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形势下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以新闻“95后美女用身体换旅行”为例

2015-08-26

新媒体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假新闻旅行职业

陈 晨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在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形势下,有“人人都是记者”的说法,自媒体的发展日益飞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人应该时时刻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每一个新闻报道,将新闻真实、公正、及时、平等的报道给公众,始终以“真实是新闻第一性”为原则。

然而,就是在新媒体铺天盖地的覆盖下,新闻媒体人的职业素养缺失,使得新闻报道成为各类产品投机的营销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以新闻“95后美女用身体换旅行”为例子,阐述新媒体下的媒体人职业素养。

案例回顾:2014年10月13日,在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条来自账号“ME小清醒重口味”发布的标题为“用身体换旅行,新浪实名制官方微博@大鹏看天下发表微博如下:【95后美女‘用身体换旅行’】一位自称名叫“露珠”的95后小美女,发了一个很长的帖子,希望用自己年轻美丽的身体作为筹码,到全国各地旅游,所有吃住玩乐费用都由当地的“临时男友”(30岁以下,身高1.75米以上,比较帅、有钱)买单,作为回报,可以陪XXOO。目前,已完成苏州、无锡、南京的旅行。

微博发出以后,新浪实名认证官方微博 @新闻晨报、@VISTA看天下、@新浪图片、@华西都市网、@凤凰视频、@温州商报、@环球网等官方微博转发此条微博,后@华西都市网等部分媒体就未经证实发布微博作出道歉。当日十点五十分,@传媒大观察发声质疑此条新闻的真实性,并且发微博警示“此为某社交软件色情营销假新闻炒作……并奉劝各大‘权威’媒体自重”。十分钟之后,@警察蜀黍发出微博,说明此条新闻是假新闻,为某社交软件APP的营销推广手段。10月28日,国信办责令该社交软件下架。

近年来,网络假新闻时有发生,每年评判“十大假新闻”也屡屡上榜,每年超出评判条数的假新闻出现在公众面前。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网络的快速便捷,使得新闻更追求时效,更追求独家。而此次的“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更是看出媒体职业素养的缺失,在疑点重重的新闻下,却未经证实转载分享,更有某都市报的整版图文报道。在传统媒体下,媒体人追求职业素养,始终把“真实是新闻第一性”放在首要位置,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这依旧是我们的首要原则。

1 媒体职业素养的缺失

1.1 缺乏事实调查报道

在事件“95后美女用身体换旅行”中,某家权威媒体通过在天涯论坛等网站上看到劲爆消息,为争夺媒体关注度以及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不经过事件来源追溯,不经过新闻调查访谈,便将新闻发布在微博中,之后各大官方媒体相继转载分享,造成影响重大。长此以往,媒体的公信度下降,媒体人职业素养缺失,使得老百姓不再相信媒体,最终导致媒体发布新闻,公众不在认知。

1.2 内容筛选倾向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用它来专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以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黄色新闻原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业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新闻业发展不成熟的标志,而如今,在我们的网络传播环境中,黄色新闻随处可见。而如今,媒体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赢得更多受众眼球,开始利用这种品质恶劣、没有灵魂、恶俗低级的新闻作为手段,不仅使得媒体自身的形象败坏、职业道德缺失,遭到受众的谴责,也会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3 互联网“把关人”边缘化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02年中国互联网最新调查报告表明,截止2002年7月,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1 613万台,上网用户总数4 580万人,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大约为50万。相较之而下,不难发现,仅就中国来讲,网络上“互联网把关人”已泛滥成灾,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原本应该处于垄断地位的“把关人”地位边缘化,以前的媒体人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而以前边缘地位的人,却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把关人”。正是因为这样,媒体为了争夺“把关人”地位,对于新闻信息不能及时的筛选斟酌,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得不得确定,从而使得假新闻泛滥,受众信任度缺失。

1.4 有偿新闻大量出现

自从新闻出现,有偿新闻就存在了,由于人性是具有某些的缺陷,一些媒体或媒体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舍弃公众的利益,这样的事是时有发生的。这种现象也随之媒体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形势,新闻开始被商品化,某些记者被金钱蒙蔽双眼,做起了新闻买卖,更有甚者明目张胆的给新闻标价。在“95后美女用身体换旅行”事件中,有媒体发声称新闻人应该保持该有的媒体职业素养,不应在利益熏心下推动某公司营销。这无疑是在批判某些媒体或媒体人,不应该让有偿新闻蒙蔽自我,失去新闻人应有的职业素养。

2 新媒体下应遵守的职业原则

2.1 核实并声明来源原则

对于新闻的报道,必须追踪本源,将新闻源调查清楚,确保新闻史真实可靠的。如若是道听途说或非亲眼所见,即使新闻劲爆,吸引眼球,也不能随意刊登发表。在核实新闻来源,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之后,还应在刊登发表上注明其来源,如果是转载他人或官网的新闻,须要注明来源,做到起码的尊重。

2.2 言语平实原则

客观报道是新闻要素之一。作为媒体人,不能在新闻报道中加入个人思想感情,报道新闻时要尽量使用平和的语言,避免使用夸张或具有煽动性的词语,保证新闻的客观事实。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新闻的把控,不能加入媒体人的主观臆断,如若要进行评论,可在新闻之后,附一记者札记或写文评论。

2.3 信息删改解释原则

新媒体下,信息大量涌现,而网络环境的提供了对所发信息具有删改的权利,但是对于媒体来说,删改新闻(尤其是已有大量评论、转载等的新闻),应该在删改后附加解释说明,告知公众删改的原因。如果因为新闻内容问题进行删除处理,应该相应作出致歉声明。

2.4 转载截图原则

例如本文案例,就是因为有实名认证微博发布消息,各大权威媒体不假思索进行转载,造成严重的媒体公信度下降。因此,在网络媒体下,要转载分享新闻信息,应当截图留作备案,以防出现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也是对公众负责的态度。

在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下,媒体更应该把握自身职业素养,更加真实可靠的报道新闻,增加媒体公信度,提高媒体认知度,从而才能在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过程中,成功转型,为公众提供舆论导向,作为时代的瞭望者。

[1]尚晋生.网络媒体“长”与“短”[J].发展导报,2002.

[2]马翰,姚成得.试论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J].现代传播,2013(1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假新闻旅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职业写作
小黑的旅行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我爱的职业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夏日旅行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