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食用菌菌种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2015-08-23何伯伟徐丹彬马蕾顾新伟吴邦仁叶晓星

食药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浙江省

何伯伟徐丹彬马 蕾顾新伟吴邦仁叶晓星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杭州 310020;2.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站,浙江 丽水 323000;3.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

浙江省食用菌菌种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何伯伟1徐丹彬1马 蕾1顾新伟2吴邦仁2叶晓星3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杭州 310020;2.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站,浙江 丽水 323000;3.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

通过对浙江省菌种产业的调研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概述菌种产业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大部分菌种场的内部布局不合理,生产设施设备简陋,技术标准执行和监管到位率低,菌种生产技术落后,缺乏风险化解机制等。提出加强培育标准化示范性菌种场,建立菌种生产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菌种质量检验鉴定机构建设,探索建立风险化解机制等对策建议。

浙江省;菌种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食用菌作为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践和保障“菜蓝子”市场需求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用菌产品品质、生产效益和产业发展。目前浙江省香菇、黑木耳等的接种成品率在90%~95%,如提高1个百分点,可为产业节本增效5 000万元以上。为提升菌种产业发展、确保菌种安全生产,2014年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菌种产业调研和菌种安全生产检查,制定发布了《食用菌菌种场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举办了全省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培训班,通过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结合的方式,组织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企业检验和生产技术人员考核发证工作。但从生产现实看,菌种产业不断萎缩,供种能力下降,菌种生产事故频发,菌种问题仍然是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制约着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提升发展。本文结合调研、检查,对菌种产业的培育和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图1 全省菌种场类别图(全省菌种场152家)

1 菌种产业发展状况

1.1菌种场数量及分布

据调查统计,全省目前有菌种场152家,其中母种场10家,原种场18家,生产种场124家(图1),菌种场总数比2010年的310家减少了158家。现分布在:丽水市103家,以香菇、黑木耳菌种为主;衢州23家,以金针菇、秀珍菇菌种为主;嘉兴17家,以蘑菇菌种为主(图2)。食用菌主产市龙泉市有菌种场80家,占全省总菌种场数的51.9%,以生产黑木耳、香菇菌种为主。

1.2菌种生产量及产值

图2 全省菌种场分布图

表1 2014年全省菌种场生产量及产值

全省母种(一级种)生产量为11 707支,原种(二级种)生产量为73.62万瓶(万袋),栽培种(三级种)生产量为1 662.63万瓶(万袋)(表1)和庆元县生产栽培种胶囊菌种 15万片。其中衢州市的母种生产量较多,为4 745支;丽水的原种与栽培种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64.59万瓶(万袋)和1 111.68万瓶(万袋)。全省菌种销售总产值为4 328.45万元,以销售原种和栽培种为主,比2010年的菌种产值1.2亿元下降64%。菌种产值超过1 000万元的县市仅有龙泉市,为1 673.6万元。全省菌种销售产值超过100万元的菌种场8家,其中,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年菌种销售产值为380万元左右。

1.3菌种的供应与销售

浙江省菌种场生产的菌种主要供应本市县及周边县市,生产量较大的菌种场也有销往江西、安徽、山东、福建、四川、新疆、云南等省和东北等地。

菌种场的供种量占生产栽培量的比例不高,大多数农户还是以自产自用为主。按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全省菌种场的生产量可供应栽培的量仅为30 525.6万棒和203.88万平方米,而全省实际食用菌栽培量为142 277.5万棒(万袋)和蘑菇678.19万平方米计,供应量仅占生产栽培量的22.76%。在各主产区,丽水市的供种率为37.05%,嘉兴市为36.55%,金华市为22.13%,杭州市为9.6%,衢州市为7.1%。

1.4菌种场安全生产情况

各地共组织检查了91家菌种场(其中3家已停业),对照九项检查内容:①有无生产(经营)许可证;②是否超出生产经营范围;③生产环境与功能布局是否合理;④菌种检验和生产技术人员是否在岗;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⑥种源来源是否明确;⑦生产档案记录是否完备;⑧包装标签是否规范;⑨售后技术服务是否到位。检查结果,全部达标的只有23家,达标率仅为25.27%,详细情况见图3。

图3 91家菌种场九项检查内容未达标情况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存在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其中有 6家无证,6家过期,3家已停业转产。二是超范围经营,有7家菌种场超生产许可范围生产和经营。三是菌种场布局不规范,有 3家菌种场的生产环境与功能布局不合理,大多数三级菌种场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影响菌种生产安全。四是生产粗放,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有19家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生产上求方便,不按标准操作。五是标签不规范,有 50家菌种场菌种包装标签缺失、内容不全,部分企业以塑料袋外印字或通过颜色来区别,或者一个房间一个品种来区分。六是生产档案不完善,有 30家无生产记录档案,或有生产档案但记录不全,3家无售后技术服务措施内容及生产档案。

2 制约菌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标准化菌种场少,大部分菌种场布局不合理、生产设施设备简陋

浙江省制定实施的《食用菌菌种场建设规范》省级标准,对菌种场主体、场区环境、功能布局、设施装备、管理要求、明示要求等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如菌种场区选址要在“周边 300米之内无规模养殖场、垃圾场和粪便堆积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尘和粉尘污染源,50米内无食用菌栽培场、集贸市场”,而目前浙江省达到标准化水平的菌种场较少,大部分菌种场仍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设施设备简陋,生产区域狭小,周边环境较差,如要提升改造需要投入较大面积的适合场地,在当前用地指标紧张、菌种效益低下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在食用菌传统产区大多数农户为节省成本,自行购买原种生产栽培种,也有几户为合作进行。传统产区存在的分散栽培通病,极易造成菌种污染、错种、种性退化等问题。

2.2无证生产经营普遍存在,技术标准执行和监管到位率低

2013年1月1日开始,浙江省农业厅以委托方式将食用菌母种、原种生产经营许可事项下放给11个地区市以及义乌县级市的农业行政部门,以提高办证效率和便于监管。各地组织检查的91家菌种场,对照9项检查内容,全部达标的只有25家,达标率仅为25.27%。突出问题有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菌种生产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主要由于母种生产以“有自主品种”为生产许可前置条件,而育种单位没有授权,有超过一半的菌类品种无“合法”生产许可;有的菌种场引进品种保藏年限已有10多年,继代转管代数过多,原有种性退化,表现为子实体变小、畸形菇增加等;有的用大口瓶快速扩繁母种;有的用菌棒塑料袋生产原种和生产种;有的规模生产户采用开放式接种等,给生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2.3科技支撑力度不足,菌种生产技术落后

浙江省食用菌科研力量分散、基础较差,科技支撑力度不足,表现为:一是自主选育品种少,全省目前生产栽培的十多个菌类70余个品种中,由本省选育的品种为33个,占47%;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如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和蘑菇品种以向国外、省外引进为主。二是缺乏对菌种保藏、质量检测、提纯复壮等技术的攻关研究,菌种生产技术滞后,传统产区多依赖经验保种,如一包菌种按照标准检验是合格的,但并不代表用它能正常发菌、出菇。三是菌种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菌种质量也难以保证,更难满足食用菌现代化、工厂化生产的要求。而日本、韩国近两年成功应用了先进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又称第三代菌种),极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菌种产业化和产业效益最大化。

2.4菌种生产风险大,缺乏风险化解机制

由于菌种扩繁系数极高,即一支母种最多可培育6 000个菌棒,一瓶原种最多可培育1 000个菌棒;菌种在无性繁殖、继代培养过程中易发生种性变异,而当前又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来检测。因此菌种生产风险系数极高,菌种售价与对应的菌棒产值比例,母种为1∶1 200,原种为1∶500,出现全省母种场基本不卖母种的怪象。由于省内还没有建立菌种保险等风险化解机制,又缺乏相应有资质的菌种质量检验机构,菇农只要发生烂棒、不长菇现象首先就认为是菌种问题,要求索赔。2014年丽水、衢州等地发生多起生产事故,涉及种性退化的3起,错种的1起,造成生产损失达千万元以上,使得群体上访事件增多。

3 加强菌种产业培育和监管的对策建议

当前浙江省菌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全省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菌种产业培育和监管,积极构建“品种创新、布局合理、生产规范、管理有序、质量可控、保障需求”的菌种安全生产体系,是当务之急。

3.1加强培育标准化示范性菌种场,确保安全供种

组织实施菌种产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菌种育、繁、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和生产主体。重点支持食用菌优势区域规划产区的标准化菌种场建设和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单位的母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改造提升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积极扶持主要食用菌品种的选种出菇试验,每年确定10~20个主要食用菌品种进行选种分离,3年内必须更换菌株。培育一批菌种生产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示范性菌种场,实行财政专项补助,明确各菌种场的菌种生产供应量,以满足生产需求。

3.2加强菌种场管理,实施菌种生产质量可追溯制度

将菌种管理从发证、处罚,转变为服务、监督、引导,把菌种场安全生产列入农业厅“绿剑集中执法行动”,每年要求各主产区组织联合执法检查,重点监管一级、二级菌种场,以菌种安全生产为管理的首要目标,检查“搓麻将”式或使用种性及活力不明确菌种的扩繁问题等,通过公布检查结果等形式,促其整改。倡导源头引种,对引进菌种,菌种场要认真搞好出菇试验,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做到菌种生产质量全过程可追溯,各地还要做好出口菌棒及菌种的登记管理。

3.3强化产业科技支撑,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发挥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的作用,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食用菌主栽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引选,逐步建立种质资源信息体系。组织制订适合浙江省的《菌种生产技术规范》《菌种质量标准》,重点支持研发和应用液体(化)菌种、还原型菌种等菌种生产新技术,逐步改变传统菌种生产方式。以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企业的检验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3.4加快培育质量检验鉴定机构,探索建立风险化解机制

目前,全国仅有4家农业部授权成立的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机构,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济南4个城市。浙江作为食用菌生产大省,亟需加快提升培育丽水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中心等有资质的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检测鉴定技术水平。每年组织开展全省主要品种菌种质量抽样检测,为解决菌种质量纠纷,分清责任原因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建立菌种生产风险化解机制,包括建立菌种生产安全风险基金,将食用菌菌种纳入良种补贴;搞好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食用菌产业保险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注重保护菌种场的合法权益,为菌种场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S646

A

2095-0934(2015)04-218-04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浙江省
《初心》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防治食用菌种老化“六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