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15-08-20李苗

人间 2015年9期
关键词:经理层财务报告管理层

摘要: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公司治理的改善,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监控,最终达到提高会计报告质量的目的。而审计委员会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制度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其特征与其内部结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委员会制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研究我国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32-01

一、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理论框架

(一)基于代理理论的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不是所有企业所有者都会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委托专业代理人来行使经营权,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企业本身就是由各种契约关系组成,内部存在多元化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多层次的。在企业的组织阶梯上,每一个个体(除了处于顶端和底端之外)通常即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如公司治理结构中至少可以分三层: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经理层与职能部门。在这个结构中可以认为股东处于顶端,职能部门处于低端。审计委员会即是受托者,更是委托者,处于董事会与经理层中,可以再细分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与外部审计层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与内部审计层两层。由此可知,审计委员会可以强化对管理者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二)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源于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是旨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如果公司治理结构良好,则能够很好牵制经营者的权力,减轻代理冲突和降低代理成本。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可知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就是为解决两权分离下代理问题而孕育而生的补救方案。(三)基于审计委员会职能的理论分析

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必须建立在对其职能进行明确、充分规定基础之上。最早,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为了完成对财务报告及相关领域的监督职责。随着实践的发展,审计委员会如今更多地参与到了审核公司的报告责任和治理中来。

二、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一)财务报告方面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控财务报告的质量,监督复核公司年度与期中财务报表以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声明,并考虑财务报告编制中所采用的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的适当性,分析财务报告的完整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以及所披露信息与己掌握信息的一致性,以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审计是一种组织内部对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开展的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对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情况较为了解,它可以通过系统规范的工作评价改善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而这两者又会直接影响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外部审计方面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部审计的工作,它可以向董事会提议聘请或是更换外部审计人员,进而确保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减少了由管理层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人员可能引起的串通舞弊,降低了外部审计人员迫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压力而出具有利于管理层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同时,审计委员会可以与外部审计师进行沟通,就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遇到的困难、与管理层的分歧、发现的财务报告问题在外部审计、管理层和董事会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体系的构建

完善对信息披露质量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水平传递给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进行更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政府等有关监管部门合理引导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

(二)完善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

完善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是审计委员会作用更好发挥的基石。审计委员会成员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而是通过整合内外部各方资源,将内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同管理层、外部审计师的沟通工作协调起来。通过工作制度、沟通机制、工作程序、任职资格、选聘机制、与管理层的协调机制、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机制、与监事会的协调机制的完善,来使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免于“花瓶”作用,切实发挥预期的作用。

(三)保证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和勤勉性

目前大多数审计委员会的人数是《指导意见》中的最少人数3人,保证审计委员会的适当规模即可,更重要的是对成员的职责划分、资格和专业背景、独立性等方面来进行考虑。保证审计委员会的适度勤勉性,并不是简单的指开更多次会议,而是注重保证每一次开会履行审计委员会职责质量的前提下,定期多同通过开会的形式来保持其勤勉性。

(四)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的脊梁,保证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要从形式上和实质上两个方面进行。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准则和规定,企业自身也需要切实提高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严格审核非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任职的资格,并禁止现任管理层成员在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中任职。

(五)保证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

审计委员会是一个专门从事财务监督职能的专业委员会,其中所有成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财务基础知识,同时部分成员应具有更高层次的财务专家级水准,只有这样才能监察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评价管理层的的财务决策和内部控制政策。除了对审计委员会作一些财务专家的要求是必须的和重要的外,也要强调审计委员会的协调机制,由于审计委员会中非管理层内部董事财务专家在专业胜任能力上和沟通协调机制上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审计委员会的效率。理想的审计委员会最好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由具有行业实务经验的财务专家担任审计召集人和其他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律师、大学教授担任主要成员,如果要有内部董事存在,建议是在专业方面有专长或协调能力突出且与管理层保持相对独立的内部董事。

猜你喜欢

经理层财务报告管理层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财务报告信息批露的思考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董事会监督下经理层行为选择研究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