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农齐进”演绎潼南协奏曲

2015-08-18刘桂池

当代党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彭清华产出率潼南

刘桂池

前些年,在潼南县(现潼南区)桂林街道双坝村,范绍营租了十来亩地,当起了种植大户。

“冬春季节种莲白、萝卜,夏秋则种丝瓜和辣椒,一年收入十来万元。”他说。

没几年,范绍营就攒足了钱,在县城买了一套房。

而在双坝村,范绍营的收入只是中等水平。

“我们村近30%的人靠种菜年收入达百万元。”双坝村村主任刘中德说。

因为悠久的农业传统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潼南农业一直表现不俗——

“潼南是国家级产粮大县!”

“重庆市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哪里?就是在潼南!”

“主城区三分之一的蔬菜由潼南供应。”

…………

农业盛名之下,潼南却生出一些“难言之隐”。

产业之困

其实,潼南也想发展工业。

“以前,GDP总量在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中占有绝对权重——不发展工业,如何做大GDP?”潼南区委副书记邹云生说。

可是,潼南工业发展却一直有些“磕磕碰碰”。

作为地方工业招商团队成员,潼南区经信委副主任彭清华参加了不少招商活动。

其间,他常常听到企业老板们这样议论——

“潼南不是农业大县么?也要搞工业?”

“到潼南搞农业可以——搞工业,我们没有信心!”

“在人力资源、用地等基础配置上,工业和农业有冲突。”

…………

面对这样的偏见,彭清华只能空叹奈何。

“以前一说到潼南,大家想到的就是万亩菜地——这样的刻板印象,对工业招商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彭清华说。

无奈之际,潼南只能“来者不拒”——只要工业项目愿意入驻,几乎一概接受。

不加选择地搞工业,催生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项目签约后,把地圈了,却迟迟不动工;有的项目投产后,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彭清华说。

如此“磕磕碰碰”,潼南工业虽有进步,却始终难以摆脱起步晚、总量小的劣势。

为何会“磕磕碰碰”?

“一方面,干部考核以GDP为绝对权重,倒逼我们加大快上工业;另一方面,考核指标体系却又‘一视同仁——对我们这样的‘新人和传统工业优势区县统一考核,导致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和同质化竞争。”彭清华说。

如此窘境,一直持续到2013年。

指路“明灯”

2013年9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出台。

潼南被划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城市发展新区。

三个月后,围绕功能区域战略,区县领导干部考核进行了调整优化。

对比功能区域划分前后的考核指标,彭清华发现不少变化——

以前考核GDP,偏重总量,且全市区县都一样,现在考核GDP,偏重增加值及增长率;

以前考核“农业土地综合产出率”,现在考核“农业综合产出率”——去掉“土地”二字,更重视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

以前考核“城镇化”,现在考核“城镇化率”——相比商品房建设,更注重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

…………

新的考核体系,让彭清华感觉“眼前一下子亮了”。

“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区县的实际情况,新的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优化,这让我们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彭清华说。

根据新的考核体系,潼南党政领导班子明确了地方发展定位——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

一曲“工农齐进”的发展协奏曲,开始在潼南奏响。

拉长短板

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出台后,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分值从5分提高至12分。

如此高分,如何拿到?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潼南区经信委主任吉光进说,“我们应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提高工业增长率!”

一番调研后,潼南将目光聚焦在电子产业上。

一次,彭清华和同事们到南岸区考察学习。

当时,南岸区打造的“中国西部手机之都”已初具规模。

考察期间,彭清华发现,当地手机产业以整机制造为主。

彭清华问当地干部:“你们的配套企业呢?”

“分布在浙江、广东。”

“为什么不在本地发展配套企业呢?”

“土地紧张。”

…………

“我们正好有土地优势!”彭清华心里暗暗惊喜。

很快,潼南将手机配套产业定为工业发展突破口。

2013年,首批手机配套企业进驻潼南。

为做大手机产业,潼南相继推出了两大策略——

一是成立“电子联合会”,政府与企业共同招商,增加手机配套企业数量;

二是规划“手机产业园”,延长产业链,打造完整产业集群。

效果立竿见影——2014年,潼南成功引入一批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实现产值139亿元。

同样,在集群战略导向下,潼南相继培育出灯饰制造、天然气等产业。

在考核驱动下,2014年潼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17亿元,增长18.9%,三产结构由21:46:33优化为19:52:29。

“短板”渐长之际,潼南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开始延伸。

深挖优势

2014年5月,潼南田家镇一块农田里,欢声笑语不断。

“这块田是我的,大家随便摘菜吧。”市民王女士对亲友们说。

黄瓜、番茄、茄子……30平方米的菜地里,品种还不少。

“现在,‘务农也成为市民热衷的消遣。”重庆家全居公司董事长颜志洪说。

颜志洪用3年时间,培育了500亩“开心农场”,再分租给市民种菜用。

和家全居一样,朴真、冠群、帝安等种植龙头企业也在潼南拓展农旅融合之路。在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下,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成型。

“对农业产业化,新的考核并没有增减分值,而是将考核项目进行了细化——以前考核‘农业土地综合产出率,现在考核‘农业综合产出率,两字之差,凸显出对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的考核导向。”潼南区农委副主任杜世培说。

如何延伸农业产业链?

潼南党政领导班子制定了四个突围方向:在基地建设上求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求突破、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

一系列延伸之战随即打响——打造“潼南绿”蔬菜品牌,举办蔬菜博览会,建设“百村百园”……在新的考核体系下,潼南农业活力迸发。

“工农齐进”,潼南奏响了协调发展的“二重唱”。

猜你喜欢

彭清华产出率潼南
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调研高县蚕桑产业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全面开展资源产出率评价
提高桑园产出率的技术措施
销售价格受产出率影响下订单农业的定价模型
跨山过海彭清华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中央驻港机构“一把手”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