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分析

2015-08-17仝杏花

文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教师村级

仝杏花

(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99)

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分析

仝杏花

(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99)

农村寄宿制小学现已成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主要办学模式,从数量和分布情况看,村级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主力军。文章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四个方面分析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从入口流失和中途流失两个层面分析流失途径,呈现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的问题现状。

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 118。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总数占全国的比例较高,都超过半数以上。[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农村教育分散,教育低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和当前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产物,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系统中,村级学校是子系统,村级小学教学点隶属于乡 、镇中心校管辖,是义务教育系统的末端。[3]村级寄宿制小学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教学场所,但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相对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本文将从教师流失问题入手,分析流失原因。

一、调查研究过程

调查地点选取云南省3个县的1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其中乡镇中心学校3所,村级小学7所,问卷分为3类: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教育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家长卷。教师卷共发放100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学生类共发放10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家长卷共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调查采取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

二、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原因分析

(一) 工作环境差

针对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从学校环境和家庭情况两个方面开展。学校环境方面,主要从学校距乡镇、最近车站的距离、通往外界的道路情况、是否有集市、就医场所、出行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等因素进行考量,选取小麻栗坡小学、那往小学、塘房小学三所学校,其中那往小学条件最差,小麻栗坡小学居中,塘房小学最好,三所学校距乡镇的平均距离为18.68公里,距最近的车站平均距离为24.68公里,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村级小学距离乡镇的路程较远,且交通情况较差,教师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购买生活日用等大多到乡镇和县城,普通的疾病在村上的诊所和卫生所治疗或者自行购买药物按说明服用。

在教师家庭情况方面,主要从教师家庭所在地、配偶工作地、子女就读学校、配偶两地分居的比例来体现,如表2所示。考虑子女上学、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舒适度等因素,近三分之二的教师选择在县城安家,子女达到上学年龄的教师家长,有90%选择乡镇及以上的学校让孩子就读,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家庭所在地大多在乡镇或县城,配偶中有一方可以照顾家庭,或者由家庭里的老人照料;二是相对村级小学,乡镇及以上的学校各类教育资源更完善;三是乡镇、县城的交通、生活、医疗等其他基础设施更方便快捷。70%的教师最向往的工作地是县城,只有7%的教师愿意在村上小学工作,选择这个选项的教师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家庭所在地为学校所在的村寨或就在学校;二是夫妻同校或者是配偶在家务农、无正式职业;三是教师年龄偏大。而所调查教师配偶两地分居率高达83%,夫妻共处时间短,不利于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

表1 村级寄宿制小学交通情况调查表

已婚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是:工作在村上,生活在县城。照顾不了家人,教育不了自己的子女,教师子女成为另类的“留守儿童”,在工作的同时他们无法享受家庭生活,对婚姻和家庭有一种潜在的忧虑。未婚教师的工作生活现状是:工作、生活都在村上。周末及假期才有机会走出校门,走出村子,生活空间狭小,交往人群单一,制约了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成长,对青年教师的择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年男教师的择偶比女教师难,因为同校、同行的女教师择偶时在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选择工作地在乡镇、县城,职业是公务员和非学校性质的事业单位的男青年。

表2 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家庭居住情况及理想工作地调查

(二)工作任务重

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2]小学师生比为1∶23,调查的10所小学的师生比最高的为1∶22,最低的为1∶15,全部小学都没有超过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村级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重的现状简单的从师生比中看不出端倪,通过观察课程表可以体现出教师的部分工作任务,这部分工作是显性的,能够通过量来体现。以南捞小学为例,该校师生比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最低1∶15,学校有123个学生,8个老师,3个学前班、1~3年级各1个班(4~6年级在乡镇中心校就读),全校班级共6个。工作人员有:校长1名,教导主任1名,专职教师6名,食堂工作人员3名。根据该校2014年春季学期课表显示,校长统筹全校工作,兼任二年级体育、品德各2节课,每周共4节课;教导主任承担教学管理和学校用电管理,兼任一年级2个班体育、品德各2节,每周8节课;学校专任教师周人均课时为21节,每天人均课时4.2节,每个教师都是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还兼任该班所有科目,小学阶段的1、2、3年级,语文、数学、地方、音乐、劳动、美术、实践、写字、体育共9门课程。另外一部分工作任务是隐性的,没有具体的量来体现,常规工作包括:早晚自习、学生宿舍卫生、秩序、行为规范管理,突发性工作如护送生病学生到卫生所、医院就医并照料,护送没有监护人来接的学生返家,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等,这部分工作属隐性工作,不计入教师工作量,也不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参考因素。

(三)工作满意度不高

以小麻栗坡小学为例,截止2013年年底,学校10个教师,30岁以下教师6个,占60%,大专以上学历8个,占80%,籍贯所在地非本县的4个,占40%,毕业于7所不同的大学,是南捞乡教师年龄结构最年轻,学历结构最高,教师毕业学校、教师来源地最多的学校。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90%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不愿意在原学校工作。在调查中,青年教师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认为工作量大,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文化娱乐生活少,地方偏远,离家远,亲朋好友少,缺乏归宿感等。大多数青年把现在的小学教师工作当做是过渡,几乎每年都参加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尤其是外地州、外县、外乡的教师谋求其他工作的愿望强烈。近两年来,还出现新招聘教师,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端教师这个“铁饭碗”的现象。该校只有1名54岁的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示满意,该教师从工作至今一直在该小学工作,配偶在家务农,家庭所在地就是该校所在的村子。

(四)职业成就感低

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主要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及自我认知。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成就感低的原因有:一是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无用论。由于过去农村二元结构的限制,要实现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转变,读书是最主要的途径,形成一种为改变人生命运而努力学习的良好学习风气。随着社会发展,从农村到城市,读书不再是了解城市、走进城市的唯一途径,更多更快的途径在吸引着农村孩子,加之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业后的收入与外出务工者的收入相差无几,甚至还没有务工者高,使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蔓延之势,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好坏不重要。一位小学校长L在谈到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时,他坦承,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老师和学校,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想学,认为学了没用。且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工作的压力负担重,教师的个人空间被挤压,产生职业倦怠。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不高。近年来教师猥亵学生的报道增多,少数教师违纪违法等不道德行为对教师职业的玷污,使社会上存在对教师职业的误解。有老师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正常教育,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后,少部分家长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带领亲朋好友到学校“兴师问罪”,影响教学秩序,损害教师尊严。三是寄宿制小学所在地的闭塞与落后。从教师的经济收入看,同等级别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收入比城镇教师收入高,差距几百元不等,受访的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表示,相比在村上的闭塞和落后,宁愿放弃高出的几百元工资也愿意到乡镇和县城工作。另外,这是在同行业中比较,如果与公务员相比,工资相差无几,社会地位却悬殊,有老师Y说,他是村上教师,哥哥是乡上派出所民警,都是大专学历,在亲朋好友看来,哥哥比他更有能耐,掌握的社会资源更多,哥哥明显比他更受尊敬。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

三、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途径分析

(一)入口流失

主要是指招聘时、入职时的流失,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和特岗考试后,达到聘用条件,经教育局分配工作,得知分配到村上寄宿制小学任教后产生的流失;找关系调配到乡镇或县城工作;重新考上公务员或找到其他工作;直接放弃聘用,另谋出路;由于专业特殊(主要是音乐、美术、英语专业),上一级学校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师占用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的编制,直接截留任用,或以借调的名义留用。

(二)中途流失

主要是指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到校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流失。有以下几种情况:通过考试考取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村教师进城考试被调配到乡镇、县市级的学校;直接辞职。

以上两种流失途径,使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的流失情况形成沙漏状,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进的渠道狭窄,尤其是优秀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难进入,村级学校之间教师有一定的流动,整体是一种单向流动。良性的教师职业在各行业间、各级各类学校间应该是可循环的。

四、结论

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满意度、职业成就感四个方面来考量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的流失问题,教师流失既有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的客观原因,又有工作满意度、职业成就感的主观原因,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流失问题是正常现象,不合理之处在于,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的流动整体是单向性的,不是双向性的。进入村级寄宿制小学的教师一般为大学毕业生和同级的村级教师,而没有由更高一级学校和其他体制内职业的人员进入,导致紧缺专业教师、优质教师进不了、不愿进村级寄宿制小学,村级寄宿制小学培养的优质教师又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流失,村级学校成为部分教师走上其他岗位的踏板和为更高一级学校培养优质教师的基地。这种教师流通的单向性与国家教育资源均衡战略是不相符的,不利于提高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因此,形成城乡之间、各级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的良性互动、流动是解决村级寄宿制小学教师流失的根本途径。

[1] 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 赵晓曼,赵丽英.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3(2):109-111.

[3] 田凤海,王永刚.对村级小学均衡发展政策的解读[J].中小学校长,2014(7):4-5.

(责任编辑 查明华)

The Loss of Teachers of Villag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TONG Xing-hua
(Teach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99, China)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are becoming the main education model in the rural area. The loss of teachers of villag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deserves muc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loss of teachers of villag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from working environment, working tasks, work satisfaction and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The author also gives the analysis on the ways of losing the teachers from entrance and midway, presenting the problems and recent situation of the loss of teachers of villag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villag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loss

G625.1

A

1674-9200(2015)02-0102-04

2014 - 12 - 29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2013Y586)。

仝杏花,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寄宿制小学教师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