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2015-08-15章明星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色彩摄影

章明星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但是课程的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普遍呈现出较低的现象。因而,随着社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要求我国教育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以下就是对基于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详细分析,望其能为高校课程设置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实验教学法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的措施

(一)打破传统实验体制

传统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因而在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下,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以便在实验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实验教学法中要求高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实验体制,合理应用高校实验课程中的有效资源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其次,由于传统的实验体制下,教师开设的实验项目过于单一,因而导致学生在实验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从而在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应避免实验项目单一现象的发生,注重在科学调度的原则下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可以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最终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验项目中拍摄的作品的质量。

(二)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保证实验项目的开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所需的摄影摄像器材的更新周期也随之缩短,但是由于部分器材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因此高校为了降低成本的投入而减少了对相应实验环节的开设,进而导致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对于此现象的发生,高校相关领导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例如:对于成本投入较高的器材,高校可以采取租用的方法来完善实验教学项目,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实验环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促深切地感受到实际工作中对此类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需求,进而使学生走入社会以后,可以迅速地适应到工作岗位中去。同时,可以看出通过采取灵活的实验方式,也可大大节约高效的投资成本[1]。

(三)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人才专业化节能的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建设中应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以便学生通过实验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到专业的技能。但是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也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学生在对摄影摄像器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的责任感,最终有效延长器材的使用年限。其次,要求实验室的开放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进而在避免发生对器材进行无谓占用的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律行为。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势在必行的,因而高校应在社会的发展下提高对其的关注。

二、对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建议

(一)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课时数量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要求高校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实施实践教学环节。进而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技术水平。但是为了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实践任务。对于此,就要求教师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并通过增加课时数量的方式来加快教学进度。在提高教学进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理论知识教学质量的把握,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较好地掌握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而将其科学化地应用于实践环节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2]。

(二)完善考核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在实施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考核体系,并加强监管力度。以便通过监管力度的加强可促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同时监管力度的加强要求教师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项目任务的实施加以指导。其次,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应根据考核体系的内容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加以评价,以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身专业知识的薄弱之处,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由于考核体系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基础,因而要求高校在对内容进行完善时,一定要确保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保在考核体系的带动下,学生能在项目化教学中将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

三、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强化教学内容

在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的课程中主要讲授的内容为色彩知觉和色彩的对比等,而在摄影摄像专业色彩构成的课程中,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无法与其相融合,因而要求摄影摄像专业在进行色彩构成课程的建设中,应根据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来调整色彩构成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其次,要求色彩构成课程的教授要有效结合影响专业的特点,以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来对色彩构成课程的内容进行阐释和理解。同时在讲授色彩的基本性质等内容的过程中也应添加“不同类型胶片对摄影色彩后期处理的影响”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具有系统性的课堂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色彩构成的知识应用于摄影摄像中。

(二)丰富完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应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对于此,主要要求摄影摄像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安排学生进行图片拍摄和电脑后期制作,以便通过这种科学化的训练方法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到实践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若遇到相应的问题,学生可凭借自身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例如,在讲授色彩的对比练习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将同一张照片调整成不同颜色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此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致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为了通过教学手段的完善来提高对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构建,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课余时间,并安排其在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拍摄的同时,完成同类色、对比色的训练。通过此训练方式的教学,可以促使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突出数字化特色

如今正值数字化时代,因而高校在实施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时应着重突出数字化的特色。因为若将数字化的特色应用于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中,那么对于拍摄图片进行色彩处理的方式将逐渐趋向于科学化。而且在摄影摄像时应用数字化的先进技术,拍摄者就可以独立完成拍摄、色彩处理和编辑等内容,同时通过此方式,也可促使拍摄者更好地通过作品的展示来传达自身的思想。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合理化应用,并应注意将数字化处理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始末,进而在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的同时,更好地突出课程教学中的数字化特色。

四、结论

综上可知,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推动下势在必行的计划之一。因而,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完善,以确保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提高自身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背景下,应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进而在其进入社会以后,可以迅速地融入到工作当中。

[1]刘文.专科学校摄影专业实验教学之探讨[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1,44(03):213-215.

[2]罗锡文.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D].吉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论文集,2010.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色彩摄影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