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2015-08-15

新东方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房村镇规划设计

李 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给我们明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和要求。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要建设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必须紧紧扭住村镇规划这个关键,着力在八个“狠抓”上下功夫。

1.狠抓深化——以村镇设计深化细化村镇总规控规,促进规划精准落地。目前海南省乡镇总规和控规编制已经全部完成,行政村和自然村规划完成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规划全域覆盖。然而,要使村镇规划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编制村镇设计方案,通过村镇设计进一步深化细化村镇规划,把规划的理念、概念、参数、指标等具体化、具象化,使二维的规划拓展成三维甚至四维的设计,包括民居及重要建筑的风格、色调、形状、高度、体量以及村镇道路、管网、绿化的具体安排,等等。

因此,村镇设计是对小镇和村庄形态的引导和塑造,是建设效果的直观显示,发挥着类似“沙盘”的作用。小镇和村庄最后建设出来是什么样子,通过看村镇设计“沙盘”就一目了然。如果说,目前已有的村镇规划,像总规、控规,是“写意画”,那么村镇设计就要达到“工笔画”的效果。村镇规划要“精准落地”就必须通过村镇设计,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海南村镇普遍不大,特别是村庄,大的一般几百户,小的仅十多户,完全可以做到总规和控规合并,细化到村镇设计的程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规划效率,也有利于实施。否则,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辛辛苦苦编制出来的总规、控规,就很难逃脱“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命运。

2.狠抓控新——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确保乡村新增建设依规划有序推进。从近二三十年的实践来看,全国很多地方村镇建设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约束,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往往只建房不修路,道路宽窄不一,所建房子像“火柴盒”“麻将条”,单体看豪华,整体看凌乱。有的地方为建设“新农村”,以各种名义由政府投巨资进行整治改造,往往是“穿衣戴帽扎腰带,涂脂抹粉栽栽花”。当然,这种方式能在极短时间内改变村容镇貌,但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这种整治改造都是“硬贴”“嫁接”上去的,经几年风吹雨淋就斑驳、脱离了,又需要重新改造,不断反复;整治改造往往“重面子、轻里子”,只改临街临路的,不改背街小巷和偏僻地方,流于“形象工程”;整治改造只解决“存量”不解决“增量”,新建房屋仍是自发无序的,从而使村镇建设陷入了“乱建——改造——再乱建——再改造”的恶性循环。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就一定要把“增量”管控住。为此,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广泛宣传普及村镇规划相关法规。把村镇规划法规纳入重要普法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对村镇规划相关法规知晓面窄的问题。二要强化乡镇政府“增量违建”的主体责任。目前海南省各乡镇都成立了至少配备2人的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但实际上大部分只开展危房审核、危房补助资金发放工作,没有真正履行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对农民建房在哪里建、怎么建、建什么样子都没有管。要落实国家城乡规划法,建立健全以乡镇政府为主的责任体系,强化乡镇政府对规划编制实施的管理职责。如果哪个乡镇出现增量违建问题,就对该乡镇主要领导进行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三要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对村镇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党员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按规划设计建房,让群众学有榜样;村党支部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敢于负责、敢于碰硬,引导和管控全体村民按规划建房;重视“乡贤”力量,充分利用那些在村里说话管用、有影响力的“乡贤”在制定乡规民约、引导村民按规划设计建房中的积极作用。四要把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好、监管好。农民的房子怎么建、建什么样子,一般都听农村建筑工匠(农民称为“包工头”)的,农村建筑工匠的意识观念和素质能力如何,对乡村民居建筑风貌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引导,既重视建筑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更要加强建筑风貌方面的培训,向他们灌输美丽乡村设计理念,宣传推广设计图纸,通过他们引导农民转变建房观念。同时,要加强对建筑工匠的监管考核,对不按规划设计建房的进行处罚,甚至取消其承揽工程资格。五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按规划设计建房的农民,可通过财政奖励、危房改造资金补助、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奖励。同时,将按照规划设计建房纳入“最美家庭”“诚信好人”等评选标准,树立一批典型,引导农村建房新风尚。

3.狠抓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在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作用。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主体,但现在村镇规划从编制、到审批、到执行,农民甚至农村干部知之甚少,参与度低,这往往导致村镇规划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有规无规一个样”。编制实施村镇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使村镇规划是从土里“长出来”,而不是从专家的办公桌上“冒出来”。为此,在规划编制前,要组织农民参观建设成功的美丽乡村和风情小镇,通过现场体验观摩、规划展示宣传、基本知识讲解、通报违法案例等方式,让农民看到依规建设的好处,增强农民参与规划的热情,形成农民与规划部门的良性互动。在规划编制时,要通过入户调查、村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农民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取得共识的过程,让农民打心底里接受和支持。在规划依法审批后,要张榜公布,大力宣传,让每家每户都知道哪里可建房、怎样建房、建什么样的房。在规划的实施中,要定期把规划实施情况向农民公布,自觉接受农民的监督和评议,重奖农民举报违建行为,确保执行规划不走样。

4.狠抓卖点——注意发掘乡村旅游价值,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做好村镇规划设计。要让农民理解、支持村镇规划,自觉按照规划设计建房,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乡村建筑“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让农民充分体会到遵守规划“有利可图”。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最大可图之“利”。海南乡村发展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首先,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海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总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的现实需要,符合海南产业发展方向。其次,海南乡村自然优美、生态优良,一步一景、四季有景,黎苗风情独特,农业基地丰富,处处有“卖点”,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优越。再次,海南岛面积不大,乡村离市区相对较近,有利于培育乡村旅游的客源。据初步统计,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点达440多个,目前只有少量得到开发,大部分还处在“冬眠”状态。如果把这些乡村旅游资源点都规划设计好,突出能够吸引游客的“卖点”,逐步开发建设成新景点,使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能“点绿成金”“点镇成金”“点村成金”,既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能有效解决全省景区景点分布不均、忙闲不均等问题,极大缓解游客过度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大中城市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村落传统风貌的有效手段。如果让农民知道,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乡愁”,“乡愁”这种文化认同感又是引起游客共鸣的纽带,是值钱的“卖点”,农民就会自觉地去保护。这样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民自身利益结合起来,把“道义要求”转为“利益驱动”,使农民从“你逼我保护”变成“自己想保护”,保护才能长久。

5.狠抓本钱——注重自然环境保护,把崇尚自然和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于村镇规划设计之中。优美的自然、优良的生态是海南乡村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本钱”。做村镇规划设计,就要牢固树立崇尚自然、生态优先的理念,守住、做大“本钱”。首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搞村镇规划建设,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让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风貌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让村庄融入大自然,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果有太多的人为干预,搞大拆大建,打破了自然系统,想恢复就很难了,那给后代留下的就不是遗产而是遗憾,不是财富而是包袱。其次,要严守生态红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明确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海南岛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因此,村镇规划建设一定要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优先考虑,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否则,房子、道路建起来了,但山也挖了,树也砍了,水系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本钱”都丢了,付出的代价是难以估量的。

6.狠抓特色——重视传承民族文化,把充分体现当地传统民居特色风格作为村镇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人们一提起安徽民居,就会想起徽派建筑——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壁黛瓦马头墙;一提起北京民居,就会想起四合院——正房厢房紧相连,四面合围中庭院。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巴厘岛观感时说:“街道、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岛上所有建筑都有巴厘岛特征,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神坛在那里供奉,印尼文化在巴厘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见,一个地方最直观、最能体现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就是建筑,正如果戈里所说的:“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海南传统民居是很有特色的,比如琼北民居的青砖、雕梁、脊带和翘头,黎族的“船形屋”等。做村镇规划设计,就要注意挖掘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居建筑特征,用好用活传统建筑符号,让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同时,要注意研究解决传统建筑成本高、农民不愿接受的问题,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推广替代建材、政府适度补贴等办法,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使富有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的规划设计真正落地。这样经过10年、20年甚至50年的努力,海南的蓝天白云之下,椰风海韵掩映之中,是一个个特色突出、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就真正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7.狠抓节奏——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循序渐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城市,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城市建设是这样,乡村建设也是这样。英、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名的乡村,无不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搞大跃进,要有历史耐心,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掌握好“节奏”,循序渐进。首先是因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如果美丽乡村只是靠各级硬性投入建起来,没有必要的产业支撑,缺乏商气和人气,就很难逃脱衰败的命运。而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其次是因为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财力支撑。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等,基本靠政府的“硬投入”,而地方财力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投入、建设到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要、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蹄急而步稳”的要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

8.领导狠抓——明确党政领导的责任,强力推动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落实前面七个“狠抓”,归根结底就是要靠领导“狠抓”。市县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明白人”,是不是坚持亲自抓,至关重要。为此,各级领导要明确责任,把村镇规划编制实施牢牢抓在手上,认真研究、强力推动。首先,要学规划、懂规划,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其次,要亲自抓规划的落实,不要当甩手掌柜,仅满足于开会、听汇报、作批示来推动规划落实工作,而要经常到村镇走走,看看哪里又冒出了违建,哪个工作环节需要加强等等。再次,要重视抓试点、抓典型,通过试点摸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通过树立典型引导群众、形成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建房村镇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蜂房的建造
村镇污水治理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两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疏堵结合遏制农村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八不准”杜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