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法微议

2015-08-15吴继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群众改革发展

吴继云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351100)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 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思想正确,群众路线坚持得好,我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的领导思想错误,群众路线坚持得不好,我们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因此,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必要重温和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自觉付诸实践,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取得实效。

一、党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群众”

立党为了谁? 执政为了谁? 这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解决的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价值选择。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终极价值目标。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 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和每一位普通党员都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奋斗的试金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的价值目标必须努力做到:

(一)坚定不移地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国梦”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人共同命运中感情、力量的表达,也是普通人希望、追求的放飞,是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统一。 每个人都光明,祖国就不黑暗,每个人都文明上进,中华民族就强大伟岸。 个体追求梦想的力量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力量,进而升腾出的“中国梦”必然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必定在世界上活得更有地位,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二)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利益无小事。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政策,这不是对群众的赏赐和恩惠,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对中央出台的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创业就业、住房保障等政策和措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绝不允许徒留形式, 更不允许暗箱操作。 人民群众往往是从党和政府如何对待他们的切身利益来判断党和政府工作的,来决定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态度的,我们不能因为办实事好事不到位而失去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三)认认真真为群众排忧解难。“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城乡困难群众的家中去,看一看他们的穿着,揭一揭他们的锅盖,问一问他们的难处[2],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应当解决的不扯皮, 能够解决的不讲价,立即解决的不拖拉,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挂在心怀,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和政府。

二、党的领导方法:“一切依靠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党怎样才能实现领导群众的核心作用? 这是一个根本的领导方法问题。 党不依靠群众,就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自动取消了核心作用,成了孤家寡人;党所做的一切事业和工作只有依靠群众, 才能实现领导核心的作用。 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他们中间隐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依靠民智促改革。人民群众的知识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都是民间的创举、 群众的发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和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法制中国建设任重道远,社会不公现象大量存在,人际不和谐因素有所增加,生态治理形势严重。 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化解、协调和解决,不是靠几个领导拍脑袋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必须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的创新精神,紧紧依靠群众的聪明才智促进转型改革。

(二)依靠民力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今后的发展任务是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任务,是一项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伟大事业, 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持之以恒为之付出艰苦努力的宏篇巨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3]发展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人民过上好生活,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样的价值目标高高地写在自己的帜上,并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价值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三)依靠民心促稳定。随着社会转轨,经济转型和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日益激烈,群体性突发事件明显增多,对抗程度增强,民转刑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加大,国家的和谐稳定面临着众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人心思稳”。稳定是人民的愿望,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稳定压倒一切。 要使国家长治久安,政通人和,单靠公检法这支队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下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细致地了解各种案情的来龙去脉, 依靠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尽量把社会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 我们还要与人民群众一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提高法治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三、党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无非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认识问题必须从实践、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运作。因此,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规律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认识论依据,是党的工作方法或工作路线。

(一)从群众中来获取真知识。 首先,要融入群众生活。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入乡随俗,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讲一口语言,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水可以没有鱼,鱼不可以没有水。在与群众水乳交融中,始终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 这样,就可以在亲密无间中,找准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次,要吸纳群众优点。 人民群众身上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接纳的。 仅从作风层面看, 群众语言朴实无华,直截了当,三句话直奔主题。 不会绕圈子、耍嘴皮、放空炮、唱高调,不会官话、套话、胡话连篇;群众处事热情奔放,说干就干,不拖沓,不作秀。 向往新潮风尚而又讲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待人热情大方而又反对铺张浪费、吃喝玩乐;追求自家先富而又提倡互助友爱,共同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奢靡之风的一面镜子和有力武器。 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我们要在对照吸纳中对作风之弊、 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特别要立即改变群众对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4]。再次,要学习群众经验。群众永远是一部教科书,这部书内容博大精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和智慧。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通过谈心、帮扶、调研和走访等活动,把群众对改革发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需要有什么愿望和期盼,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看法和批评等等全部收集整理出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直接经验,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参考依据。 而依据民意的决策, 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依据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可以做好适度的超前决策, 引导和开发群众潜在的需求。 依据群众的建言献策,我们制定的政策必然更合民意,更暖民心。

(二)到群众中去开创新局面。首先,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碰撞,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 办法总比困难多。 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利用各种场合努力做细做好群众的各种思想工作。坐在堂前屋后拉家常,聚在街头巷尾谈民生, 下到田间地头说增收。 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疑,我有所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同时,还要善于应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不同对象,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别对待。 学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耐心疏导,力戒简单粗暴,强加于人。 坚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其次, 拓宽群众改革思路。 中国改革从来就是人民群众的改革,经过30 多年的持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理顺和解决,留下的大都是深层次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题。 实现利益调整型改革的目标, 需要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既要冲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更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有了广大群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官民平等的互动,才能在全面改革的进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思想的闪光, 才能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 推动改革不断纵深挺进。再次, 破解群众发展难题。 当前群众最期盼解决的发展难题有许多。 从发展的生活保障条件看,主要有看病难、居住环境改善难、食品安全存隐患等;从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看,主要有就业难、生产方式转型难、投资创业融资难等;从宏观视角看,人民群众发展的最大瓶颈莫过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看不见的手”与“ 看得见的手” 依然握不到一处。 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仍然插手过多、管得过宽,市场的决定作用被弱化,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经济增长点被抑制。 因此,要破解发展难题,就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依法治国,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自觉转变政府职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03.96.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 年11 月16 日.

[4]项俊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为群众服务[J]北京:《求是》杂志社2014.08.

猜你喜欢

群众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改革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