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学生心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5-08-15江苏省新沂市新华小学陈利平

学苑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导语注意力

江苏省新沂市新华小学 陈利平

所谓学生的学习心理,即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或不积极,主动或被动,有无信心和决心,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爱好等诸方面的主观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心理目的之一,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看、专心地听、认真地记、积极地想,从而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的目的之二,使学生上课时始终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工作态度、为人作风等因素外,还应充分研究小学生心理,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千方百计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研究小学生心理,不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严重的还会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上课似听非听,不开动脑筋,做作业马马虎虎,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要是这样的话,教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首先要抓好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易受情感感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上课起始阶段的首次感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在上课的起始阶段,看东西最清楚,听声音最准确,记事情最牢靠,思考问题效果最好。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处于“ 注意”之中。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语,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生一上课就能集中注意力,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比如上《狼和小羊》,就可以设置悬念:“ ……小羊的命运如何呢? ”小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再如,在上课前,朗诵一首诗、查阅一个成语、描绘一个优美意境、讲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播放一段电脑动画等都是导入课文的好方法,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那些成功的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导语。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女士,一次教学知识短文《词义》,本来“ 词义”的内容非常抽象枯燥,不太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于老师的课上得流畅严谨、轻松活泼。她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维吾尔族有个很聪明的传奇式小老头,你们知道他叫什么? ”学生听到讲故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齐声回答:“ 阿凡提。”于老师接着给学生讲了阿凡提的故事……于老师就因势利导告诉学生:“ 掌握一个词的词义和注意它的使用范围很重要。”由于于老师精心设计了这个导语,把阿凡提请来帮忙,抽象的“ 词义”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由于成功的导入,整堂课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小学生年龄在6~12 岁之间,好动,喜欢新奇,但注意稳定的时间较短,又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想上好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就不仅要在导语上下功夫,还应在上课过程中经常观察小学生的外部表现,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调整自己讲课的内容、思路、速度等。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呆呆出神、窃窃私语、恹恹欲睡……课堂上如果有较多的学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神态,说明此时他们的大脑皮层已出现了保护性抑制。这时候如果教师还是照原来的样子讲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学习一些说理较强的趣味性不足的课文,如《滴水穿石的故事》《谈礼貌》《大自然的文字》《山谷中的谜底》等,小学生就很容易因课文缺乏趣味性而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这时候,教师要改变原来讲课的语调、内容、方式等,或采用相对强烈的刺激,如加重语调;或采用相对新奇的刺激,如讲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幽默故事;或采用突然变化的刺激,如改变原来的讲课思路。还可以采用电化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重新激起兴趣,再次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是这样,一堂平淡而无变化的课,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不会有学习兴趣,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这样就不可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听于漪、钱梦龙老师的课,之所以是一种享受,常常不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角色,除了于漪、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超外,还在于他们能充分掌握了学生心理的特点,始终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放在首位。

实践告诉我们,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并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在乐中求学,他们才会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这些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导语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导语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阳光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