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精神永远不朽——读《时代榜样—兵团成立60周年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风采录》有感

2015-08-15张万成

兵团工运 2015年3期
关键词:劳模兵团榜样

□ 张万成

多次翻看《兵团工运》编辑出版的《时代榜样》,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动,掩卷长泣。无不为这些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兵团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倡导者点赞。兵团劳模形象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平静。在建设兵团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引领作用。现在,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理解兵团、支持兵团。

在阅读中,由于地域、认知和职业关系,我最感动的是写田百春的《这是魂牵梦萦的地方》、马军武的《我为祖国当卫士》、李梦桃的《情系北塔山》。他们有的是我熟知的,有的是我身边劳模。我在从事宣传写作的领域,时时刻刻感到,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笔,为那些劳模写些什么,让他们的事迹继续激励270万兵团人,继续壮大兵团事业。于是,写下了此文,算是一篇自己学习劳模的心得吧。

有人说,社会实行市场化,劳模精神过时啦。

有人说,时代还需要劳模。

我赞成第二种说法。请看,田百春求是杂志社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长期的采访和夜以继日的工作,让田百春的病情加剧起来。春节前的一天,他的感冒症状突然加重了,办公室的废纸篓里总有一堆堆带血丝的纸团。不久,从医院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田百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同事们得知他的病情后,自发为他捐了一万多元,他收下了这笔捐款,却又让妻子从家里拿出两万多元,买了3架相机、5个高档录音笔回馈给报社。“我的身体已经全坏了,有扩散的癌细胞,就捐献我的眼角膜吧,这个还能用。2013年3月21日凌晨,田百春带着他未了的援疆梦离开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睛红了,因为,我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

请看,马军武作为一名戍边者,一呆就是25年,每天都在巡边、守土、护林。“桑德克的冬季极端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3摄氏度。有时,大雪一夜之间可以下到半米深,几场雪下来就有齐腰深。就是在这样严寒天气里,我也要出去巡逻,平常1个小时的路段要走近3个小时……”马军武所驻守的阿拉克别克龙口闸门就在界河上,是我国距离国境线最近、最前沿的一个民兵哨所。

再请看,“马背医生”李梦桃36年奔波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中蒙边境线上为哈萨克族牧民们送医送药;纪委干部吐尔逊那依·巴图尔铭记兵团拓荒者经历的艰苦;敬老院院长张新玲,精心照顾孤寡老人、弃婴和精神病人24年;公安干警艾尼·吐尔洪被各族群众称为“人民忠诚卫士,民族团结模范”……

每次看这本书,我都会鼻子发酸。在读60个人物的故事时,第一时间跳出脑海的3个词汇是“革命英雄”“正能量”和“励志书”。毋庸讳言,笔者中小学时代接受的就是英雄主义教育,崇拜过革命英雄,这些情结在后来庸常的生活中逐渐消解了,但在阅读《时代榜样》中的人物事迹时,仍能感受他们身上的革命英雄气概。

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时下缺失的恢宏正大、意气风发的精气神,而这,正是人们所推崇的正能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在不断思索,也许“革命英雄”这个概念没有过时,因为“革命英雄”依然在场,而且在一代代兵团人身上体现为新的价值观,就此意义而言,这本《时代榜样》,也是一本鼓舞人教育人的励志书。

每个故事,都有激励的动力。社会深深的感动,引发深入的思考;伟大的精神,凝聚起巨大的力量。“在新形势下,更需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做有知识、有技能,善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新时代职工。”已经成为兵团人的共识。

“书中劳模们的故事都是我们的身边事,这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可亲可信、生动感人,让兵团精神活生生地走进了我们大家的心里。”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翻阅《时代榜样》,不仅了解了兵团的历史,认识了60位兵团人,还接受了一次久违了的劳模精神教育。他们是一座座高山,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这句话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细细想来,其中又凝聚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甘苦?□

猜你喜欢

劳模兵团榜样
兵团记忆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兵团记忆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榜样
榜样
榜样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