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的若干思考——以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为例

2015-08-1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大学语文资源共享

王 莹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2013 年12 月20 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132 号),济南职业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 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的重任。 该课程自2006 年起开始在我院建设,2007 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8 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 年被评为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我院“大学语文”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不仅完成了由原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成功转型升级,同时作为全国高职高专唯一一门“大学语文”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作为课程团队的一员,笔者将以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为例,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 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动力, 引导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和建设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但是这种转型升级绝对不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重复建设。 在课程申报和建设中,建设思路和服务对象要转型、调整,课程资料要更新、完善,申报建设要创提高、创新。虽然要求在2013 年基本完成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建设任务,但是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计划建设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无论课程前身是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以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一定会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建设者自身同样也为受益者。 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是由蒋雪艳教授主持,通过成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特别是又经历了近一年的课程建设工作,我们认为,无论课程本身是否已是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建设时,一定要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动力,引导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建设工作。

(一)服务面向的转型指引着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建设。

何谓转型?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不是对原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的简单复制,在保证原有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等高质量标准外,更要转型,只有课程建设的成功转型,才能启动整个课程建设的全面升级。

早在2011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 较之过去建设精品课程阶段,课程服务对象单纯是教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 这种服务面向的转型, 牵动着整个课程的申报和建设。 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这种师生地位关系多年被异化, 特别是面临近些年的高校扩招,甚至出现了诸多违背和扭曲教学规律的现象。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课程建设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为其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这也回归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真正目的。 同时,课程服务面向还要扩展到社会学习者,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行动,更是高校服务社会和推进人类文明的精神回归。

“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特别是在高职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一直是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团队探索的问题。 在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和建设中, 我们注重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把提高人文素质与增强语文能力相结合,把现代公民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力求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所需,服务于社会学习者终身教育。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升级夯实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延续了精品课程阶段的高质量标准,取得立项资格的课程一定是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和教师广泛好评, 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比较强的示范性。 同时,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原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一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积极应对。 当课程的服务对象已不仅仅是教师,面对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原有“一流的教学方法” 和组织形式当然不能满足课件建设所需。 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多变、实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被列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重点。

济南职业学院 “大学语文” 课程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形成了“3+3”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文与史的结合、文学与语言的结合、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的结合”, 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参与式、启发式、情境式、研究性等教育方法,通过“大课堂”的形式,与“人文讲坛”、“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会实践”、“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升级夯实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二、 以课程资源的升级与共享为行动目标, 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和建设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申报建设中需依照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完善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其基本要求是“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 教案或演示文稿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基本资源是核心资源,在申报阶段就要准备的系统完整,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和改革理念,在立项之后,这些基本资源是要向社会免费共享的。 拓展资源是立项之后有条件共享的资源,它满足了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多为成熟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辅助资源。 拓展资源有案例库、 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是基础资源,还是拓展资源,课程资源不是简单的堆砌,其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联。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建设工作中,为了提高课程资源的上交效率,统一资料标准,教育部建设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教育部高教司还制订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供申报团队学习参考。

在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建设工作中,教学团队十分重视课程资源整理、上传、维护工作。 多年来,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具有沿袭性,教学篇章和内容相对固定,这为申报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储备。 申报时,在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中搭建了 “诗意与美感”、“内蕴与明礼”、“情感与人性”等模块,下设以具体文章篇目为体系的教学单元,并以这样的教学单元为课程资源提交单位,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资源升级工作。

课程资源的升级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的重中之重。 其中,课程基本资源必须框架体系合理,与设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应清晰,同时,基本资源必须完整,并能充分反映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课程改革的成果,特别是全程教学录像、教案和演示文稿,应充分重视。 在基本资源完整的条件下, 拓展资源丰富将会给评委带来好印象,且有加分。

在申报和建设时,教学团队还应充分认识到,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具体工作中,课程资源建设应以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强调课程资源的便捷获取和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为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服务,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以评审指标为行动标准, 细化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和建设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与评审分别由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育部最终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对推荐课程进行网上评价和会议评审。 在这种多级联动、 共建共享的体系下,课程团队应认真学习、领会、执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申报提交工具手册,在申报和建设工作中应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为行动标准,在对评审指标体系细化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项目工作组和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组织的培训, 解决困惑不明的问题。

在“大学语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建设中,课程组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邀请专家献言献策,与其他教学团队相互交流,以评审指标作的解读、细化、落实作为行动的牵引。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中, 专家们特别重视对“否决性指标”的解读,如“无课程负责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专家们强调应做到“课程负责人的教学录像不少于全部的三分之一”。 同时,通过对评审指标的解读, 我们认识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审查重点是: 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和知识产权。比如,在教学团队中,主要审查课程负责人是否更换,关注点是在业内是否有影响力;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教学团队成员是否承担本课程相关的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 科研项目等。

以上三个方面即是我们课程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中重要体会和收获。 在下一步的建设中,“大学语文”课程组也将一如既往,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普及和共享做出贡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2]蔡庆辉.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以我校《国际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3]任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思路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7).

[4]蒋雪艳. 2013 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大学语文课程)[Z].201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大学语文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