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暑期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的实践与发展为例

2015-08-15林殿芳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学期学校

林殿芳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0 引言

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国内高校(尤其是985,211院校)不断吸收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改革课程设置和学期设置,稳步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其中,暑期学校作为高校课程和学期设置的创新产物,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一种新教学组织模式,在国内各大高校中陆续推广[7]。从2004年,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重点院校试点暑期学校为起点[4],先后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众多院校成功展开了各有特色的暑期学校工作。这些暑期学校的顺利开展,加强了学校课程建设,拓展了学校发展模式,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创新了人才培养的经验[1],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高等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校级之间流动,甚至与社会产生交集[2]。这顺应了当代高校发展的新要求,也实现了高校对整个社会的反哺功能。

1 暑期学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暑期学校,顾名思义,即在暑假期间,学校通过聘请优秀师资、提供后勤保障、架设课程体系,开展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成绩考核,为本校或外校学生,甚至为社会人士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实现学校资源的开放和社会资源的吸纳[4]。

国外高校的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871年,哈佛大学就开办了首届暑期学校,其目的是将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服务学子,反哺社会。这个学术文化交流与分享平台的开设,在当时受到美国各个高校的推崇。随后,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也陆续开办暑期学校。作为新兴教学模式,暑期学校也在欧洲得以推广发展,如伦敦政治学院就在1989创立了独立的暑期学校[7]。

国内高校的暑期学校,如上所述,最早始于2004年的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的暑期学校虽起步较晚,但深受学生欢迎,社会反响良好。之后,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也陆续展开暑期学校工作。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在2009年成功举办的首届暑期学校被中国人民大学定位为 “国际小学期”,为人大加强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经验积累了宝贵经验[5]。虽然国内高校暑期学校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相比国外高校的暑期学校,中国高校的暑期学校基本以借鉴国外高校暑期学校成功经验为基础,尚处在探索实验阶段,没能全面兼顾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暑期学校。因此,新阶段的暑期学校建设急需理论层面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积累[4]。

2 暑期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学整体设计与要求所限制,长期处在结构化教育机制的统治之下,即施教者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在体制框架之下进行教学活动,而受教育者则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服从教学进度,实现与结构化教学的统一。过度结构化必定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僵化。作为结构化学习的补充,非机构化学习慢慢进入教学研究者的视野,二者结合的学习被称为整合教育[6],也就是将课堂内外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不同形式、文化背景、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暑期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了传统课堂的有机补充,满足了学生对于非结构学习的诉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学习时间,为创造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提供条件。

另外,在现行高校的教学体制中,普遍流行的春、秋两学期制,学期较长,一般为18~20周的时间,这种学期设计较国外高校多出4~6个周左右。较长的学期将影响到学生非结构化学习的时间,影响整体教育效果,阻滞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较弱[6],这与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出品-高校毕业生的要求相对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期制度改革在国内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逐步展开,这种新的学期设置方式将每个教学学年分为三个学期,而暑期8个周的时间被称为小学期。通过设置一个小学期,学校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实践内容,教师可以开设特别的课程和学术讲座,而学生在脱离计划内的结构性学习之后,则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术和实践课程,获取更丰富的学术背景,得到更丰富的学术滋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适应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作为起源于西方的暑期学校项目,创办的初衷是提高学校的国际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如哈佛大学的暑期学校“旨在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国籍、不同背景、不同性别的人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这体现了哈佛大学暑期学校的共享学术资源,提升国际化教学环境的定位。牛津大学暑期学校始于2000年,每年接受大量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香港大学暑期学校项目则致力于“提高世界学生对于亚洲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于港大校园生活的体验。”二者则是从学生的层面来阐述其暑期学校的国际化定位[5]。国内暑期学校则通过开设全英文课程和聘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从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方面体现暑期学校的国际性特点。这些举措一方面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创造了中外交融的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为暑期学校的成功和良好成效保驾护航[1]。

以上所讨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回应柳丽华,马勇关于国内高校暑期学校对于理论层面的提升与实践层面的探索的需求。值得肯定的是各个高校管理层也正在积极探索暑期学校发展新思路,开拓新局面,暑期学校整理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得到了社会与在校学生的认可。

3 暑期学校的实践与成效——以山东大学暑期学校九年办学实践为例

为了配合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与内涵,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山东大学于2004年创办了第一届暑期学校。山东大学暑期学校以“邀请海外名师,面向校内开放,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为指导思想,秉承“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工作理念,为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山大学子和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1 开放视野的国内外交流平台

山东大学充分利用暑期学校深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快现代化教育进程,提高办学水平,拓展办学空间,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九年暑期学校办学期间,山东大学通过集中校内资源,共享海内外的优质资源,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与合作项目。如2005年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顺利开办了由爱理克(Ehrlich)基金赞助第一届国际犹太暑期。2009年,山东大学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基督教暑期研修班,其中邀请了来自于加拿大维真学院的四位海外教授。2009年,美国史蒂文森大学环境学院著名教授David A.Vaccari受邀为山大环境学院特聘教授,为山大学子带来了关于数据分析方面的课程。2010年山东大学暑期英语夏令营又顺利开营,时至今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深受海峡两岸师生欢迎的“海峡两岸师生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自从2000年由山东大学主办,至今已经举办12届,已于2004年融入暑期学校体系。另外,每年举办国家汉办HSK优秀学员夏令营分别吸引了韩国、德国、印尼、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越南等国家国际留学生参加。这一系列的课程与项目的开展,丰富了课程体系,拓展了学生视野,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教育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

另外,山东大学暑期学校也不断开拓各种形式的“走出去”的项目,展开各种形式的短期海外访学及海外夏令营。自2004暑期学校开办以来,多个访学团被派出,目的地分别包括英国巴斯大学、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韩国城均馆大学,亚洲大学,高丽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等。海外求学经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其未来人生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些课程和项目的成功也不断强化了山大师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提高了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推动了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实施。

3.2 创新型的课程体系

传统两学期制,学期冗长,课程设置不灵活,使现行高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缺乏弹性。而暑期学校的开办打破了传统教学学期的限制,创新地发展了课程体系,适应了学生和社会需求,突破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效益提高的瓶颈[4]。

山东大学利用暑期学校开设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双学位班和辅修班,招生对象不仅面对山东大学学生,而且还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等五所省重点高校的学生,这不仅丰富了学科建设内容,改进了传统教学体制,而且也实现了山大暑期学校反哺社会的功能。同时,暑期学校还开设了大量技能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结合国内高校的经验创新性的开设了英语夏令营。英语夏令营借助语言、文化和沟通这三种手段为山大学子构建了一座了解世界的桥梁。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是通过向学生介绍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等文化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国际化的视角观察世界的能力。

山东大学充分发挥其综合型、开放型、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创新地建立并完善了暑期学校课程设置,完善了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3 完善的管理服务环节

暑期学校的良好有序运行也得利于山东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的保驾护航。首先,学校领导在理论和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相关部门开辟专项经费保障暑期学校的正常开展和运作,学校本科生院特辟暑期学校分管处,以保障有关暑期学校具体事务的顺利开展。同时,暑期学校网站也早在2005年建成,既用于介绍学校项目,展开招生,也能实现项目搜索、项目申报、项目管理和项目跟踪报道的网络平台建设和信息管理[4]。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域名独立,随时可以登陆,方便学生查看和注册相关课程与项目,并且在每一届暑期学校开展期间,网站记者团随时记录并报道相关课程的进度与发展。

4 结语

山东大学暑期学校历经九载,完善了学校课程设置,提升了学校的国际性,提高了学校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逐步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通过把国内外优秀学者引进来,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交流,提高了学校课程质量,也促进了学术繁荣。通过开放暑期学校,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允许其他学校学生报名选课,反哺了社会,加强了校际合作,体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也承担了山东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高校的社会使命,为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洪大用,旋天颖,张伟.开办暑期学校,提升教学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的探索 [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3-74.

[2]董南燕,王卫,卢晓东.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J].高等理科教育,2007,(4):40-44.

[3]董南燕,宋鑫,田勇强,林莉,卢晓东.暑期学校—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J].北京教育,2009,(12):14-17.

[4]柳丽华,马勇.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的探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6):78-80.

[5]徐佳.暑期学校项目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性方面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54-55.

[6]卢晓东.暑期学校与学期制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5,(10):31-32.

[7]宋鑫,卢晓东.中美大学暑期学校实践比较[J].高等理科教育,2008,(5):29-34.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学期学校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学校推介
新发现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