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5-08-28王一鸣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王一鸣

摘 要:本文从乡镇图书馆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乡镇图书馆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由于乡镇图书馆是必须要发展的,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乡镇图书馆健康、稳步地发展。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在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展长河中,乡镇图书馆是一条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流。在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乡镇图书馆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图书馆,是农民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继续教育”的场所。然而,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刚刚起步,乡镇图书馆应该建立怎样的模式以保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其现状与问题做了描述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借鉴。

1 乡镇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一)缺资源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不可忽视,其发展极不平衡。广大乡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图书馆与城市图书馆相比,差距很大,比例严重失调,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从规模看,有的阅览空间只有十几平米至二三十平米不等,设备陈旧简陋;在配套设施方面,不少乡村图书馆虽然已大有起色但还是缺乏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图书类型上,馆藏不尽合理,信息资源种类少,特色不够,缺乏吸引力。

2010年乡镇图书馆业务统计数据[1]

藏书总量(万册)书架长度(万米)借书证数(万个)流通人次(万人次)外借书刊(万册)新购藏量(万册)公共图书馆(合计)617261200202032823263922956乡镇图书馆1081919229462875224400乡镇所占比例17.53%16.00%14.55%19.15%19.79%13.53%

(二)缺资金

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是乡镇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乏力的物质因素。如湖南省经济好一点的县,一年的购书经费也不过四五万元。所购图书也不过600册左右;尤其贫困县常年短缺购书经费,全年也难购进一本新书。由于公共图书馆经费基数低,增幅小,尽管连年增长,但增加绝对数不多,且由于总支出的增幅高于财政补贴收入的增幅,人员费用占图书馆经费的1/3,势必挤占业务费,影响图书馆正常开展业务活动;购书经费不大,大多数地区的人均购书费增幅较小,图书馆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如何开展业务活动?经费紧张困扰着图书馆事业发展。如此现状,图书馆的图书无论数量还是品种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经费收支情况表[1]

财政拨款购书费2008年5319264776165198418383220712009年61317555080860663010440429392010年6460855836856436291110932956收入合计(元)支出合计(元)新购图书(万册)

(三)缺人才

对于乡镇图书馆来说,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是提高其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尽管乡镇图书馆中,各项规章制度都得以建立,但图书馆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难以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稳定的专职人员;图书馆开放时间难以正常,使得广大农民借书很不方便。人员的经常变动,知识素质偏低,以及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乡镇图书馆缺乏负有责任感的管理人才。

(四)缺管理

1. 文献的利用率低。受传统“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许多乡镇图书馆仍旧采用封闭服务模式,满足于“为人找书”,而不能“为书找人”;更有甚者是找不着就不找,传统守旧的刻板模式难以改变。

2. 服务的针对性弱。在大部分行政村,面对的服务对象,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的靠单一农业吃饭的农民,而是不断涌现的种、养、加工专业户,私营企业主,村办企业职工,各业能手和承包户。因此,服务对象的需求集中在农业科技方面居多。但有的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由于未能及时向科技类倾斜,或无力倾斜。有的村只存有政治性和文化娱乐性书刊,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读者流失。

3. 藏书的编排科学性差。乡镇图书馆虽小,但对书刊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的要求,与其他正规图书馆并无二致。有的乡镇图书馆,藏书杂乱无章,一切处于无序状态,致使读者无法有效、便捷地找寻其所需的图书文献资料。因此必须通过科学地整序,使乡镇图书馆的藏书能够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向读者提供使用。

2 乡镇图书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发展乏力的要素

1. 图书意识浅薄。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约束,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难以在农村生存或发展。个别富裕村官员舍得在农民住宅、老人退休、减免群众提留款等方面投入,却不愿在图书馆建设上增加投入;个别富裕家庭只追求华而不实的房屋装潢,而富丽堂皇的家中却无书无刊;有的甚至为了眼前的生意需要,竟让念书的孩子退學。可见对知识学习意识的淡化。

2. 恶性循环。农村图书馆大都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镇内、城区或城乡结合部,大部分民营图书馆都瞄准城区为发展依托。有关数据显示,相对于东部发达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图书馆拥有率只占35.3%[2]。这种经济制约造成了恶性循环,即:越穷,越无力发展图书馆业;越不发展图书馆业,就越不能了解和掌握致富的信息,从而导致越穷。

(二)经费短缺的原因

1. 外部原因

政府对乡镇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3],也是文化强国、强省的标志之一。图书馆经费占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在美国,有关图书馆的一些重大法律条文常常是由总统亲自签署的,图书馆的发展被视为一种科技战略予以重视。1998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费占国民收入的0.98%,而同期我国同项比例仅为0.28%。《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年鉴》、《国外社会和经济统计提要》显示,英国、日本、瑞典、比利时等国先后采取立法手段来保证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有效使用。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年度事业费是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各省市县图书馆经费分别由相应的地方政府划拨。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图书馆经费的划拨缺乏规范化和稳定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克扣对图书馆的财政拨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社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2. 内部原因

作为乡镇社区图书馆藏书应兼顾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要重视应用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乡镇社区图书馆没有明确自己的藏书重点,藏书范围广,但不能突出重点,无法满足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二是有些图书馆不顾藏书的质量,盲目采购学术价值不高、实用性不强的书刊;三是藏书品种不全。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社区图书馆经费的浪费,致使本来非常有限的经费更加短缺。

(三)缺乏领导重视的因素

目前,我国图书馆法尚未制定,图书馆的经费只能靠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从主管意愿决定调拨,这种划拨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乡镇

档案管理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全凭当地官员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

在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一部分领导在决定资金流向时,因急功近利思想的引导,把眼光放在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行业上。而图书馆工作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对关系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图书馆事业并未引起重视,不愿意拿出财力来建设图书馆。为追求直接经济效益而牺牲图书馆事业的行为,阻碍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这中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体制问题。在县(市、区)范围,图书馆属文化局管辖,乡镇下设文化站,其职能之一是负责本乡镇的图书工作,各行政村设一名专(兼)职人员管理。1993年,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撤销文化站,归科教文卫办公室,无专职编制,实际上削弱了组织管理的力量,出现了部分乡镇上无人抓、村里没人管的被动局面,图书工作的安排、规划、检查、落实等运作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正是乡镇图书馆体制不落实,定位不明确,人员、经费、场地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致使乡镇图书馆屡建屡散、时兴时衰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和影响了乡镇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2. 政策问题。近几年为减轻农民负担,许多乡镇取消了文化大院达标升级活动后,农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又受到一定的影响,城乡涌现的个体图书馆,无疑是新形势下的产物,是农村图书事业的希望,但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与规范。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就是保证资金的投入,由于部分县市、乡镇、村三级投入机制不完善,或无专项基金,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3 乡镇图书馆发展之对策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关键:

1. 各级领导应形成共识,更新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人才缺乏、科技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要保持乡镇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优势的发挥。这方面,乡镇图书馆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亿万农民群众要彻底摆脱贫困,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各级领导有责任去引导农民群众去读书,借助知识的力量来提高综合素质。

2. 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设施建设。

把乡镇图书馆建设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兼顾、组织协调、筹措资金、分步实施,使乡镇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知识是开启智慧财富的钥匙,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知识的重要保障。

3. 应把乡镇图书馆建设列入县、乡镇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作为政绩之一予以考察。

这一举措将极大激励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能有效提升对于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党委、政府的工作行为。以鼓励的方式提高各级领导的热情,通过评比的方式,将图书馆工作做得出色的乡镇机关授予其先进工作单位,乡镇干部年终能加分加奖,能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支持和重视办好乡镇图书馆。

(二)经费的落实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基本条件:

1. 乡镇财政拨款。将乡镇图书馆每年所需的购书费、人员工资及业务活动费按照一定比例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使其有一个稳固的财源。通过立法,力求国家财政制定一个固定比率作为图书馆经费投入的依据,减少随意性,使乡镇社区图书馆经费来源有法可依得到保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

2. 文化站自筹。文化馆、站积极办好文化產业,开展多种经营,搞好有偿服务,自筹办馆经费,通过“以工养文”、“以商养文”之路,由文化馆、站创办的文化企业为图书馆提供一定的经费来源,为乡镇图书馆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开发和组织经营目标有关联的项目,经营获利,用以补助主要服务的经费不足。

3. 企业支持。随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通过与乡镇企事业单位联合办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乘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时机,使乡镇图书馆能争取到企业的经费支持。乡镇企业与图书馆联合办馆,将为乡镇图书馆注入强大活力。

4. 社会集资。通过多渠道向社会融资,拓宽经济来源,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争取社会名流、海外友人对图书馆的资助。一种形式是成立图书基金会,以基金会成员的捐助基金来解决书源和设施等乡镇图书馆日常开支。另一种形式是发动社会各界捐书,充实乡镇图书馆的馆藏。

(三)培养训练有素、敬业称职的图书管理员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身处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人员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他们必须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事业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扎实的图书馆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

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解决乡镇图书馆缺少人才的问题呢?

1. 坚持标准,择优录取。让思想素质好,热爱图书馆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同志担任图书馆管理工作。在图书馆管理员队伍建设中,注重老中青三结合,使图书馆队伍结构趋向合理,人员相对稳定,并抓好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认真做好乡镇图书馆工作。

2. 专业培训,精心辅导。可以通过业务培训、参观学习、交流信息、学术研讨、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帮助乡镇图书管理员学习,掌握文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使乡镇图书馆的业务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3. 定岗定责,奖惩分明。引入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将乡镇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工资实绩等与奖金挂钩,定期考核,做到优奖劣惩。这将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图书馆工作。

(四)树立服务于民的思想观念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有效举措:

乡镇社区图书馆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效益”的思想。只有将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图书、情报、读者三者的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切为了读者,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节省读者的时间,才能赢得读者对图书馆的热爱,赢得乡村图书馆的效益。

1. 确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员要急读者所急,供读者所需,改变过去“冷”、“硬”、“横”现象,努力做到热心、耐心、专心服务,百问不厌、百问不倒。协调读者情感,建立融洽的读者关系;增加服务内容,以服务成效吸引读者。开展送书上门、代查、代译、检索培训等服务项目。

2. 满足读者需求,提高馆藏利用率。21世纪的图书馆,应当树立“为用而藏”、“藏为用”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藏书楼”形式,开放所有的书库、阅览室,实行全方位开架借阅管理,让每一本书都为读者的需要服务,充分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扩大借阅范围,降低拒借率。

3. 注重读者需求调研,提高文献采集的针对性。购书要有读者意识,乡镇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要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生活,同农村读者的关注点紧紧联系起来。比如农技站、农机站等乡村党政工作人员,他们的需求是政治性学习材料、企业管理、农业科技等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情报;一般农民、乡镇企业职工的需要是农业操作方面的基本技术等。作为乡镇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和参考咨询,发挥其对社会的创造力。

4 结语

不可忽视,乡镇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基层组织,对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和丰富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现状,政府在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提高重视,通过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保证乡镇图书馆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福瑞.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侯巖.《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王淑霞.《关于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