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

2015-08-18徐洁华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两圆三角形动态

徐洁华

【关键词】初中数学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16-02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为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预设、动态生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从改进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措施、优化教学过程、革新教学理念出发,鼓励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思考、猜想、验证、总结与应用,从而实现初中数学三维教学目标。

一、实施合理预设,奠定生成基础

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奠定生成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展开科学合理的预设,奠定生成基础,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良性发展。“预设”即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决策与规划过程,基于价值导向与理论基础展开,决定了当节课程的教学性质与方案。动态生成课堂的预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与提升能力。另外,教学设计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如何将各种要素以最佳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并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合理互动,在各阶段相互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动态生成的合理预设中,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思维发散,最终强化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创设实物模拟教学情境,运用实物模型教学方法,合理预设,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知识与提升能力。教师运用三角形泡沫模型,引导学生回答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之后不断增加三角形的个数,将其拼凑在一起,构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学生由此发现多边形都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并引发学生猜想“多边形内角和应该与三角形内角和有关”,进而展开总结、分析与验证,得出内角和计算公式为180(n-2)。结合实物预设与情境创设方案,学生自然地了解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学习理念,科学合理的预设奠定了生成的基础,不断强化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数学素养。

二、组织合作学习,收获思想方法

在构建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中,为强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施互动交流学习方案,在交流过程中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高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过程,通过学生观察、体验与实践探究,发现数学思维的有效性、应用性,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巧妙性。动态生成课堂的顺利开展,与自主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联,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与认知结构水平上,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收获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基本方法主要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思想与方法,能有效促进动态生成课堂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实施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猜想验证、归纳分析与整理应用等学习过程,在相互交流与探究过程中,分析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如何判定两个圆处于什么关系,并且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不断强化学生科学应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采用“呼啦圈”逐渐靠近的方法,结合形象思维,分析出以两个学生为圆心的两圆在隔很远时,处于相离状态,逐渐到相切(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结合学生(两圆心)的位置随着两圆位置的不断变化,可以发现圆心距与两圆位置关系存在一定关系,结合猜想、验证、分析与总结,得出两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和时为相离,等于两圆半径和时为外切,小于两圆半径和但大于任一半径时为相交,等于两圆半径差时为内切,小于两圆半径差时为内含。通过实践探究与系统分析,学生收获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强化了知识与能力。

三、适时恰当点拨,引导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课堂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架构,并且吸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念,掌握数学发展动态,以打造丰富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动态课堂应该合理调整与科学把握,不能过于生硬和沉闷,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复杂且千变万化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生知识转折处、思维困惑处以及逻辑衔接处给予恰当点拨、指导与沟通,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判别与验证,鼓励学生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动态生成,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通过科学点拨,引导学生结合“全等”知识展开类比分析。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到全等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而相似存在大小不同的区别。由此,结合证明全等的方法延伸学习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并拓展应用,完善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知识网络,得出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边对应平行、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全等三角形这几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相似。又如,结合“一次函数”学习方式展开“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分析图象、与x轴交点、单调性等相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动态生成知识与提升能力。

四、鼓励实践探究,促进应用拓展

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目标。由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探究、应用拓展,将已学理论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拓展知识网络架构,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动态生成,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拓展需要实施弹性设计,引导学生动态生成。教师围绕特定主题,结合热门研究课题,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题研究与分析,通过深入探索理论与应用拓展,强化生成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效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有意义、真实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时,教师为引导学生动态生成,鼓励学生展开拓展实践。结合“水位升高还是降低”探究“水槽未抛出石头时与抛出石头时相比水槽水位哪种情况更高”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实践探究,结合分析物理知识的方法,应用不等式知识,探索正确的答案。又如展开“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探索不等式在射击比赛中可能性的运用。通过综合射击相关知识,可能射击到0~10环这样的成绩,再基于一定条件展开猜想与分析,探索不等式在射击实际问题中可能性的运用。这样一来,构建实际研究课题,能有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综合知识展开实践探究,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总之,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需要结合新课改教学思想,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特点以及思维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与提升能力。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两圆三角形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动态
一个两圆相交的基本结论的应用
三角形,不扭腰
含有两圆相交结构的问题初探
一道两圆相切问题的探究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