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460例临床体会

2015-08-22徐海清胡惠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矫正

徐海清, 胡惠芳

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460例临床体会

徐海清, 胡惠芳

改良Z成形术; 内眦赘皮; 瘢痕增生

内眦赘皮由于将内眦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盖,使内眦间距加宽,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眼部美观[1-2]。以往采用传统的矫治方法,存在矫正不全或内眦部遗留较明显的瘢痕,因此,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自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们采用改良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46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60例患者。女性435例,男性25例;年龄17~52岁。其中,单侧赘皮8例,双侧赘皮452例;轻度赘皮185例,中、重度赘皮275例;先天性重睑48例,曾行重睑成形术22例,以及内眦赘皮矫正及切开法重睑成形术5例。

2 手术方法

2.1 切口设计 取平卧位。嘱患者睁眼,用亚甲蓝沿内眦赘皮的皮缘标记Z形皮瓣中轴线AC;将内眦赘皮上方起始点设为A点,下方游离缘近终止点处设为C点;由C点距鼻侧2~3 mm处设为B点,以弧形连接AB线为“Z”字上臂(图1)。需行重睑成形术者,应根据患者的眼部条件及个人要求设计重睑切口线,宽度为6~8 mm。

2.2 操作步骤 采用2%利多卡因加1∶10万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进行剥离,切断内眦部眼轮匝肌,充分显露内眦韧带,同时松解错位的肌纤维和筋膜组织;用7-0尼龙线,将内眦韧带缝合固定于鼻侧腱膜处。嘱患者睁眼,观察内眦是否充分显露,再根据内眦形态、睑裂及内眦间距的宽度调整缝合点。为固定牢靠,可加缝1针。如果内眦赘皮严重,内眦未完全露出,可标定新的内眦点F。在AB皮缘上确定E点,使EF处于水平方向,自E点向鼻侧横行切开皮肤达F点,去除AFE和BFE之间的皮肤,充分显露内眦(图2)。由C点向泪阜方向,于近内眦处眼轮匝肌深层设D点,其CD线为“Z”字下臂(图3),长度为2~3 mm。用精细直剪剪开CD线,适当松解皮下组织和肌肉,使内眦下缘皮肤张力减轻。然后将修剪后的皮瓣a(BAC瓣)与皮瓣b(ACD瓣),用7-0尼龙线交叉缝合,在修剪A点和C点的“猫耳”后,缝合切口(图4)。需行重睑成形术者,再次确认重睑切口设计线(内眦赘皮矫正后,原重睑设计线的内侧段显得较窄);完成内眦赘皮矫正后,常规行重睑成形术,使重睑线与内眦赘皮形成的切口不连接重合。术后切口无须包扎,涂金霉素眼膏;重睑切口则加压包扎24~48 h,冰敷3 d;口服抗生素3~5 d,术后7 d拆线。

3 结果

本组共460例患者,术后5~7 d拆线,切口均Ⅰ期愈合;418例获随访1~12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内眦瘢痕增生明显,经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次后瘢痕软化;5例双侧,3例单侧于术后1~2个月,内眦部有轻微的瘢痕增生,3个月后逐渐消退;其余患者无瘢痕增生,内眦赘皮完全消失,泪阜全部显露,内眦间距明显缩短,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重睑线弧度流畅、自然,效果满意(图5)。

4 讨论

内眦赘皮是由上下睑眼轮匝肌于内眦韧带起始处错位、错构所致[3],且伴有皮下组织增厚,致内眦处垂直方向上的皮肤较水平方向相对不足[4]。目前,矫正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有多种,虽各有其优缺点[5],但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最佳方法[6]。常用的手术方法有“Y-V”成形、“Z”成形、Mustarde法、双“Z”成形术、“V-W”成形等。许多学者[7-11]对其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了术后瘢痕的发生率。内眦部的皮肤较薄弱,与其表情肌有较多的纤维连接,使内眦部皮肤受到较多的解剖结构牵拉。因此,仅对内眦区域皮肤进行局部调整,会因张力过大而致愈合后瘢痕增生。所以,对深部组织和结构的处理,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采用改良Z形皮瓣转移法矫正内眦赘皮,是将Z形中轴定在赘皮最大张力线上,通过Z形三角皮瓣转位及内眦部皮下的分离,有效地增加了赘皮轴向长度,延长了其垂直轴,解除了垂直向皮肤的不足[12],同时彻底松解和切断内侧覆盖其表面的眼轮匝肌[13],清除增厚的纤维组织,解除其对皮肤的牵拉张力,从解剖结构上去除了内眦赘皮形成的因素,使皮肤彻底自然回位。术中对明显超过5 mm的韧带进行适度折叠,也可有效地减少瘢痕形成及赘皮的复发率[14]。

图1 切口线设计,Z字中轴AC和上臂AB 图2 剪开EF后,去除AFE和BFE之间的皮肤 图3 Z字下臂CD 图4 交叉缝合a、b瓣 图5 不良重睑伴内眦赘皮手术前后对比 a.术前 b.术后7 d c.术后8个月

笔者认为,以传统的方法定点切开,在充分游离内眦和上下方皮肤后,术前设计的最佳点会随着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松解滑动而变形致移位,所以,应采用先定点并部分切开的方法。因术前设计的B点并非新的内眦点,而是位于内眦相对应部位的内侧稍下方,在距C点2~3 mm,将内眦韧带向鼻侧腱膜缝合固定,内眦会自然显露。设计Z字上下臂的长度不对等,其下臂是在内眦韧带向鼻侧腱膜缝合固定后再剪开,应根据皮肤张力情况来决定下臂的长度和需要去除的皮肤量。术中须注意:⑴在切开AB和AC线制作a皮瓣时,要多带一些皮下组织,以填补切开CD线松解皮下组织后遗留的空隙,避免内眦部下睑缘处形成凹陷;⑵对内眦韧带周边附着的眼轮匝肌应充分游离,避免复发;⑶鼻侧腱膜的质地坚韧,缺乏弹性,不易移动,必须将内眦韧带固定于鼻侧腱膜后才能剪开CD线,然后离断部分眼轮匝肌,这样可以明显减轻皮肤的切口张力,必要时加固1针;⑷AB线应设计在重睑线的延长线上,但重睑切口和内眦切口切勿相连,这样既能保证重睑线向内眦过渡的线条流畅,又可避免因切口相连过长而加重内眦瘢痕;⑸使用锐利的刀片和眼科剪刀做皮肤切口,尽量缩小切口,减少创伤。

总之,应用改良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其随意性较强,设计灵活,适用于除重度倒向型内眦赘皮以外的各型及各种程度的内眦赘皮;术后内眦外观自然,瘢痕不明显,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白华宝, 高玉洁, 王 铭, 等. 外眦成形术在矫正下睑错位和下睑退缩的效果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6):444-446.

[2] 孟令军, 牛 磊, 代金荣, 等. 改良Z成形术在重度内眦赘皮矫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20(1):39-41.

[3] 李 双, 姜发纲, 陈 宏, 等. Medpor下睑插片与异体巩膜植入治疗下睑退缩[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12(7):1396-1398.

[4] 禹 波. 内眦赘皮矫正术的切口设计与手术技巧[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21(z1):57.

[5] 张安利, 黄泽春, 晏 丹, 等. 横一字切开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同期行重睑术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19(10):1447-1449.

[6] 刘延伟, 胡 刚, 秦宏智, 等. 内眦赘皮基础解剖学研究及矫正术的新进展[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1,22(2):127.

[7] 卢 峰, 徐 斌, 刘天一. 内眦赘皮及其矫治术[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2,23(9):570-572.

[8] 姜陶然, 曹德君. 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内眦赘皮[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3):168-169.

[9] 谢 群, 叶子荣. 改良W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97例[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12):967-969.

[10] 梁国恩. 应用Y-V改良切口加内眦韧带缩短行内眦赘皮矫正术[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3):196-198.

[11] 李 娜, 李广帅, 刘林潘, 等. 改良Y-V成形内眦赘皮矫治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4,23(1):1-3.

[12] 李高峰, 谭 军, 罗 滔, 等. 双弧线设计不对称Z成形法矫治内眦赘皮[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3,29(2):143-144.

[13] 刘中策, 程 健, 付国友, 等. 内外眦开大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在小睑裂美容术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3,24(9):557-558.

[14] 刘 斌, 邓辰亮, 郑江红. 内眦赘皮矫正术中常遇到几个问题的讨论[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25(5):312-315.

410000 湖南 长沙,华美诺德医学美容医院(徐海清);襄阳市东方妇科医院(胡惠芳)

徐海清(1971-),男,湖北鄂州人,主治医师.

10.3969/j.issn.1673-7040.2015.05.015

2015-03-23)

猜你喜欢

重睑成形术矫正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重睑修复术后重睑凹陷过深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百名[五老]献爱心 社区矫正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