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思考

2015-08-15段桂秋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敏捷性学会老师

段桂秋

(吉林省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有些学生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让学生会学的途径固然很多,但是,给学生设计思考的情景、条件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在信息时代,能否主动地获取、加工、应用信息几乎成为一个人生存能力高低的标志。而适应时代发展地学习中,强调要掌握启发的时机,运用好思考的契机,这无疑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两类学生,一类只靠老师讲解,只重记笔记,只能理解和掌握老师“举一”的内容,不能达到“反三”的效果,做作业只能照例题套,稍有变化就茫然无措,只有等老师再讲。另一类学生则是边听边划书,边听边和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喜欢质疑问难,讨论争端,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两者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前一类学生学习依赖性比较强,不善动脑,只能属于“学会型”,学习效率较低;而后一类学生主动灵活,勤于思考,属于“会学型”,因而学习效率比较高。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持续的动力。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可以唤起动机,激发兴趣,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需要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彼此补充才能回答的问题最感兴趣。

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思维能力的高低,要通过是否善于思考来衡量。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从训练善于思考的习惯入手,而培养这个习惯又恰恰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和形式,应着重培养学生思考的准确性、深刻性、广阔性、调理性和敏捷性。

思考的准确性是指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准确地分析、判断,从而做到恰如其分的正确思考。

思考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知识得到全面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探索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同时还要弄清问题间的相互联系。

思考的广阔性,表现为一种不按常规,寻求变异,以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可结合联想来训练。

思考的条理性,是指按正向或逆向有条理的、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思考的敏捷性,主要强调的是思考的速度,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反映快,脑袋灵等都是思考敏捷性的具体表现。

俗语说的好,“名师出高徒”,就在于“名师”善于指点他的学生会学,而不是在于给了他们多少现成的知识。学习的好坏终究是学生要负主要责任,任何高明的老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个班级里,同是一位老师教,却会出现学的好的学生和学的不好的学生。教学中的这种分化固然可以举出各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决定于学生的主观状态。正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获得学习的成果,关键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习并不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这不是什么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进入思考状态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既获得知识,又学到如何获得知识的本领。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提出“不好的老师转述真理,好的老师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我国的叶圣陶先生也曾多次提出“教是为了不教”。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思考是学生素质的基本功。思考不仅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且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思考,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有探索问题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所以说学会学习必先学会思考。

有些学生经常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自己不动脑筋,这不是个小问题,会使学生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思维懒惰,更谈不上思考。这种惰性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开始学生有些沉闷,但通过引导逐渐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对一个事物都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有些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了结结巴巴、丢三落四,说不完整。无论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有多么欠缺,我都给予鼓励,使他们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多思。我从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学生思考的启发和培养,有赖于创造诱发学生思考的动因,也有赖于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思考如此重要,作为教师应怎样为学生创造诱发思考呢?概括地说,在“学会思考”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综合教学原则,采用师生协同集体探究的方法,即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联系,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最好由教师出示设计好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提倡由学生集体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那么,又如何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呢?我的做法是:坚持鼓励学生质疑,即使他们有时提出的问题或做的设想“不切实际”或“异想天开”,也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决不能横加指责、讽刺、嘲笑,而应正确引导,一旦点燃学生思想之火花,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养出“不唯师”“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良好思考习惯。

实践告诉我们,选择好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问题思考角度是关键,激疑思考要体现如下特征:(1)问得巧而生趣;(2)问得难而能思;(3)问得精而知深。既能让学生得到,但又不能轻取,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不仅对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人才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有更深远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出警告,未来的文盲将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先学会思考。

猜你喜欢

敏捷性学会老师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学会分享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C2系统的敏捷性
老师,节日快乐!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制造企业组织敏捷性提升路径研究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