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语学习的“二层次”、“三阶段”

2015-08-15边昭彬王佳欢

中学生英语 2015年48期
关键词:学习者阶段笔者

●边昭彬 王佳欢

个体学习英语的过程可以分为大致两个层次、三个阶段:一是幼儿的母语化习得,二是非母语环境的后天学习,而后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幼儿英语:语言的母语化习得

笔者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带亲戚的1 岁2 个月的一个男孩。据家长说,这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学习说话,无论怎么教他,都不愿意讲话。在我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笔者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抱着这个孩子玩,在家里,去街上,我都带着他,每次出去时,男孩的妈妈担心我会很累,让我推着婴儿车推孩子出去。但笔者没有一次用婴儿车,而是抱着他出门。带着孩子走在路上,我会采取和他交流的方式和他尽可能多的交流,无论他讲不讲话,我尽可能把我看到的东西都讲给他听,我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用自己的语言,打通他大脑中的语言兴奋点,形成“语言链”,让孩子在语言的交流环境中慢慢发展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交流进行了3 个多月的时间,据这个孩子的妈妈说,现在孩子在家里太能讲话,见到这个也说,见到那个也说,有一次在拿到一个带皮的东西时,对她妈妈说“妈妈,你帮我把皮‘扣’掉吧”,妈妈给我说当时的反应很吃惊,因为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扣”这个字眼,而我对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一点都不吃惊。毫无疑问,我在矫正和引导这个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了英语学习的语言习得规律。

关于语言的习得,现当代的语言研究者已经有了比较可靠的研究结果。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幼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需要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实践中自我纠正。”Krashen 认为,语言的习得,关键在于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自然环境之下,学习者通过与语言基础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课堂环境是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婴幼儿来说,第一类别的自然环境的语言学习是他们语言学习的关键,也是他们的普遍模式。在笔者看来,这是个体生命语言学习的第一层次。

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爸妈对香港幼稚园英语课堂时间长度的担心,在笔者看来,毫无疑问是没有理论依据的。笔者也觉得每节课15 分钟的英语学习时间对一个3 岁的孩子来说太少,但问题是,第一,孩子的英语不是在课堂上“学”的,这是问题的关键;第二,如果作父母的一天5 个小时的时间陪着孩子,在陪孩子的5 个小时的时间里,30 分钟的英语交流时间,已经达到!

2. 小学英语:感知第一,知识第二,促进语感

在小学时代,孩子已经进入到了“后天”学习时期。这些6 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逐渐摆脱了先天的语言习得式学习,而进入到后天课堂模式为中心的“后天”学习,笔者把它理解为个体语言学习的“第二层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阐述过他的英语学习观“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区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跟英语做比较,让他们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笔者认为,作为家长,对于刚初步脱离“习得”式自然环境语言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在孩子的兴趣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之间做好平衡。这个平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要唯成绩是瞻。小学阶段仅仅是后天学习、学校教育正式的开始,小学生多学习的相对简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远没有超过学生的能力。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书面的成绩,而是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第二,家长陪伴必不可少。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孩子慢慢离开父母的过程,从幼儿园的每天陪伴,到大学时代的走出家门。有一个观点认为,越是成功的家长,越是学会尽快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家长。但在小学阶段,孩子正是开始走上学习的道路,孩子还没有必要的自主生存的本领,所以,在这一阶段爸妈的陪伴比不可少,必要的爸妈的陪伴,能够产生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 因安全性而产生自信。笔者想说的是,孩子只有在父母身边生活时,他才会产生那种想做什么就敢做的自信,因为安全感,而产生的自信感,我想很多父母比我还要感觉深刻。

(2) 因自信而灵活创新。我身边的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坐不下来,总是这也想要,这也想摸。笔者的观点是,如果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孩子在父母身边无所顾忌而自由自在,不信可以换个环境试试。所以,当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好动,好玩,不耐烦乃至打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事实上,你是在用一种成人的思维方式在扼杀孩子的自由发现和创造。

(3)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记得四川一个女孩在电梯里面把一个男孩打得半死,最后扔到楼下。这么严重的性格缺陷,大家不难猜测,这个女孩自己的家庭教育背景是多么地糟糕。笔者就遇到任课班级的一个女孩,在开学第一学期变现非常好,做班长、做主持人,做部内活动的组织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二周,把班主任的手机号码在妈妈手机里面拉黑后,一个人出去玩了10 天左右。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爸妈一直处在离婚的状态,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的两面性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持续发展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小学阶段的学习不是很紧张,利用一些时间发展一下孩子的业余爱好,例如那些美术、书法等等等的班级,也还是可以的。基本原则是,在引导孩子的前提下,孩子能够喜欢做,愿意参与就可以。孩子的兴趣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很集中,可以放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可以找到合适的时机,想办法让他参加一些和外语有关的活动,然他的思维中慢慢深入英语的意识。

3. 初、高中英语:基础第一,形成风格

关于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和英语学习,笔者认为这是小学阶段初始化后天学习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大大提升,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也相应地进入到后天学习的“高级阶段”。初高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会通过更加自主的方式实现对语言的“个人意义建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杰出代表乔治.凯利指出,“学习分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有价值的学习不是对现有知识的接受,而是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的建立。”

对初高中学习的阶段界定。进入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他们后天学习的第二个重要阶段,首先,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的依赖型学习向高中自主型学习的过度,在初中高中阶段,孩子需要完成的成长任务就是如何尽快地从依赖型学习转向自主型学习。总体上说,那些在初中阶段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转变比较快的,小学的依赖型学习,在初中阶段过渡到自主型学习的时间很短,所以这些学生更知道怎么样学习;而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比较被动,自主性不强,甚至每个学期都要请家教的学生,肯定是属于从依赖型到自主型学习过渡时间比较长的学生。

总体上论述一下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1) 初中阶段更强调基础,高中阶段更强调能力。教过很多届初中学生,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初一的学生很乖(不排除一些个体学生在初一阶段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种),初二开始调皮,到了初三就分化得非常明显。这个现象,其实更反映出的是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初中阶段的孩子,其实是从小学阶段的没有独立自主思想走向高中阶段的独立自主的过渡,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重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教育,实现他们自我意义的建构。

(2) 初中更需要指导,高中更提倡自主。在和很多家长谈论关于初中、高中学习的区别时,经常发现很多家长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学习费尽心思,但孩子却极不配合,特别是对一些顽皮的男孩,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在初一阶段还可以,但到初二阶段就有点成绩下降,到了初三阶段成绩老是上不来。这个经历,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所以,在笔者看来,初中阶段的学习,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特别是在初二阶段。我在一开始关于儿子英语学习的小学阶段的一篇发言中,讲到了儿子从小学三年级转到深圳来时,英语一开始很差,3 年级、4 年级大部分时间都是40-50 分左右的样子,5 年级、6 年级是60-70左右的样子,到了6 年级下半学期时,英语基本找到了点感觉,开始上到了80 分左右了。笔者看来,初中阶段,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

张丽敏、谢虎刚两位学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英语学习过程》一文中说,“学生的‘个人意义建构’体系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反复循环逐步建构形成,并在与外部语言环境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循环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对个体语言学习者在高中之前语言学习的规律的发现中,实现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个体意义”建构和完善,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使用者。

猜你喜欢

学习者阶段笔者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老师,别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