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力合发推进沧州水生态建设

2015-08-15沧州市人民政府

河北水利 2015年6期
关键词:沧州市节水用水

沧州市人民政府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全市总面积1.4万km2,辖有16个县(市、区)和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沧州既是传统农业大市,耕地总面积1200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又是新兴沿海城市,经济总量位居河北省第3位;更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人均水资源量 180m3,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0%,全国平均水平的8%。

一、沧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沧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96亿m3,可利用量为1.7亿m3左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6.92亿m3,可利用量为2.7亿m3左右;外调水1.3亿m3左右,另有少量海水淡化、中水利用等。目前,我市年用水总量在14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在10亿m3左右,工业及生活用水分别为2亿m3左右),每年水资源缺口7亿~8亿m3,长期以来依靠超采深层地下水来弥补。目前,沧州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大漏斗的组成部分。

为解决水资源紧张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近年来沧州市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实践,先后启动了引黄济沧,建成了华北地区首座大型平原水库——大浪淀水库,在河北省率先全部关停了市区单位自备井,大力开展海水、中水、浅层咸水利用,严格水资源管理,减少开采深层水,取得了一定成效。与2008年相比,2014年漏斗中心水位回升了16m,水资源供需保持了基本平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受水源匮乏、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等制约,我市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2011年,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我市破解“水瓶颈”指明了方向。2014年,沧州被国家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地区,为我市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提供了重大机遇。沧州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机遇宝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着力做好引、蓄、节、治、管五篇“水文章”,圆满完成了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任务。

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沧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落实力度。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已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

一是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上下功夫。按照省政府的部署,2014年我市用水总量需控制在16.7亿m3以内。一年来,我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严格建设项目取水许可,从源头上遏制兴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以价格杠杆促进企业节约用水;严格水政执法,依法查处违法打井、违法取水案件16起,把好用水总量关。去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为14.5亿m3,比控制指标少用水2.2亿m3。

二是在严守用水效率红线上下功夫。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靠工程节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70万亩,年节水能力近4亿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72,超过了省要求的0.706的任务目标;靠技术节水,积极推动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设备,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已降至14.1m3,比省确定的目标降低了2%,在全省各设区市中处先进行列;靠管理节水,发改、水务部门联合下发了年度用水计划,并扎实推进计划用水管理向基层延伸,对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户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制度。

三是在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上下功夫。加大水功能区保护力度,去年未批准新增入河排污口。通过大浪淀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大浪淀水库这个我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24h监测。市政府部署开展了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对全市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企业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整治,对河渠、水源地水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非法倾倒行为。

四是在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上下功夫。去年,投资300多万元,升级改造市级水资源监控平台,建设20个地下水位监控点及25个非农用水户水量的在线监控项目。去年底又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启动了总投资5500多万元的水资源监控系统项目,计划建设地下水监控管理平台15个,地下水位监测站319处,非农用水户取水量监测点634个。现已基本完工,建设进度排在全省首位。目前,我市有1个市级监控中心,14个县级监控中心,840个非农用水户监测点,343个地下水位监测点和1个集中供水水源地实时监控点,全市年取水量大于5万m3的用水户在线监控率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了以水量、水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为重点的水资源信息基础建设,为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2014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共涉及我市14个县(市、区)(另含中捷和南大港两个产业园区),水利项目投资7.59亿元,并同步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跨流域调水等工作,已圆满完成既定目标。5月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率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沧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用水户协会,充分肯定了沧州市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上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始终把水利项目作为形成稳定压采能力的直接抓手,全力以赴抓建设。第一,突出重点。认真总结近年来治水兴水的经验,把坑塘改造、湖坑河渠相互连通、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建设的重点,在压采深层水的同时,着力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水网。全市计划改造坑塘247个,整治渠系850km,兴建建筑物1688个,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36万亩。目前,投资完成率和工程完工率均达到100%,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0.61亿m3。另外,大力推动调整种植模式、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项目建设,调整种植模式完成面积11.99万亩,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完成面积76.3万亩,保护性耕作完成作业面积12万亩,水肥一体化完成面积3.5万亩。第二,典型引领。推广了东光县一村一坑塘,海兴县田间水网,献县水、路、林、电“四网”建设等一批典型。特别是水利部捐资在吴桥县建设了智能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河北省首家安装了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器,而且滴灌系统首次在华北地区应用于夏季玉米,亩均增产100kg,节水率提升了50%,为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第三,阳光操作。所有项目都公开招标投标,公开项目建设内容,充分发挥群众作用,由各项目村村民公开推选2~3名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作为农民监督员,与质监、监理人员一起参与工程监管。同时,制定出台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试点县(市、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下发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挪用和套取补助资金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规范管理、运行安全和使用高效。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中,我市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第一,全面启动水权确权登记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14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市、区)的水权分配实施方案已全部获政府审批并备案。其中东光县、献县作为省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推进试点县,水权证已在全县发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方面也已全部完成政府批复,各县(市、区)都一并出台了农业水价改革落实文件,实行用水计量、按量收费、超水权加价,探索“提补结合、节奖超罚”的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抓好农业灌溉取水计量工作,试点项目区内全部安装了计量设施,东光县和献县已在全县安装了计量设施。第二,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立了县建水利服务中心、乡(或片区)建用水协会、村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总体框架思路。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740个,做到组织有人员、办公有场所、财务有账目、管理有规章,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比如,我市海兴县7个乡(镇)和2个农场均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用水协会负责对辖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灌溉的模式,浇地费用由60元/亩下降到30元/亩,既提高了灌溉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再如,泊头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水利110服务队,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工程维修服务。第三,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目前14个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市、区)政府均已出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施方案,在项目区内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其中,东光县在2014年度项目建设中,积极实行“自建自管、先建后补”的“建管一体化”模式,取得了“三省一增一促一落实”(节省工程临时占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清淤土方工程投资,实现弃土增值,促进灌溉设施配套建设,落实工程建后管护主体)的明显成效。献县对清淤的沟渠采取路田分离,沟渠两侧各留有8m的道路,8m以内的土地划归水利所有,既明确了管理范围,又为依法保护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

三是跨流域调水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引黄力度,年最大引黄水量已近2亿m3,但主要还是以为工业和生活补水为主。2014年夏季,面对数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往年冬季才进行的引黄提前进行,并将农业用水纳入引水计划。在水利部黄委、海委,山东省水利厅,河北省水利厅,德州市政府等10余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在9月启动引黄调水,通过潘庄和位山两条引黄线路,从黄河渠首引水3.8亿m3,其中为农业补水1亿多m3。献县、东光县还从王快水库、漳卫新河引抗旱水源近4000万m3。通过大力度外调水,保障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的替代水源,在大旱之年项目区全部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四、沧州市推进水生态和谐计划

一年来,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部、省的具体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下大力完善引调水工程体系。尽快形成两条引江线路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五条引黄线路(位山、潘庄、河南濮阳、李家岸、小开河)、一条王大引水线路、一条引卫线路,具备年引水15亿m3的能力。二是下大力打造引黄灌区。结合引黄工作,在沧州东部、西部,及运河沿线各规划了一个引黄灌区,可控制灌溉面积120万亩。建成后,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每年还可压采深层水约1.5亿m3。三是下大力深化改革。以改革的思路,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工程管护、水价形成等机制,争取闯出更加适合沧州、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猜你喜欢

沧州市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