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富了杏乡人

2015-08-15罗青玲

兵团工运 2015年3期
关键词:杏树楼房果子

□ 罗青玲

“我种了一辈子果树,过去凭经验种苹果,现在靠科技种杏树。近些年四团吊干杏卖得俏,靠种杏我一年收入10万元,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小车,杏乡人的日子“火”着呢!”一师四团果农李忠文激动地说。

可在10年前,我总抱怨自家的日子似“黄莲”。那时我承包了60亩园子,栽植苹果树,每天同样是起早贪黑,放水、打药、翻地从不敢偷懒,汗流了不少,可种出的果子一车也买不了几个钱,就连过年还要靠单位发救济粮油。

选对品种,科技致富,这话一点都不假。四团是“杏乡”,只要被称为“园”的都少不了种杏,可就因为不值钱,总成不了气候。2004年,团林业站引进吊干杏树苗,鼓励果农科技种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拿出三十亩地试种,四年后结出的果子破天荒地卖了1万元,乐得我晚上做梦都在笑。

后来站里推广“整形修剪”新技术。要求将整棵果树的心锯掉,周边的树枝搭棚拉架、剪枝吊袋,技术人员管

这叫“开心”,说那叫“定型”,可种了半辈子树的我别说开心了,连心都不知往哪放:这枝条都没了,靠什么结杏?后来,是林业站长为我打包票,说亏了算站里的,赢了算我的。随后,技术人员又全程参与梳花梳果、施肥防虫。还别说,科技真不赖,这一年,我那百余株杏树硕果累累,结出的杏子个个金黄透亮似元宝,产量较上年翻了一番,靠着它我终于住上了水暖电齐全的楼房。

随后的几年里,诸如抹芽、短截、梳除等科学技术运用更多,在学中干、干中学的我也成了半个土专家,不仅将自己的吊干杏园子扩大到60亩,还建起了通风透光的晾房,购置了真空包装设备,加入了团林果协会,让自己栽植的吊干杏风风光光走进了大城市的超市。

当然,有了科技做先锋,变数最大的还是价格。五六年前,吊干杏仅限于本地销售,杏干的价格也就在10-15元上下,可如今分级包装的精品吊干杏已经成了浙江、湖北、上海等大中型超市的紧俏产品,成品价竟然高达168元/公斤。

靠着种杏的收入,不仅我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在城里为儿子娶了媳妇安了家,并购置了小轿车,可这两孩子愣是看上了种杏这行当,说什么都要回来做“农民”。

时代不同了,做农民没啥不好的。做“杏乡”的科技农民,我准了!□

猜你喜欢

杏树楼房果子
杏树
果子出嫁
楼房
“楼房”与“平房”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楼房魔方
果子和她的+1
一颗滋味果子
一棵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