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情唯真 且行且思——我的写作教学感悟

2015-08-15刘云艳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黑板文字情感

刘云艳

又是一年冬天,手放在外面开始觉得冷得有点受不住了,阳光洒在身上正好,暖暖的。对着晨曦微笑才发现三年已过,教学生涯就要迈进第四个年头,“新世界”就在眼前了。这样的生活感慨每天都在发生,也时时被自己记录,大约就是这样的不由自主才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吧,情不自禁地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敏感地活着,爱着这世界。写作不自觉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只是质量总不那么讲究,于是像喝白开水一样,每天必不可少,却很少去细细品赏、琢磨,便也不会精心雕琢。

这样的随意于个人的生活来说,好像也不必在意,然而于个人的职业来说,就显得过于随便了,该去追求一份随性的品质,是那种淡然后的兴之所致,情之所致。反观浙江省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讲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几个兼顾,更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反思了。他说“写作是另一种对现世的救赎”,“教师写作需要跟不良语境抗争”,“观照和叙述应该是语文老师的生命姿态”。我们生活在这个俗世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被浮躁裹挟着前行,摸爬滚打,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总是从半空中狠狠地摔下,没有擦净身上的尘土,便又匍匐前行,这当然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我们的抗争,自我抗争的缺失才是根本性问题。

一、师者,始终如一为范

曾经满怀热情地做过这样的尝试,第一次接班的时候,校长已经给他们上过几次课,我的压力很大。我看了学生暑期自学试卷上的作文,不由地想象:“他们,求知若渴,虽然仍见单薄,却透着真诚的心。中考的痕迹,青春的回忆,遥远的童年,渐近的青年,远离叛离,走近父母。遥望着,坚毅,执着,残留稚嫩,我仿佛看到一群年轻的朋友正朝着我走来,时而欢笑,却又偶藏一颗低垂的头,欢呼声中仍有着一串串低低的诉说。道路旁摇曳身姿的翠竹,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

有一个女孩,倔强坚忍的眼神,穿透万物,宁静地凝视远方。偶尔微笑,扫过路边的风景,却不曾停下左脚的前进,不落下右脚跟上。我想她是个留着短发的女孩,瘦瘦高高的,羞红了脸面朝人海,柔柔地跟你低语。几多迷惘,几多愁绪,几多向往,几多自信,全糅合在了这个女孩儿身上。文字流泻而出,一气呵成,气韵贯通,翻涌着青春的潮水,奔流不息。文章像喷涌而出的诗,节律浑然天成。

一个学生,要质疑在她看来百分百正确的老师,像是一次搏斗,却又像是抹去遮住心灵灰尘一样的富有诗意。人生的日志上,这一笔,浓墨重彩,纠结着怀疑,怯懦,挣扎,勇气和喜悦,惊心动魄,神采飞扬。充满艰辛的历程,回忆却使得它变得温暖和厚实;念想一次冲破权威的勇敢之举,却给了现实以找寻的力量,令人感动。

还有很多面孔浮现在我脑海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我的想象中成像,摹本来源于他们年轻的笔端。

我把自己写的文字读给他们听,他们惊异于老师从文字中判断一个学生会那么准。我说文如其人,文字常常是我们最本真的内心,是我们潜意识的流露。这样的文字沟通在我的第一个班级里曾经长时间的存在,也有很多学生写些类似想象的文字,比如:“似乎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越来越近,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也是那样的熟悉。我静静地走到窗外向教室里望去,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排排整齐的桌子,桌面上没有任何东西。黑板,我向黑板看去,还是什么都没有,我多想看到黑板上那些熟悉的字体,现在连平时最脏的黑板也变得异常干净;还有墙,一片空白,那些曾经代表着我们的奋斗的奖状一张也没有,大概是老师把他们都藏起来了吧,那曾经脏乱又活力的教室令我无比怀念。”(《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这样的写作示范极其随意甚至是无意的,于部分有语感基础会学习想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但同时这样的示范又过于随意,没有程序,没有系统,没有坚持,如此很难在那么多的学科强攻下取得一点作用。后来学生写这样的文字给我:“语文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文字,是诗歌,又是生活。同样年轻的面庞流露了什么?是奉献,是无私,又是生命。您让智慧在我们心上流淌,您让理想在我们胸前绽放,谢谢您,报答您的试卷我们会好好作答。”这样的文字显得简单稚嫩又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学着写诗的年纪、学着写诗的理科生让人觉得文字还是有些意义的,后来这个学生的一篇诗歌获得了第四届宁波诗歌日鄞州高级中学会场“诗意校园”诗歌主题征文一等奖。“搁在黑暗匿身处的手帕/磨灭了她的花色/有尘埃的见证/她却静静地躺在那儿/相传,她来自那个爱呼唤不到的地方/通向那儿的只是单行道/我,疏离了这道/我没有哭着离开的勇气/只在你脚下沉沉地睡去/化为一块手帕”(《手帕》)这名学生在高中三年写出了不少让人惊喜的文字,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明显地感觉到他将学习的重心移到了理科上,最后的语文成绩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突出。如今他上大学了,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可喜的事情。我其实很惶恐他的选择。

这样的写作示范后来越来越少,无法形成强大的冲击力,最终也是不了了之。一方面是我自己忙于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的探究,或者要应付学校的各种检查,各种考试,总之,对第一届学生的这种示范没能坚持到底。只在他们的家校日、十八岁成人等重大节点写了文字来分享,因此取得的一点点效果也总是有的,但真是看不见。如今想来,师生间的精神交流事实上还是少得可怜。文学带给他们的影响也是少之又少的,谁会不看重分数呢?随性的写作只能是个人的生活。

对于写作教学的各种尝试,其意义那样的微薄。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写作教学呢?

二、情感激发为一

写作不可或缺的是真情实感,说来也是简单的,写自己所经历的所想所悟,可是对于那些不爱写作,生活粗糙的学生来说,却真是件难事。有时候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故意编造一个悲惨的人生,动辄母亲生病或者逝世,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从杂志里抄来的俗滥故事。

这里强调的真情实感不一定是亲情母爱,也不一定是感动到落泪的故事。可能就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悲伤、郁闷、激动、兴奋、感激,是真实生活中有过的感受。我曾经批阅过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看到一个29 岁的考生写的文章,1982 年出生的她没有上小学,直接上中学,6 年中学,她经历了很多,无数的人让她放弃,但是她坚持走到高考考场上。她的文字能力和书写都显得幼稚和纯真,没有什么文辞上的讲究,但是她得到了48 分,她让人感动。有一位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药家鑫,写了“我”短短人生的命运和忏悔,真挚动人,这样的文章拿到了50 分,不在于文字的雕琢,不在于思想的深度,重要的还是情感。

这些道理学生其实也懂,但我还是没能找到很好的方法去激起他们的情感。有的时候我自己也提不起精神,情感是多么个人性的东西。唯一看起来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让别人的文字和故事去感动学生,校园里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学校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空隙,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他们能做点什么来感受当下生活呢?我想不出来。后来我常常发一些美文给学生,林清玄、王剑冰、迟子建、韩少功等等,文字深度和情感都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我还常放一些视频给学生,看完立刻写作。后来学生毕业后写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到这种方式还是有点作用的:“一起为写作而苦恼,一起分享年味;一起看《父亲》时的目不转睛,明白成长的意义;一起看搞笑的幼稚园,笑到肚子痛。”这都是我能留给他们的印记。不敢说对他们的考试有多大的作用,但至少也是教会他们感悟青春的痛与成长。

我很少去关注写作的技巧,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就很少听老师讲技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里没有货,又怎能尽其用呢?也正是这样的思想让我的写作教学一塌糊涂,没有系统训练,全凭学生的悟性。

后来又接了一个班级,我不知道高一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写作的,我还是那样的茫无头绪,也越发苦恼了。我希望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说到底,作文是一种综合感受,感受语言带来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发。阅卷也是看感觉的。命运一线间,如何守护和坚持,如何走向美好,对我来说,那是一条长长的路,只能先上路,且行且看,且行且思。

猜你喜欢

黑板文字情感
文字的前世今生
长在黑板上的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热爱与坚持
晓黑板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情感
黑板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