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I设计在新媒体时代的应用

2015-08-15

新媒体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媒介信息设计

赵 昕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VI即(Visual Identity)就是指视觉识别系统,是CIS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将CI的非可视形势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在最广泛的层面和范畴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拥有一套优质的、体现企业特点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传播理念、建立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形象的一个捷径。VI系统设计是企业信息传播的发展要求。它的缺失就意味着企业形象无法稳定地矗立于时代之中,让人印象不深刻或者几乎没有印象,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机器;就意味着它的理念毫无个性,就意味着企业是涣散和低落的。在这样的需求度高,而使用觉悟低的环境下,设计制作一套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识别系统迫在眉睫。

1 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是新技术和科技发展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介状态,什么是新媒体,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比如移动终端、电子杂志、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通常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是指革新,“新”在生产技术水平、传播形式、经营理念,这些元素中,理念上的“新”尤为重要。单纯形式、技术革新只是为提供了技术支持,真正的革新在于信息如何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和发布。非技术层面上精神上的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的核心内容。是否具备互动性在市场上有时用来界定新媒体,这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观点。可以以个别性识别新事物,但是不可以用它来定义新事物。

新媒体适当迎合和引导人们对信息接收和发布的需求。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和倾向,新媒体就在这种趋势中产生和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也随着生活方式的革新亦步亦趋。

人们想要随时随地表达和娱乐,这种信息多元化的需要因为新媒体而得到满足。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也随之步入来一个个性表达与新的交流习惯的阶段,人类已经不再是仅仅翻阅报纸的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他们需要实时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线上讨论,因此具备互动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变的尤为重要。

新的环境下,人们拥有更多更大的主动性,所以新媒体也应越来越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媒体分布与内容分类应更具个性化,这也促使市场更加充分的细分。新媒体的出现填补了传统媒体的缺漏和不足,迎合人们成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主动力量。

2 新媒体时代的VI设计生存

传统VI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平面和相关平面事物进行设计。目前,企业不仅需要静态视觉传播,也需适应电子媒体,这标志着电子媒体也应标准化设计,传统VI设计必须做出迎合时代变幻的改变才能适应当下的潮流,这几乎成为VI设计立足于当下的必须条件。在新媒体技术逐步完善并投入使用的今天,如果只依赖于平面印刷的方式是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及受众群体对信息传达的丰富性、即时性及无限性的需求,VI设计应自我改变,增添以下几点创新。

2.1 动态化LOGO

在新媒体兴起的时候,动态LOGO已不应该仅仅只是幻想,它可以把现有的静态LOGO所不能传达的多变性和持续性表现出来,相对于传统的静态LOGO,它可以呈现出更动态的感觉。从LED、电子屏再到现在流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都能为企业动态LOGO的存在和表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成长的空间。

2.2 企业标准色

VI设计中企业标准色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企业标准色在电子媒介的使用也应该有相应的使用法则。电子产品上的呈现具有不稳定性和动态性,也更容易受到设备尺寸的影响,因此它们对色彩的要求也不应完全相同。

受众的选择性和使用性变大,视线停留时间短,所以使用的颜色必须更加清晰鲜艳。而平面媒介是静态的,阅读更被动的,所以更稳定。

2.3 企业标准声音

企业对音质和音色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今将声音作为VI的必要元素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企业形象设计不应只包括颜色和图形,也应包含五感(形状,颜色,声音,味道,触摸),应对形、色、味、声、触中的每项都应当有相关的运用。这样才可以建立适应全新的感官体验的VI体系。

2.4 应用系统

如今现有的VI应用系统主要是针对硬性产品而设计的,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应该更注重对理念传播、文化建设这种软性设施的设计。比如应用软件(APP),难道不是一种传播企业理念的首选方式吗?很多公司可以提供给客户这样的实时体验,仅仅是这种“试用”体验,就可以提升企业好感度,同时又节约成本。

3 新媒体语境下的VI设计补充设计

新媒体语境下VI设计的呈现方式应该随时代革新。在新媒体技术的条件下,VI设计的呈现方式应当具备但不拘于从以下几方面呈现多元化。

3.1 移动电子平台上的呈现

在移动电子设备平台上的展现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是新的要求,数字电子平台有自己的媒体优势,可以插入声音、视频及动画的效果。

3.2 线上资源共享

线上资源共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以及新的体验。线上共享的方式完全可以将纸质媒介同动态展示结合到一起。将VI设计灵活的录入智能设备,通过这种互动可帮助实现信息的传播效果。

4 结束语

这种新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并非否定传统媒体的纸质媒介的作用和意义,它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毋庸置疑。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交流人群以及交互体验方面的优势也的确是传统VI设计不能相比较的。轻易否定任何媒介模式和认为新的可以完全代替旧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在现有技术和环境下,使之更好的达到VI设计本身要达到的目的。

[1]杨会娟.VI设计在动态视觉传达中的延展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王田明.浅数字时代下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

[3]王太利.信息时代下VI设计的新变化[J].包装工程,2010.

猜你喜欢

媒介信息设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订阅信息
有种设计叫而专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