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研究

2015-08-15邓咏涛

新媒体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舆情主体时代

邓咏涛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MSN、ICQ等通讯工具标志着自媒体萌芽。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微博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时代全面来临。最近几年以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频出现,从最早的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到清华大学的“真维斯楼”以及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件,这些事件之所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网络舆情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1 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基本认识

1.1 概念界定

虽然众多学者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都试图对高校舆情下一个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接受的概念。有学者结合当前高校舆情表达向网络领域拓展的特点,将高校舆情定义为:由各种高校事件或其他社会热点、焦点公共事件的刺激而产生,并通过互联网传播的高校学生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而对于高校舆情的主体,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师生主体”而另一种则认为是“学生主体”,笔者在写作本文时,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简要研究。

1.2 基本内容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使得高校舆情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可以导致高校舆情危机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样。目前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容易引起他们关注的信息内容主要有:时政社会类、教育类、以及学生权益类信息。

2 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特征

2.1 舆情主体具有隐匿性与特殊性

一方面,高校学生在通过微信、微博或者是BBS发帖子或发表意见抒发情绪时,可以只用网名而不用真实姓名进行发帖。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舆情主体具有隐匿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尤其是校园舆情的主体,与一般的网络舆情主体相比较他们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有极强的表达意愿的欲望,思维非常活跃。总之大学生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年龄特点、以及相同的心理诉求使得这一高校舆情主体具有特殊性。

2.2 舆情客体具有突发性和敏感性

舆情客体是高校舆情主体所关注的对象,其内容十分广泛。不管是普通社会网民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还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公共事件,如果某一事件发生并且在互联网上受到一种或多种情绪化意见的催化,这一事件就会在高校舆情环境中迅速传播和扩散,突发性非常强。

目前来说,高校舆情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时政社会类、教育类、以及学生权益类信息三个大方面。这些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引起广大高校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往往容易形成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因此,高校舆情的客体又具有敏感性。

2.3 舆情载体具有多元化和丰富性

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与大学生群体较高网络操作水平,使得高校舆情传播的渠道高度多元化,高校学生不但可以通过BBS、博客、QQ群、以及贴吧等传播载体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同时还可以利用陌陌、微信等具有实时分享功能的传播载体进行信息分享,发表和交流意见。因此,其舆情载体具有典型的多元化和丰富性特征。

3 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监测,提高研判能力

高校舆情应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舆情的获取是否充分、准确对于高校舆情管理者制定舆情应对方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舆情应对工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研判、收集、汇总、预警机制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高校舆情的监测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二是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舆情工作团队;三是借力第三方舆情管理咨询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体系机制,提高对高校舆情的研判能力,为最好高校舆情应对奠定基础。

3.2 强化舆情引导

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对事件本省涉及到的道德伦理、法律因素的讨论以外,同时还对现实社会中政府、学校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的纠结往往会造成一些舆情上的突发事件,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利用互联网对舆情的特殊传播效应,传播一些谣言、散布一些误导大众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往往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甚至造成极端行为的发生。因此,高校舆情管理者,要注重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舆情引导机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事件本身及其影响,强化大学舆情引导。

3.3 构建高校舆情应对指标体系,增强舆情应对的能力

目前高校的舆情应对工作通常显得毫无头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指标体系。所以很难在舆情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短时间有序开展全面科学的舆情引导与应对。根据目前高校舆情的新特点以及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各个学校或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舆情应对指标体系。以增强高校的舆情应对能力。

4 结束语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的舆情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这给高校舆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教育界和政府层面已经看到了高校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从实践上来看,针对自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的研究还缺少深入系统的分析,而且在高校层面舆情的管控工作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这种理论分析的不够深入与实践层面机制构建的之后,使得高校舆情管理在自媒体时代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舆情管理中,要将管理机制的构建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使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取得实效。

[1]邢文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张鹏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2009(6).

[3]黄素君,毕晓光.浅谈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J].中国报业,2012(8).

猜你喜欢

舆情主体时代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消费舆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舆情
舆情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