与文化

掌握一门外语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方面。美国在1999年修订公布的《外语学习标准:准备迎接21世纪》中提出:交际能力应包括五种要素,即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加上社会文化能力(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的交往)。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包括除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培养外,也重点提出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的素养含有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三方面。由此可见,要想培养英语学习者有效和谐的交际技能,除了掌握标准的语音、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还要学习和储备目标语的文化知识。

2 文化教学的内容

文化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大体可从学术和人类学两方面选择。学术方面的文化知识包括地理、历史、生活方式、社会群体、社会制度及艺术成就。人类学方面的文化又可细分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种。文化内容广泛、复杂,而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就应紧密结合所学的语言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谨慎的做出选择。

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应侧重日常交际文化,即人类学方面的文化(分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包含有日常交际话语中的差异(如:称谓、问候、赞扬、道歉、告别)、禁忌话题(如:年龄、收入、价格、婚姻、健康)和语法层面的文化差异;非言语交流包含有体态语(如:空间保持、手势、眼势、触摸、沉默等)、社交礼仪(送礼、受礼的方式、服饰、邀请、赴会、拒绝邀请等)、日常生活(如:购物、交通、饮食、起居、时间安排等)。

3 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案例

口语教学中的日常对话练习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特别能反映出英美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因为所有交谈者都必须遵守规定的文化行为,对话表达出了他们正常的相互间的反应。下面以口语教学中的几个常见话题为例,从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文化因素的传授。

(一)问候(Greeting)

1. 稱谓:首先强调中西方姓氏与名字的顺序不同,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接下来分三种情形区分对待。①称呼长辈、 上级、或不十分熟悉的人,根据对方性别和婚姻状况,正确使用尊称Mr./Mrs./Miss./Ms.+ 姓氏的结构。②对于陌生人,可使用Sir/Madam/Miss。③对于同龄人或朋友之间,可直呼其名。此外,要注意“Good morning,Teacher Li。”之类的说法是不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的。

2. 姓氏起源:英美国家的姓主要来源于①以职业为姓,如Smith(铁匠),Cook(厨师);② 以地名为姓,如Ford(福特),London(伦敦);③ 以自然现象为姓,如Snow(雪),Frost(霜);④以外貌特征为姓,如Long(高人),Short(矮子),Brown(棕色);⑤从父姓,如Dickson,Robinson(后缀-son表示…之子)。

3. 名片中体现出的语法层面的文化差异:除了中西方姓氏与名字的顺序不同,地址的书写顺序中西方也是完全相反。汉语的地址遵循从大到小的规则,而英语则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最具体的、最小的单位“门牌号码”往往写在首位,其后是街道、城市、省(郡或州)和国家名。

4. 眼神交流:白种人在与别人交谈时,期待与对方直视,如果对方眼神游离或朝下看,则表示不诚恳或没有敬意。然而对于黑人来讲,谈话时眼神朝下看或看着一旁才是尊敬的象征,因为这表示正在恭敬的聆听。

(二)参加聚会(Entertaining at a Party)

1.社交话题和禁忌:在社交场合与陌生人开始交谈时,谈天气可以是一种既有用,又不会得罪人的话题。它是活跃气氛,开始对话,结交朋友的方式。欧美人士不大愿意和外人谈私事,谈论天气是一个不涉及个人私事的中性话题。对大多数英美人来说,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打听关于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的话题往往被认为有失礼貌。

2. 面对主人款待:在西方家庭做客时,面对主人的招待,要实话实说。如问道是否想要添加食物,需要时就直接说:“Yes”,不需要时用“No,thanks”。这里就少了许多中国式的客套和推让。所以为了避免赴宴时饿肚子,一定要坦诚相见。

3. 肢体接触:对于欧美人,见面礼节往往是握手、拥抱、贴面或吻面颊,还有可能是男士吻女士手。进门以后,男主人会主动照料女客人,如帮助脱大衣等,而女客人应当从容对待。男女主人陪同并引导客人进入客厅。对主人家中在场的每一个人,如老人、小孩都应问候,特别是对主人的小孩,应主动与之握手、亲抱,表示喜欢。

(三)外出就餐(Ordering)

1. 西方饮食文化:点菜的顺序,先是开胃菜,再主菜,接着是甜点,最后是饮料,一般是每一类中只能点一个菜。吃西餐时,注意自己只需要点自己想吃的那几道菜。荤菜和主菜的价格较贵

2. 刀叉的使用: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锯齿的刀用来切肉,普通的刀用来切蔬菜,最小的那种小刀,用来抹果酱的。食物一旦切好,就应放下刀,切记右手不能长时间攥着餐刀不放。叉子是用来叉分割好的食物,送入口中。勺子是用来喝汤的。吃意大利面时,用叉子跟汤匙结合一下,叉子卷起几根面条,放到勺子上,然后吃进去。

3.支付小费: 在英美国家,对酒店、饭店招待、出租司机等服务行业的人,人们常常有付小费的习惯。小费的多少随主人而定,往往为总消费的5% 至15%不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口语教学中许多素材都能体现出跨文化交际。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背诵、改编对话,掌握常用的句型,还要让他们了解对话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在口语课堂上,教师既要运用常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功能,又要重视文化因素的讲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文字、图片、影像、音乐的多种方式,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恰到好处、不失时机地进行,使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得体的交际。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跨文化意识习俗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