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下之“能”有点讲究

2015-08-18茅家梁

检察风云 2015年15期
关键词:能上能下益处干部队伍

茅家梁

乘三菱电梯,很舒服,它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上上下下的享受”,深入人心。但是,说到干部调整中的能上能下,差不多每个下来的干部,都会有非常强烈失重感——既是急速坠落的失重感觉,又是“失”去“重”要权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少有人乐意享受。

党办室的赖主任“下”成了一般科员以后,脸色经常像鱼肚白,头发也不焗油了,双鬓染霜。前一阵子,他说自己是“瞎子犯了眼病”,原来是他的小丫头恰巧也“下”了:在文学院的学生会选举中少了几票,与宣传部长的位置擦肩而过。走在校园里,她发现,同学们不再向她致以“尊敬、佩服”的目光了。不过,小丫头比老赖想得开,她说,“我经常出口成章、舌战群儒,应该算是演讲天才,但不耐烦仔细倾听,所以偏偏不是沟通的高手”。她以为下一下,可以借此正视自己的毛病,勇敢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下了之后,沮丧的情绪慢慢地熨平,这就是个渐渐补钙的过程”。

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倒逼官本位观念退让、促进政治生态优化的必要措施。能下的“能”,有点讲究,其实正是正确对待下了之后境遇的能耐之“能”。

据不久前的四川的《眉山日报》报道,洪雅县公安局的邓建云从一名普通民警走上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岗位,而又“下”成一名普通民警,后来又被调到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做法医。他说,“刑侦领导岗位应该让给那些年富力强、比我更有发展潜力的人去胜任,交通事故现场更需要我这名法医!”邓建云的能上能下,不是只给人民群众以表面上的干部队伍崭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享受,而是真正表现了人民公仆上下之后健康的心态。

被“下”的,很少有愿意被称为庸者的。老资格的股民对这个状况分析得比较深刻——干部的上和下,“都逃不掉一波波的行情调整,好点的叫蓄势整理,不好的则叫跌停”。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现实的新要求有距离,跟后起之秀、青年才俊相形见绌,怎么办?有些人干工作,干劲不小,恰似以羽毛撞钟,频率虽然很高,却闷声不响,群众也不响应。与其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气喘喘急吼吼汗淋淋地老是掉队,倒不如心甘情愿地“让”,痛痛快快地“下”。

早在1962年1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研究许多新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

干部能下,切实铲除干部队伍中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该下的庸者,不一定非得是贪官污吏。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干部能上而不能下。有些是不敢出于公心,对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多少错误”的至爱亲朋,怕动刀子、挪位子;还有些是“有关部门”对下者以“人性化”的过多的考虑,只考虑下者的面子或待遇,首鼠两端,举棋不定。总想让下的含着点“馅饼”下去,搞安慰奖、复活赛,实际上,那是对人民群众不讲“人性化”,是对革命事业的不负责任。

谁能意识到自己的“下”,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和党和人民的爱护,谁就算识“抬举”,真正具有能下之“能”,谁就有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宽广胸怀。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能上能下益处干部队伍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发烧对人体有益处吗?
多翻书刊益处大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用好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
形成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