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学教学引入策略提升中学生学习效率

2015-08-15罗道根

新课程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中学数学概念

罗道根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中学)

加强数学教学引入策略提升中学生学习效率

罗道根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夏道中学)

数学课程教学已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号角下吹响,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指引下,传统数学沉闷的堡垒已被攻破,新的教学模式和引入策略、问题策略等应运而生,使中学生的朝气本性得以释放,思维得以开拓,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数学教学课堂在各种灵活多变的展现下也呈现出不同的精彩风格。

数学教学;引入策略;课堂;效率

人教版中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注入师生的心田,打破了思维定式,释放了学生禁锢的视野,在数学引入策略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被教师带入氛围活跃、思路多变的数学课堂,在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导入,在教师创设的生动直观、情趣有效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热情被点燃,思绪被充分调动,各种学习的感官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想象和判断推理的思维中被利用,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激活了数学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传统中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不可撼动的教师权威地位,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传授过程中,由于数学是一门偏重理性思维的课程和概念、定律式的知识学习,教师大多采用权威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施以控制性的、不可变的传授风格,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拓印好的脚印,一步也不敢错,被动地、按图索骥式地学习,在教师金科玉律的教学方式下,不敢质疑,严重禁锢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2.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不出数学学习的热忱和信心

传统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方式,由于属于无差异的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个性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因而学生在应付题海内容的同时,缺乏了对数学基本知识点的全面把握,形成无数学思维下的解题定式,激发不出数学探究欲望,也没有高涨的自信和热忱。

3.课堂教学模式不开放,缺乏新颖的数学刺激手段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抽象判断分析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导入,可是,事实上是还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脱节的问题,教师也没有设计出高效、实用的教学计划,使数学教学沉闷枯燥,缺乏新颖和刺激思维的有效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数学教学引入策略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和要点

1.引入策略要以学为主、以教为辅

中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差异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启发,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师“教”的任务而“教”,是为了让学生“学”而“教”。

如,在对中学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a2+2a+1=2的教学中,不要机械地让学生进行运算,而要引导学生观察方程式,积极地思考和探寻,最终发现这个方程式的左边即是(a+1)2,是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算的。然后,更进一步,教师提出变化的一元二次方程式:a2+2a-1=0,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生会发现对前一方程式进行化简,即可转化为a2+2a-1=0,恰好找到如何解这一方程式的灵感,从教师的引导中得到了启发,提升了学习效率。

2.引入策略要遵循数学知识认知的规律

数学学科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的既有知识构架进行新知识的规律性学习,要以学生已经熟悉或已经认可的数学知识作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接受相适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如,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立方根的教学,其重点是要学生把握立方根的概念,学会运用立方运算求出某些数的立方根。在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之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和乘方运算的知识之后,以旧带新,遵循认知规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性知识。

3.引入策略要锻炼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是需要加以锻炼和指引的,在中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逐步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方式,锻炼其各种数学能力,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数学概念时,可以用具体、实在的物体进行数学思维导入:苹果、芒果、香蕉、菠菜、土豆、芹菜、冰棒等,鼓励学生按不同类别加以区分,同时引出同类项的概念,使学生在具体物体分类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思维的概念性知识,由实物融入数学思想和方式,启迪数学思维。

4.引入策略要多维、多角度

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数学教学的引入策略中要用多元、多角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给学生以新奇、刺激、趣味的感觉,绝不能千篇一律、老调重弹,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智慧,只有通过多维的引导方式,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殿堂。

三、数学教学中引入策略的教学实施

数学概念是纯粹性、抽象性的定义形式,教师要采用适当的引入策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规律性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1.生活情境的引入

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既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使新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已有的数学知识架构上。如,某位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一百万有多大?”时,先用学生熟知的西湖发问:“我们杭州西湖在国庆长假期间旅游创收25亿,同学们,你们知道25亿究竟有多大吗?”“你们谁能够说出哪里还见过这么大的数?”同学们纷纷发言,提及本地著名景区,学生都饶有兴趣,再从本地知名景区联想到其他土特产方面见到的类似的大数,在自然而贴近生活的引入中,激发了学生对大数的概念性认知。

2.实例的引入

数学的抽象概念性知识可以与现实存在的物质材料进行融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物质存在中抽取数学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几何教学就可以借助于实体物质,从随处可见的生活实例进行剖析和讲解,小到平面书本、大到立体教室空间,引入几何点、线、面、体的相关数学知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可以借助于学生喜爱的电影场所中的排号和座位号来进行导入;对于数学正负数的概念性学习,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体温计的指示数字进行讲解;对于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可以引入学生喜爱的蝴蝶翅膀或者剪纸图案等。

3.活动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学习和认知还可以通过相关数学问题或实践活动的设计来进行导入,在任务的进程中逐渐渗入数学概念知识。如,数学教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入,可以通过对相关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呈现出概念的原型,在具体的方程式中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滨江花宛”楼盘即将开盘,在两栋楼之间要拓宽800平方米的绿地,要求绿地的长比其宽多20米,试问这块绿地的长、宽各为多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列出方程式,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抽象性概念。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的引入教学策略是教学方式多元化的体现,它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在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下,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结构特点,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数字概念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汲取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1]刘素琴.例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

[2]陈晓辉.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9).

[3]赵颖超.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8).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中学数学概念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