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2015-08-15金芳琼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案教学管理教研

◆金芳琼

(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中学)

教学是一切学校的中心工作,具体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备课、课堂要求(上课)、作业批改、指导实验、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校本教研等几方面。为此做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改革,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关键。笔者对我国初中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解决目前初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初中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常规管理,是对初中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等多个基本方面的要求以及量化考察的具体实施办法。这是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秩序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过于制度化,忽视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由于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一阶段国家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教育制度方面都有较多的规定,大多数学校也不得不依照制度办事,强制推进教学管理。抹杀了教师的主动性和教学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师的专业得不到发展。例如,教师的备课、上课原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有序进行的意向个性化的任务。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初中学校对这一个性化的任务都规定得过严、过死,具体体现在:备课要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认真书写,格式要规范,内容要以上课内容完全一致。教学要有完整的教学环节,要重视教学效果,同时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指导教学,最终导致教师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又如,参加教研活动,也是一项硬性规定,如果教师不参加教研活动,其考核就不会达标,最终影响绩效。所以很多教师参加教研主要就是为了不受惩罚,不影响自己的绩效。所以,教学常规管理过于制度化,严重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检查者和被检查者的对立,教师创新精神淡化,最终导致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缺失,更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2.教学常规的实行过于形式化

就目前来看,虽然教学常规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并且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是很多实施方式在具体的落实上却过于形式化,有数量没质量,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备课。备课作为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好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预案设计的重要步奏。但现在很多初中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教师的教案要不就是完全抄书、抄优秀教案,要不就是课后或者期末再补教案以应付检查。而且,学校组织检查教案也不针对实际,只从教案的备课进度、备课环节、简案或详案几个方面进行评定,缺少对内容的揣摩。第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形式仍然大行其道,新课程理念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第三,作业批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还是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只重视最终结果,护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和鼓励。另外,作业形式单一,不分层次,同时缺乏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听评课。大多数初中学校多教师听评课的数量都有规定,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现在很多教师对听课、评课都变得漫无目的,缺乏主动性,很多教师听课既没有中心又没有主题,只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形式化过于严重。第五,业务学习。对于教师的业务学习,许多初中学校都规定教师每学期的学习笔记要达一定的字数,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但在落实上却有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大段地抄写一些不着边际的文章或者是只抄不学,应付了事。也有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字迹潦草,敷衍塞责,最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以上所提出的关于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非只是为了分析,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最终的目的。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一些对策:

1.实行人本化的管理体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是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所以需要建立具有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体制,创新学校考核机制,解决当前教师工作中专业化发展的障碍。为此,学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阳光校务,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组织建设。同时,还要注重促进教师之间信息、经验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最后,学校还要通过引导教师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意见科学研究精神,从而营造出严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参与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识。

2.关于备课

首先,实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适用于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多位教师使用。个人备课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主要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难点的分析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其次,允许教师使用电子教案,这是适应时代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采取的新备课方式,利于特别是年轻教师发挥所长,同时也可以促进教案的更加整洁、规范。

再次,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灌输新课程理念,引导教师不断落实三维目标,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3.关于上课与评课

教师上课除了要遵守基本的教学准则外,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尊重和爱护学生,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做到学法指导有特色、传授知识准确,有创新,课堂训练有层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方式也不能过于单一,要注意将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坚持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

4.关于作业的批改与评价

作业的设计要坚持适度和适量、层次性和针对性明显、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杜绝给学生布置作业机械、重复的问题。同时在作业批改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加强对学习较为困难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另外,学校还要积极改革探索新的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及质量。

[1]崔跃波.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研究[J].教育,2012,(19).

[2]翁爱国.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教案教学管理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触摸春天》教案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立定跳远》教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