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仍在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和探索——由“于是”一词的理解想到的

2015-08-15卞东华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于是课文探究

○卞东华

(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 徐州221000)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继续学习《史记选读〈孔子世家〉》(节选)一文,学到课文第11节时问学生对于“于是使子贡至楚”一句中的“于是”的理解时,同学的回答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应该说这是备课之时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三种理解又都有一定道理,到底哪种解释更为妥当?

我觉得,这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时机,这是课堂生成的重要问题、不能放弃。于是,我又问学生对这三个解释的意见,又有同学分别赞同这三个观念;看来,对这个词的理解并不一致。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导同学进一步认真思考,很有必要引导同学学会联系旧知,很有必要引导同学根据上下文理解。我没有立即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求他们去读课文这一节,试图让同学学会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一词、试图让同学从人物写作技巧去理解这一词。

学生读过课文说还是第二种解释更加妥当、贴切一些,原因是无论是从课文的前后联系看,还是从对人物写作技巧角度来说都是第二种解释较好。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学生的张力是无限的,潜力是能挖掘的,能力也是能培养的,关键是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如何激发,由此我想到我的语文教学,我们老师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大做文章、做好文章。

一、学生方面

(一)自主自觉

提高语文学习的认识、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明确语文学习的动机、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语文的毅力。

(二)主动学习

语文学习是同学自己的事情,惟有主动才能收到效果,惟有努力才能掌握知识,惟有坚持才能提高素养与能力。

(三)质疑合作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问题能扭转一个人的意焦、影响内心感受,问题能使我们注意忽略的事情、发挥积极意念作用,问题能发掘可用的资源、开拓广阔的空间;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固然是同学自己的事情,但离开合作很难取得效果,竞争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作也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四)探究反思

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是同学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反思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自我反省,即指对自己的学习或人生经历的总结,并从中找出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二、老师方面

(一)检查督促

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明确学习标准、目标,检查学习过程、效果,评价学习方法、效益;督促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等。

(二)引导帮助

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互动、积极探索,参与学生学习与探索过程,帮助学生采用有效方法投身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习取得效果等。

(三)精讲点拨

“精讲”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提高训练的效率,所以要求教师的讲课做到内容精要(紧扣目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少而精)、方法恰当(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如对较深的知识可运用讲述法、对较难的词语可运用串讲法、在加深理解和品味时可运用朗读指导法等)、语言精炼(明白生动,要言不烦,能起点拨作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点拨”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与疑点,掌握知识获得、课文理解与人才成长、生涯发展等规律,所以要求教师到位、及时、有效。

(四)激励激发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学习作为学生必须经历的一种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与获得的享受、能提高自身修养与使自己人生变得更好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固然要靠自身的激励激发,另一方面师长的激励、激发也是不可或缺的。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校在具体实施课改的实践之中提出“基于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四段教学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现简要介绍如下:

1.以案导学,查知学情

(1)理论依据:①“先学后教”原则;②先行组织者策略;③系统优化理论:结构优化,预习前置,主动学习,带来质变,促进自主。

(2)操作步骤与方法:①组织学生在课前按学案要求落实预习要求并予以深化,可以是个人的梳理、整合,可以是同桌的简单交流,政、史、地、生学科还可理清线索进而形成初步知识线索或结构体系;②检查了解预习的效果,形式可以是课前收查、部分批阅,课前、课始巡查,课中随时检查、了解,可以由学生统计检查汇报;③师生双方知道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可以习得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帮助才能解决的。

2.讨论深化,创设环境

(1)理论依据:①“以学定教”原则;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原则;③互动学习理论。

(2)操作步骤与方法:①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案中“问题探究”等实行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对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个体发言、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②一般性讨论后组织、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的问题和收获进行交流:可以学生代表的个体发言、板演为主,适时引导讨论走向深入即生成(基本策略:应由个体在阅读、练习等生本互动中暴露,应从生生、师生互动中产生,应由问题学生代表予以阐明和呈现,应通过追问使问题更深刻、有价值,有思维张力,具有挑战性),迅速准确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③在互动基础上及时组织、指导学生梳理、深化个性学习,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不断提升自主学习层次、扩大自主学习成果。

3.精讲点拨,学会提升

(1)理论依据:①以学定教原则;②最近发展区理论:最大限度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不会的不讲;确保教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通过教学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③互动教学理论:推行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策略。

(2)操作步骤与方法:①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讲规律、讲规范、讲变式、讲技巧,对学生难以学会的重点、难点:先讲背景、讲视角、讲思路、讲方法,立足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领悟,必要时才直接讲出过程、结果,对易混、易错、易漏点:注重在教学中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培养敏捷的反应能力,及时反馈、矫正,促进消化、巩固、提升,通过及时组织或补充相关训练消化、强化、深化、活化。②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对于某个问题,某些同学已经解决、其他同学仍有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同学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③对于难度较大的普遍性问题、重要的规律,在学生渴望释疑、提升的心理状态下针对疑难点、关键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疑点、关键为出发点,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领悟知识、规律的精髓,形成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4.即练即评,迁移达成

(1)理论依据:①讲练结合理论:学了即练、当堂达成;②多感官参与理论;③学习迁移理论。

(2)操作步骤与方法:①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了解方法规律之后,教师应设计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巩固知识、理解规律、掌握方法。②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及时进行点评或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并及时指导检查学生进行矫正,另一方面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或根据学情布置并指导学生课后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个体创新性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效果。③布置、引导、拓展学生课后个性化学习,巩固和深化课堂师生教学成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我们仍然并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于是课文探究
说“于是”和“因此”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跌破底线蹭流量的“网红”分明是“网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不做逃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