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词中鹧鸪意象的演变

2015-08-15江苏省射阳中学高春霞

学苑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画屏鹧鸪游子

江苏省射阳中学 高春霞

早在《诗经》时代,先民们在观照自然景物的时候,便善以人情附托外物,从而使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概念准确充分表达的主观意绪“对象化”,通过外物客观地、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于这些“神与物游”的产物,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正式称之为“意象”。

“鹧鸪”意象似最早在晚唐诗人的诗作中出现,如李涉《鹧鸪词》。当鹧鸪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在词中出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时,它便在原有意蕴的基础上不断派生,衍生出含蕴不尽的象征喻指。本文即是从不同的侧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来论析“鹧鸪”意象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以便使读者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意象在唐五代、宋词中的运用及其衍变。

自晚唐五代西蜀、南唐始,词已形成了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表现出伤春伤别的基调。《岭表录异》云:“鹧鸪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多对啼。”词中,鹧鸪与鸳鸯、凤凰等鸟一样,成为抒发离愁别恨、描写男女相思题材的要素。这一类词义可具体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象喻性符号,象征或比喻两情依依的欢乐;二是衬托性的符号,内蕴无情之鸟成双对,有情之人却孤单,此情何以堪。这一意象的词以唐五代所作居多。

“鹧鸪”作为象喻性的符号的,如皇甫松的《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嘴。”

“鹧鸪”作为陪衬性符号的,如温庭筠的《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五代词人把晚唐诗歌中善于表现细腻的感官感受、有强烈色泽感的特色移植到词里来,以腻粉脂香作为描写对象,以精致的意象组合成深细的词境,这便是“鹧鸪”意象的“装饰化”作用。“装饰化”是指作者以色泽纤浓的笔墨来创造词境,使词中所描写的环境、人物都给人以典雅浓艳的感受。这种“装饰化”意象在温庭筠的词中最为常见。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这首词中的“画屏金鹧鸪”与前文中提到的《菩萨蛮》一词中的“双双金鹧鸪”皆表闺怨,同时又典型地表示出“装饰化”的倾向。

如果说唐五代时期词人作中“鹧鸪”的意象侧重于表达男女相思的伤春伤别之感,那么北宋时期词人的某些词作则在此意蕴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涵。北宋文人们更偏向于心灵的安适与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南宋初期的词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具体表现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物便被词人赋予特定的情感内涵在词中不断出现,如:

柳巷莺啼春未晓,画堂环佩珊珊。薰炉烘暖鹧鸪斑。寿杯须斗酌,舞袖正弓弯。未说珥貂横玉事,勋名且勒燕然。归来方卜五湖闲。年年花月夜,沈醉绮罗间。(王千秋《临江仙》)

这首词中出现了“薰炉”这个器皿,它是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经常使用的器物。《岭表录异》云:鹧鸪岭南偏多,胸有白圆点,背上间紫赤毛,其大如小野鸡,多对啼。由此可以推测出“薰炉烘暖鹧鸪斑”当指薰炉上的点与圈构成的金色花纹。《中国陶瓷史》第九章“建窑,烧于福建之建安,亦号鸟泥窑,其色,于光澜之黑色中显银色之白波纹,如免毫状,或作灰色之鹧鸪胸腹状,所制之器,以茶具为最著,所谓兔毫盏(亦名鹧鸪斑)是也。”于是“鹧鸪斑”恒成了薰炉的代称。词人词作中的“薰炉烘暖鹧鸪斑”与温飞卿词中的“画屏金鹧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类词虽然不多,但却是“鹧鸪”意象的一个衍变,是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这一时期以词为代表的文学相交融的一个独特的体现。

在唐宋有关于“鹧鸪”意象的词中,数量最多的便是词人借鹧鸪的啼叫声来指向他们自身的内心世界,抒发其情感的词。词人考鹧鸪之鸣声,拟谐音计有五种之多。随着这些拟音的出现,鹧鸪的意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衍变和拓展。

一、“但南不北”

1.用鹧鸪的鸣叫来代表南方特有景致,表达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岭表录异》云:“鹧鸪是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由于鹧鸪是南方特有的一种鸟,所以词人常用鹧鸪声来展示南方独特的景致,表达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故园的怀念之情。如秦观的《梦扬州》中“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游子远行在外,忽然听到鹧鸪的啼叫声,想到自己流离在外,此景此情怎不叫词人愁肠满肚、归心似箭?

2.以“鹧鸪”比作“离北南来”的迁客游子。在《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醉题五汉阳厅》诗写道“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唐宋词人继承了这一文学传统,然而由于词人更加细腻的内心自省和更加复杂的经历遭遇,使得他们又赋予鹧鸪意象更加深沉的含义。即与伤时悯世的家国忧患相联系。如辛弃疾的《菩萨蛮》“江晚上愁予,山深闻鹧鸪。”词人在江边正为国事担忧的时候,忽然从春山中传来鹧鸪“但南不北”的叫声,这让词人感到即使自己的宏伟大业尚未实现,但也要像鹧鸪一样留在南方。该词既表达了词人忠于南宋王朝的决心,也意蕴着作者不能收复失地郁郁不得志的凄凉悲苦。

二、“行不得也哥哥”

在宋以前没有这种说法,宋代始见于黄庭坚《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诗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士人阶层的集体心态是为进仕途而伸其志,因此多羁旅漂泊生涯。词人从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构筑词境出发,将鹧鸪本来沉哀入骨的叫声拟作“行不得也哥哥”,这增添了其意象的悲剧色彩。汪莘的《江神子》中“鹧鸪声里别江东,绿荫中夕阳红。一点离愁,相对影重重。这“行不得也哥哥”的凄苦哀鸣时时刻刻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成为抹不去的一缕愁丝。

在众多含有“鹧鸪”意象的词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词,那就是以“鹧鸪”来指代“鹧鸪天”“瑞鹧鸪”等词牌名和咏鹧鸪的诗。如:

调宝瑟,拔金猊,那时同唱鹧鸸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猜你喜欢

画屏鹧鸪游子
鹧鸪
鹧鸪
潮细胞
游子
以画屏连接古今 “ 画屏:传统与未来”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画屏:传统与未来
游子归家
观海有感
游子之心
鹧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