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2015-08-15张会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错位应用题方程

◆张会颖

(湖南省凤凰县阿拉营镇黄合中心校)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抓住其自身特点,如逻辑性强、综合能力训练的涉及面广等,同时又要理解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障碍,才能有效地驾驭应用题解答的全程,达到学习目的。分析得知有以下表现。

一、心理障碍表现

(1)假象性错位。有些应用题在情节叙述中,条件叙述较为婉转含蓄,就会造成一种掩盖本质的假象,使非本质的信号对大脑皮层刺激过强,容易给学生产生错觉,以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2)迂回性错位。有些应用题在叙述两种数量比较时,采用顺逆交错出现的形式,谁多谁少,谁因谁果,迂回曲折,分析起来经常“碰壁”。

(3)隐蔽性错位。有些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学生不能将题中隐含的已知数提示出来,造成生搬硬套有关模式,使分析、判断误入歧途。

(4)交错性错位。有些应用题,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一组相关概念,如求“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时容易出现交错性混淆。

(5)反复性错位。有些应用题,某一己知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连续用上两次或两次以上,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习惯于一个条件只用一次,从而产生解题障碍。

只有克服学生解题的心理障碍,纠正错位,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或洞察在先,导其于通畅思路轨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呢?我想以下主要形式,当可破解之。

二、直观教学

经验表明小学生思维特征显示出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这阶段的思维过程当以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由此发展而去,这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也是规律。

(1)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线段图解法是直观性教学中一项富有弹性、灵便、简捷、经济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解题过程中化解疑难、困惑的良策,自当视题情而采用之。

(2)运用缩句,提示重点。“缩句”是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一个项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认识事物对象有促进作用。有些应用题叙述冗长,学生理解困难,可用语文的缩句方法,去粗取精,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逐次简化次要条件,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变换情节,理清思路。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在于透视题意题情而感知题中数量关系,但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难以沟通条件之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不明晰。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对应用题的叙述情节加以变换,既容易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练习设计

(1)加强对比性练习异中求同。研究学习数学,尤其注重解题练习的实践过程构思设计方案弥见重要,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体现,也是学生通晓解题的门径,不可疏忽与怠慢。

(2)加强补充性练习,巩固深化。求得应用题解题的得心应手,应设计练习,优化解题环节,强化解题思维,除了让学生自编自导解应用题外,一个很有趣的训练方法是可楔入现成题目中,寻找题中隐匿条件,适当给予补充,则可顺水推舟,理清思路,一步到位,收效甚极,这就是补充性练习,运用此法,必要时学生联想参与,发散思维,并得趣于其中。

(3)加强层次性练习,循序渐进。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与规律,因此在设计练习中要坚持这一原则,不可急功近利,欲使学习趋向成熟、熟练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在设计练习时适当增加一定的坡度,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4)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四、重视情境教学,构建方程思维模型

同任何一种知识点的学习一样,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会”的层面,而应该以“会”为依托支点,追求更为深入的数学化,只有这样方程思维模型的抽象构建才能实现,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方式描述相关事情或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述,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我们的教学也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形成问题情境——模型建立——拓展应用的板块结构来构建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比如,有些应用题的信息出示的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先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行表述,然后分析这些数量间的关系,得到数量关系式,这样的学习过程思路清晰、有条理、有效地刻画了方程思维模型、长久坚持这样的教学活动、定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方程思维模型。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问题”和“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但如何把这部分内容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好,还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地实践、摸索、共同研究、共同交流。

综上所述,依笔者多年执教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管见,在与小学生共同学习探索应用题解答的思路、方法、模式等互动中寻求直观教学则贴近学生思维特征、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中通而率真、又谋划练习设计的优化方案、则可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高促成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1]严从华.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J].陕西教育,2007,(08).

[2]郭艳玲.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0,(04).

猜你喜欢

错位应用题方程
应用题
方程的再认识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方程(组)的由来
有趣的错位摄影
圆的方程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教育”要不得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